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凱子外交」中的「冤大頭」

有理兒有面

今年的這個新年,台當局過得並不舒坦。

1月27日,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報導稱,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在受訪時公開表示,敦促立陶宛外交部長「修正」涉台機構名稱。瑙塞達稱,台北駐立陶宛機構的名稱在立陶宛語、英語和漢語中聽起來不一樣,現行英文名稱使用的是「台灣人民」(Taiwanese),中文名則是所謂「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現在立陶宛政府需要修正這些「清晰可見」的錯誤。

這意味著立陶宛在重新選擇「一個中國」,還是繼續支持「一中一台」的問題上,產生了明顯的動搖。對於這個現象,台當局是極度緊張的。

自從立陶宛宣稱同意台當局在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代表處」,公然反對「一個中國的原則」為「台毒」站台,台當局欣喜異常。為避免立陶宛可能產生的態度轉變,台當局在這段關係中做了極大的努力,對著立陶宛又是砸錢又是獻禮,花了上億的價錢只為留下立陶宛的「芳心」。

1月3日,台灣煙酒公司宣佈,該公司收購了2萬瓶被大陸拒收的立陶宛黑螺旋槳朗姆酒。這批酒將於下月1日起,以每瓶600元新台幣(約合137元人民幣)的價格在島內販售,而這款酒被爆在大陸電商平台的價格僅售31元至38元人民幣(150元到220元新台幣),僅為台煙酒公司售價的四分之一。台煙酒公司這個由台灣財政部門100%持股的公營單位,上趕著花高價接收被大陸拒收的立陶宛朗姆酒,台當局討好立陶宛之意溢於言表。

不僅是這2萬瓶朗姆酒,1月5日,所謂的「台駐立陶宛代表處」宣佈,將設立2億美元的「中東歐投資基金」用於扶持立陶宛半導體等領域的產業。

緊接著11日,台灣當局再加碼,宣佈將提供10億美元的融資額度給雙方企業,以促進台灣-立陶宛產業共同發展。

12億美元的真金白銀砸下來,一套「獻媚套餐」已然奉上,台當局必是想讓立陶宛沈醉在「發展台立關係利益多」的美夢當中。

但是這次,被獻禮的立陶宛政府卻難得「人間清醒」。在經歷了「受美國誘惑同意台當局設立『駐立陶宛代表處』」,「觸碰中國的底線被中國按在地上摩擦」的大起大落之後,本以為背靠「大樹」好乘涼的立陶宛終於意識到,他「正面硬剛」的中國壓根不是好欺負的主兒,而自己背後的這顆樹竟是顆黑心的歪脖子樹。

對中國進出口貿易額超九成的跌幅都只是立陶宛損失的一小部分,惹怒中國的後果完全超乎立陶宛政府的想象。台灣砸錢對於立陶宛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決定了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話語權,這不是台灣和立陶宛能輕易「碰瓷」的。

立陶宛悟了,也就開始尋求改變了。

1月4日,在台煙酒公司高價接受立陶宛朗姆酒的隔天,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表示,立陶宛政府決定讓台當局以「台灣」名義開設「駐立陶宛代表處」是個錯誤。

5日,就在台當局宣佈用2億美元扶持立陶宛產業的同天,瑙塞達在推特發文稱,「我一直以來都支持促進立陶宛與台北的經濟紐帶,以及雙方互設非外交的貿易辦事處」。

11日的10億融資是台當局最近的一次努力,巨大的數額扔進了立陶宛的池子中,台當局卻沒見到任何水花。

20日英國《金融時報》爆料稱,有美國外交官已向立陶宛建議,重新命名所謂「台灣代表處」,以緩解與中國的緊張關係。於是就有了27日立陶宛總統瑙塞達的一番言論。

28日,外交部對立陶宛「修正」涉台機構名稱一事做出回應,「玩弄文字遊戲,不可能蒙混過關」。

整個事件發展到現在,背後的博弈已是清晰明瞭。立陶宛如今這般模稜兩可的態度,是在試探中國的態度,也是在試探他背後國家的態度。中國已經明確給出了不接受「文字遊戲」的回應,那麼立陶宛是否會繼續松口,還要綜合某國的反饋。

由此可見,在是否砍斷與台當局的「外交關係」這個問題上,對於立陶宛來說,決定因素從來不在台灣身上。台當局把自己當盤菜,卻從頭到尾都只是大國餐桌上的「點心」。台當局一味地討好獻媚,以為能借此把握台灣的未來的走向,簡直是在痴心妄想。

這些年台當局的痴心妄想從未斷過,蔡英文「執政」以來為建立所謂的「外交」撒出去的錢可不少。台當局「凱子外交」「金錢外交」的名聲早已在外,台當局或許早已成為別國眼中的「冤大頭」。

2016年,蔡英文捐贈巴拿馬45輛警車,價值約在三千萬至四千萬新台幣。2018年,蔡英文援助海地45億新台幣,為海地建設電力系統。2019年,《衛報》披露,台灣每月向瑙魯高級官員支付5000美元的津貼,作為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的報酬。2019年,蔡英文當局分別贈送帕勞、瑙魯兩國各一艘巡邏艇。2020年,民進黨當局向「友邦」巴拉圭捐贈100萬片口罩。今年,向立陶宛砸錢12億美元。1月19日,台當局全額贊助危地馬拉改善與美國關係,共花費90萬美元。

這些只是蔡英文當局「凱子外交」的冰山一角,瘋狂砸錢之後台當局的「外交」成果究竟如何?

蔡英文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時,台灣有22個「邦交」國。在蔡英文當局的「努力」下,如今台灣「友邦」只剩下14個。

這些國家中,部分小國為了獲得台當局更多的「援助」,經常上演同台灣「斷交」再「復交」戲碼。比如塞爾加爾,在1960年成為台灣的「邦交」國,又在1964年、1972年和2005年與台灣經歷了三次的「斷交復交」。

更多的國家則是回歸歷史正確。12月9日,隨著尼加拉瓜宣佈與台灣當局斷絕「外交關係」,至此台當局僅剩14個所謂「邦交國」,分別為瑙魯、帕勞、圖瓦盧、馬紹爾群島、伯利茲、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巴拉圭、聖盧西亞、聖基茨和尼維斯、斯威士蘭、梵蒂岡。

其中,洪都拉斯在總統大選期間,反對黨候選人卡斯楚多次表態,一旦勝選就要與台灣「斷交」。11月28日卡斯楚在大選中勝出,洪都拉斯與台灣未來存在變數。另外,梵蒂岡近年來與中國關係也有了突破性進展。

可見,台當局的「凱子外交」收效甚微。說白了,在觸及「一個中國原則」的底線問題上,大國不傻,小國不敢,台當局一味地砸錢不能改變任何東西。

台灣「凱子外交」維持的只是一時的交好,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手段都是無效無用的。台灣用金錢無法輓留立陶宛,就像挽留不住尼加拉瓜等回歸歷史正確的國家一樣。台灣「外交」清零是大勢所趨,回歸大陸也是歷史必然,這一天不會太久,讓我們靜靜等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