印度,又蠢蠢欲動了?

鳴鴻刀、刀劍笑、叨叨姐

渲染所謂中國軍隊「重返」中印邊境地區舉行軍事演習,指責中方加快中印邊境「爭議地區」基礎建設……

在當前印度疫情高熱不退的緊要關頭,一些印媒正試圖再次炒熱中印邊境問題。

這樣的氛圍,也使印度外長蘇傑生有關中印邊境局勢的最新表態備受關注。有印媒從中解讀出了他對中印關係的悲觀和對中國的「格外強硬」。

但有些矛盾的是,過去曾屢屢對華釋放「對抗」信息的印度軍方,卻在這個時候釋放出緩和信號。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萬在最新表態中甚至使用了兩軍「互信」一詞。

如何看待印度高官最新一輪複雜涉華表態,為何印度媒體再次大肆渲染和抹黑中國軍隊邊境活動?

1

表面看,印度外交和軍方高層有關印中邊境局勢的最新表態,釋放出了「複雜」信號。

首先是印度外長蘇傑生再度展示「強硬」。

20日,他在英國金融時報與印媒聯合舉辦的一場網絡研討會上稱,當前印中關係「正處在十字路口」,未來走向將取決於中國能否遵守雙方有關邊境問題的各項協議。

一如既往,蘇傑生將去年中印邊境流血衝突歸咎於中國。

他還說,恢復邊境安寧是兩國關係轉圜的先決條件:「只要邊境局勢繼續緊張,新德里就不可能考慮與北京在經濟以及其他領域開展合作。」

同在20日,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巴奇在記者會呼應了蘇傑生的話,但表述方式稍顯溫和。

當被問及中印兩軍邊境談判和脫離接觸的問題,巴奇介紹了兩點:

一是雙方軍隊在所謂東拉達克地區一些摩擦點的談判和撤軍「仍未完成」;二是邊境徹底恢復穩定與安寧將會促進中印關係改善。

這位發言人還提到上個月中印兩國外長的通話:蘇傑生在通話中表示希望早日完成談判和脫離接觸的進程。

在報導蘇傑生和巴奇的表態時,一些印媒還試圖進行「背景補充」。

持續緊張、缺乏進展,是它們對當前中印邊境形勢的主要描述。印度時報更是把談判緩慢的原因,說成是中方在4月份雙方第十一輪軍長級會談中態度「缺乏靈活性」。

但印媒這些負面渲染,遭到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萬打臉。

談到兩軍談判和撤軍情況,納拉萬使用了「互信」一詞。

他在19日接受採訪時說,兩國軍隊都沒違反2月以來在班公湖地區脫離接觸的協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雙方在高海拔地區相互建立起了信任。

納拉萬還特彆強調,要給雙邊對話更多時間。

他說,印中外交和軍事對話進程並沒有陷入停頓:「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時間。」

怎麼看印度外交部門和軍方高層這些最新的複雜表態?

一位印度問題學者說,蘇傑生的話是去年中印邊境衝突以來印方一貫的外交辭令。他這麼說,並不代表當前中印兩軍邊境談判「突然變糟」了。倒是納拉萬作為印軍高層,表達了當前印度軍方甚至整個印度政府的審慎和剋制心理,他們不想中印邊境爆發新的衝突。

2

問題是,印度總有那麼一些輿論和人唯恐天下不亂,還在拿「中印邊境問題」說事。

一是炒作解放軍在中印邊境地區的正常活動。

印度高層消息人士透風說,「中國軍隊回到了他們傳統的訓練區域,並在拉達克東部地區進行演習」,「他們(解放軍)位於縱深地區的不同地點,可以在數小時內從這些地點抵達印度前線」。

還有印度媒體煞有介事地「披露」,解放軍為新疆軍區增配了多種新型先進武器,包括PHL-03多管火箭炮、PCL-161和PCL-181自行榴彈炮。

在這些印媒看來,強化新疆軍區軍備水平是中方對去年中印邊境對峙的「明確反應」,解放軍試圖通過裝備方面的高效無縫銜接能力塑造對印度的「先手」。

二是繼續渲染中國西藏的基礎設施建設。

5月16日,中國西藏派墨公路全線貫通。墨脫作為「高原孤島」,成為我們國家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

就這麼一件大好事,在印度媒體的筆下,被賦予了對抗性意味。《印度教徒報》就說:「中國完成一條具有戰略意義的高速公路的建設……從而使(中國)人們有更多機會進入與印度有爭議邊界的偏遠地區。」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建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超級工程」。

西部發展明顯落後,基礎設施的短板當然需要補上。這在我們看來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印度媒體非認為跟自己有關。

還是《印度教徒報》,在同一篇文章的後半部分乾脆關聯起了川藏鐵路和「小康村」建設。

對川藏鐵路,它的關注點是「鐵路可以充當運送戰略物資的快速通道」。西藏在邊境行政村進行的小康村建設,它認為那些都是「爭議領土上的平民定居點」。

3

讓我們來看看,印度在做什麼。

還是印度媒體的報導,它們說,中印邊境對峙以來,印軍在邊境地區推進基礎設施的行動有增無減。

最新消息是,印度防長辛格及國防部高官已經一致同意,在海拔約5091米的「拉達克地區」Shinkun La山口修建一條長約4.25公里的隧道,並讓它成為從馬納利至列城的全天候通勤道路的一部分,預計2024年完工。

在邊境地區的印軍現在也很忙。

據稱,印度陸軍北部戰區採取接種疫苗、取消非緊急休假等措施,確保一線部隊不受第二波新冠疫情影響。

為的是什麼?

印度軍方消息人士一語道破:「夏天是我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絕佳時期,包括為滿足拉達克地區加強部署軍隊而進行的居住和後勤建設,以及對運輸通道的修復等工程。」

他還說,「印度也需要開展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印軍也有能力做到這一點(更快重返邊境衝突地)」。

除了基礎設施建設外,印軍還加強了軍備採購力度。

韓國四大軍工企業之一的韓華防務公司計劃向印度出售K21-105輕型坦克。《歐亞時報》的消息稱,中國在邊境地區部署的新型15式輕型坦克讓印軍「倍感壓力」。

中印邊境對峙地區多為山地,主戰坦克存在諸多限制。而中國15式輕型坦克在山地擁有出色的機動性。相比之下,印軍裝備的各型主戰坦克均不適合於山地作戰,更缺乏合適的輕型坦克。

為此,印度軍方4月公開發布輕型坦克採購競標合同,將對外採購350輛輕型坦克,並明確要求其戰鬥重量在25噸以下。

除了韓國的K21-105輕型坦克外,俄羅斯的章魚SDM、美英聯合研製的M8布福德、印尼和土耳其聯合生產的「黑虎」等也是潛在競標者。

印度的對外軍購當然少不了美國。

印度即將與美國達成一項總額約24.2億美元的軍購合同,用於購置6架P-8I反潛巡邏機和相關設備。

儘管這種反潛巡邏機此前一直部署在印度洋海域,但去年中印邊境對峙后,印度空軍將其調配至中印邊境沿線,通過其先進的光電傳感器監控解放在邊境地區的活動。

印軍還從美國購置了24架MH-60「羅密歐」多用途直升機、6架阿帕奇武裝攻擊直升機、30架武裝無人機。

這還不算此前早已簽下的M777式155毫米榴彈炮等常規軍購。其他還有從法國購買的「陣風」戰機(已陸續入役金箭中隊並部署到中印巴邊境地區)、從以色列購買的防空導彈等等。

這番對比之下,不難看出,印度輿論刻意規避了三個事實:

第一,中方軍隊的所有演練活動、基礎設施建設和部隊裝備更新等都在中方一側進行,沒有違反中印此前各項邊境協議的內容,也沒有直接威脅中印邊境實控線沿線安全。

第二,印度媒體在指責解放軍「大搞基建」「軍備升級」的同時,卻對印軍的基建和軍購大加讚揚,明顯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雙標。

第三,中印邊境對峙後,印度媒體幾乎在用顯微鏡觀察解放軍的一舉一動。像《今日印度》就專門購買民用衛星數據,死盯解放軍在邊境地區的「異動」。

4

我們都知道,印度目前正處於內外交困的境地。

首當其衝就是疫情。

印度衛生部門21日發布的數據,過去24小時,印度新增新冠確診病例約25.9萬例,死亡病例4209例。

儘管單日確診病例增幅較此前動輒30萬+、40萬+的高位有明顯下降,但由於醫療資源短缺等原因,死亡病例仍居高不下。

印度政府呢,在疫情應對上捉襟見肘,因此飽受批評和壓力。

據美國數據公司Morning Consult統計,印度總理莫迪的支持率從今年3月的74%跌至63%,是該機構自2019年8月開始追蹤莫迪支持率以來的最低記錄。反對莫迪的人也從此前的20%上至31%。

印度政府的一些強硬勢力呢,就想借炒作中國邊境舉措轉移民眾視線。國內問題對外甩鍋,就是這麼個常見的套路。

也是因為疫情衝擊,印度目前相對「虛弱」,邊境部署多少還是會受點影響。印度就有人杞人憂天,認為中方會「趁人之危」,意欲藉此警告中國。

這些印度人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完全是無中生有,無事生非。

幸好,印度官方在邊境問題上比輿論更清醒。

對於印媒有關解放軍在中印邊境演訓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報道,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萬也做出回應。

他首先安撫一些印媒的所謂「憂慮」,說印方正在密切關注局勢並採取應對措施:

一是大約五六萬印度軍隊將繼續部署在所謂東拉達克邊境地區,以應對任何突發情況;二是在基建方面,印度也在做,「絲毫不落後」。

緊接着他就解釋,說中國軍隊在「傳統訓練區域」開展夏季演練,「這是一年一度的活動」。印中軍隊都在這個特殊時期來到各自的訓練區域,但在雙方已撤離地區都沒採取任何行動。

納拉萬強調:兩軍「都遵守了撤軍規定」。

所以說,印媒炒作一時爽,萬一造成誤導就很不好。有一名印度匿名人士就建議說,希望中印兩軍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各層級對話溝通機制,及時通報彼此在敏感地區的軍事活動,避免誤判。

而且,抗疫才是當下印度的頭等大事,新德里還是應該專註搞好國內抗疫,不要把有限的資源消耗在邊境對抗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