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爆冷!坦桑尼亞小說家這摘桂冠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7日晚7點(歐洲當地時間下午1點),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視頻直播公佈獲獎者為坦桑尼亞小說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Abdulrazak Gurnah)。

誰是古爾納?

沒有太多媒體在第一時間發表評論,因為人們發現這是一個無比陌生的名字。他的著作,還沒有一本被翻譯成中文。考慮到最近幾年中國出版社在引進外版書方面的巨大進步,英文世界的重要著作,兩三年內就會有中文版問世,而這位「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實在是巨大的冷門。到今天,我們只能勉強找到他的短篇小說,來自2014年譯林出版社的《非洲短篇小說選集》,裡面收錄了古爾納的《博西》和《囚籠》。

據報導,近幾年的博彩賠率榜,位列前茅的是肯尼亞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這個猜測方向是准的,果然是一位非洲作家。但沒想到是肯尼亞的鄰國……

古爾納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介紹了獲獎作家的作品:古爾納出生於1948年,18歲的時候以難民身份前往英國。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古爾納,可能極大程度上改變了評委們評價文學作品的方向,這位作家是一位來自非洲的移民,他用英語寫作,但寫作的內容是家鄉非洲的故事,是位「移民作家」。這位作家在中國內知名度不高,作品在中國甚沒有中譯本,在國外也較少有人關注,這次獲獎或許會讓國內出版機構引進他的小說,讓讀者有機會閱讀他的作品。

古爾納的前三部小說《離別的記憶》(Memory of Departure,1987),《朝聖者之路》(Pilgrim’s Way,1988)和《多蒂》(Dottie,1990)從不同的角度記錄了非洲人在英國的經歷,受到的排斥,和他們努力尋找自身身份認同。第四部小說《天堂》(Paradise,1994)以東非殖民地時期為背景,講述少年玉素甫(Yusuf)被父親賣給「叔叔」阿齊茲(Aziz)抵債後充滿曲折和傷痛的成長和愛情故事,小說呈現了豐富的斯瓦希里文化以及穆斯林文化,入圍布克小說獎。第五部小說《絕妙的沈默》(Admiring Silence,1996)通過無名的敘述者,講述自己離開桑給巴爾到英格蘭去實現他的夢想,他找到一份教師的職業,愛上了英國女孩愛瑪,與她結婚生子。但是,他從來沒有告訴非洲的家人他的任何情況,也沒有告訴他的妻子自己的過去。20年後的回國之行讓他意識到自己對故鄉知之甚少,而回到英國後,妻子因從未瞭解過他而離開了他。

自2000年以來,古爾納又發表了《海邊》(By the Sea,2001)、《遺棄》(Desertion,2005)、《最後的禮物》(The Last Gift,2011)、《礫石心》(Gravel Heart,2017)等作品。《海邊》入圍2001年洛杉磯時報圖書獎,後獲得布克獎。《海邊》講述年老的薩利赫·奧馬爾(Saleh Omar)隻身從桑給巴爾島到英國平民窟避難,他曾擁有一家傢具店,擁有家和妻兒。拉蒂夫 (Latif)是位大學講師,他經東德來到英國已經多年,但是他從沒和桑給巴爾島的家人聯繫過。薩利赫和拉蒂夫在英國的一個海邊小鎮相識,兩人交往過程中發現他們過去的經歷有很多驚人的聯繫。《拋棄》獲2006年英聯邦作家獎(歐亞大陸地區最佳圖書),同年出版短篇小說《我母親在非洲住過農場》(My Mother Lived on a Farm in Africa),呈現與歐洲作家筆下不同的非洲農場。

迄今為止,古爾納共出版10部小說以及一些短篇故事,難民生活是始終不變的主題。其中,古爾納創作的第四部小說、於1994年出版的《天堂》被認為是他作為作家的一次突破。小說內容以古爾納在1990年的一次東非之旅為靈感,講述一個成長與悲傷愛情交織的故事,還有關不同世界與信仰體系的碰撞。這部作品為古爾納獲得布克獎提名,令他在英國文學界出名。

書評人宗城認為,看似「爆冷」的背後,恰給予了學界和讀者重新審視打量非洲文學的機會,真正將少為人知但傑出的文學作品引入大眾視野。

「英語文學在相當一段時間裡被看作是英美文學,非洲基本被忽略。其實,作為非洲文學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在國際上聲名鵲起的非洲英語文學,它獨特的文化蘊含和美學表徵,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和借鑒意義。」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朱振武認為,古爾納正是有創作自覺、文化自覺的具有鮮明主體意識的作家之一,他以文學書寫提升被遮蔽的東非的「能見度」,打破非洲單一固化的刻板狀態,有助於讀者重新認識世界文學的真實樣貌。

作為非洲裔英國移民作家,古爾納的作品空間上跨越三大洲,時間上跨越殖民前後,既描述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狀況,也講述非洲人移民到英國尋找歸屬感的歷程,生動呈現後殖民時代「夾心人」的生存現狀,具有重要的社會現實意義。

古爾納的獲獎,在一定程度上令人們思考殖民主題在藝術表現上的可能性。畢竟,非洲文學的發展與非洲大陸對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間的鬥爭與掙扎相輔共生,一部非洲文學史,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部被殖民史」。

諾貝爾文學獎回顧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顯示,諾貝爾文學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由瑞典文學院頒發一枚金牌、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諾貝爾文學獎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者。1901年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截至今年共118位作家獲獎。

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出設立五大獎勵領域,文學被他放在第四位。諾貝爾在遺囑中表示,獎金的一部分應頒給「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自1901年起,瑞典學院開始頒發諾貝爾文學獎,期間因為戰爭等原因多次暫停。

截至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已經頒發了113屆,共有117位得主。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法國詩人普律多姆(Sully Prudhomme)。歷史上,葉芝、羅曼·羅蘭、蕭伯納、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獲得過此獎。

在亞洲,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有中國作家莫言,印度人泰戈爾,日本人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以及以色列人阿格農等。■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