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萬流血衝突一週年:印度這一年遭到的5大重創!

縱橫十

6月15日是加勒萬河谷流血衝突一週年,回顧過去這一年,原本雄心勃勃的印度,實際上遭到了5點損傷。

1、軍事上:耗費巨大,卻未建尺寸之功,未得尺寸之地

不論印度如何吹噓自己的勝利,外界都知道它不過是喪事喜辦罷了。

實際情況是,印度在衝突中雖然人員數倍於中國軍人,但傷亡卻遠超對手。

在後來,印度將數十萬軍隊陳兵邊境,試圖壓垮中國意志,但在耗費40餘萬噸物資、連印度國防部長都感嘆侵佔了其它方向資源的情況下,卻未得中國尺寸之地,徒耗錢糧。

嗯,還有印度為對峙購武器,少則花費數億、多則數十億美元,最終卻得了個寂寞。

2、經濟上:一片痴心,原來只是妄想

雖然從戰術上來講,加勒萬衝突是印度蓄謀已久、經過精心策劃的行動,但從戰略角度來說,印度發起加勒萬衝突是輕率的。

它的目的之一,可能就是想借中美較量之際,給中國施加強大壓力,妄圖在美國貿易戰、科技戰之上再加一把火,一方面向美國顯示自己在遏制中國鏈條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給中國造成更大壓力,讓產業鏈加速遷出中國,讓印度接盤成為全球新的製造中心。

但如今,印度一切成空,不但沒實現目的,反而因為疫情失控,致使2020年就出現佔比1/3的2200萬家印度中小微企業全部團滅,7500萬印度人返貧。

今年,印度的疫情更加嚴重,恐怕情況更糟糕。

▲央視報導 視頻截圖

3、社會上:疫海沈浮,印度船翻

印度在中國疫情嚴重時,非旦幸災樂禍,還落井下石,不但在中國最困難時封殺了對中國的口罩出口,甚至連做口罩的棉紗都禁止出口中國,其惡毒用心由此可見。

但隨後的事情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中國好了,沒事了,印度卻走向了全國性的失控,它曾希望中國發生的一切,最終都應驗在了自己身上。

此一劫,不光是大大削弱了印度,還給中國至少2~3年的產業升級窗口期。

假如當時的印度,少一點對中國的幸災樂禍,少一點把心思用著坑害中國上,而是多用心思全力防住自己的疫情,它今天的情況恐怕好得多。

4、 政治上:大夢成空

外界認為印度搞加勒萬衝突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轉移國內視線,甚至不惜挑起極端民族主義。

到如今情況如何呢?莫迪的支持率已從原來的65%下降到如今的37%了。

5、印度的戰略自信,遭到了擊穿

通過加勒萬及後續對峙,印度一系列戰略自信被擊潰。

首先,印度對局勢的判斷嚴重失誤

在當時,由於美國大選漸入白熱化,特朗普為保住自己岌岌可危的總統大位,以他的性格很可能是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的,再加之美國當時確實在台海方向動作不斷。印度正是基於這一點,它很可能判斷出特朗普會在台海搞出大動作,於是增兵邊境,一旦中美在台海出事,那麼印度必然在西部大舉進犯,從而侵吞中國領土。

但最後發現,印度出現了嚴重誤判。

其次,印度嚴重高估了自己的地緣能力

印度有一個盤算,就是利用中美較量,自己向中國施加壓力、更多的與美國綁定,再攜帶「印太戰略」與四國機制來壓向中國,從而迫使中國對印度屈服,對印度作出讓步,以達到侵佔中國邊境領土的目的。

但後來證明瞭,印度這純屬妄想。

封殺中國59款APP、排斥中國投資與基建…,都是印度試圖與中國脫鈎的努力,但後來印度在無奈之中向中國訂購的數萬台制氧機表明,它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再次,印度多少有些明白了,它完全無法同中國展開戰略消耗,更無法同中國展開一場全面戰爭,打不過,也打不起。

加勒萬衝突過後的中印對峙,印度光是那幾十萬噸物資,就使出了吃奶的力氣,還有那些士兵在冰天雪地裡凍死凍傷的場景我們都熟悉,但中國方面卻顯得游刃有餘,不論是軍力調配、後勤保障、武器開掛等各個方面,都具有壓倒性優勢。

就算在最後撤兵時,中國還秀了一把,一天撤出200輛坦克,能一天撤出這麼多,就能在一天部署這麼多,這是印度遠遠不及的。

整整一年過去了,想必印度更應該明白了,在面對中國時,它還不是對手,試圖對中國玩極限施壓,也不過是蚍蜉撼樹,想攜洋制中,更是扯淡。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印度就會完完全全的老實,賭徒的性格是,只要有機會、有籌碼,它還會再上賭桌。最新消息,印度在邊境部署了法國「陣風」戰機、4架以色列「蒼鷺TP」無人機(租)、韓國K-9自行火炮等所謂的「精銳」,5月從美國購買了6架P-8I反潛巡邏機,還在邊境搞基建。

我們當然不能對對手掉以輕心,不過實話實說,印度這點所謂的「精銳」在面對中國J20、99A、衛士-2D這些角色時,似乎分量還是差得有點遠。■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