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過去,我們不再向世界解釋「我是誰」

胡克非

冬奧會火炬被放入由90個參賽國家(地區)名字組成的大雪花緩緩升空,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進入尾聲。

觀眾們在經歷了「我愛猜歌名」和「全球羽絨服」大賞等環節後,心滿意足地為開幕式打出了五星好評。

柔和、輕鬆又不失溫暖和欣喜,在大年初四的立春之日,全國觀眾終於感受到了欣慰和滿足。

北京成為全球首個舉辦夏冬兩季奧運會的城市,經歷過2008年的人們難免將今年的開幕式和那一次做對比。

14年過去,變化的不僅僅是季節,還有很多。

1、不再解釋「我是誰」

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開幕式,給人留下的印象很多,整場開幕式就像是一幅徐徐拉開的畫卷,文字、四大發明、戲曲、繪畫、音樂、絲綢之路、太極拳……既有郎朗現場的鋼琴演奏,也有劉歡和莎拉·布萊曼的傾情獻唱。

導演張藝謀可謂煞費苦心將這些帶有濃厚東方哲學的符號、歷史通過線性的方式表達,整場開幕式看下來,大部分觀眾都能看到中國向世界闡述的那三個字的核心「我是誰」。

雖然在2001年中國便加入了WTO,但事實上,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期,還有不少人對中國的印象停留在貧窮、落後上,潛意識中長期對中國持有偏見。

2008年的奧運會開幕式,幾乎是以奧運會開幕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方式向全世界介紹了中國,人們熱情、幸福、好客,國家富足、祥和、安定。那場開幕式演出做到了令人們心靈震撼。

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時曾說過一句話「給中國一個機會,還世界一個奇跡。」而那屆奧運會,中國做到了。

14年之後,冬奧會再次由北京舉辦,導演依然是張藝謀,而這一次,可以看出,他在表達上輕鬆了不少。

當然可以說,是14年的時間積累,讓張藝謀在處理上更嫻熟更自如,但這背後更多來自中國自身的發展和在世界中扮演角色的變化,可以說張藝謀是中國的一個縮影。

在這屆冬奧會開幕式演出中,沒有一個明星,甚至沒有歌唱家、舞蹈家等職業演員,整台演出所有的演員都是大中小學生和普通市民,他們有著自己的學業和工作,依然完美地完成了演出。

本屆北京冬奧會,各國運動員代表入場順序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排序方式相同,除希臘和中國外,各國是按名稱的簡化漢字筆畫順序進行排列。與奧運會歷史上,歷屆開幕式入場順序以舉辦國文字首字母排序相比,中國的這種設計讓不少觀眾感到了國家的繁榮和文化的自信。

不再使用人海戰術而是採用大面積高科技手段和人工智能技術,這同樣是我們通過冬奧會向世界傳遞的另一個信息,在製造業產業升級、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下,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充斥著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國家。

最後的點燃火炬環節,舉重若輕,按照張藝謀自己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表達,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倡導低碳環保的理念,氫燃料火炬沒有引燃的過程就實現了火焰的無縫連接,這是在去年東京奧運會首次採用氫燃料火炬都沒有實現的效果。

14年過去了,我們再也不需要向世界解釋「我是誰」了。

2、一條清晰的主線

整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並沒有以往張藝謀作品中高飽和度及高對比度的色彩造成的視覺衝擊,這是與冬奧會的季節、特點相關,整場開幕式的時間也被控制得恰到好處。

除去升旗、致辭、運動員入場、點燃聖火等環節外,整場演出主線極其清晰,呈現出詩人李白的那句「燕山雪花大如席」,充滿了浪漫、誇張與無窮的想想力。

「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雪花」,但在一起便組成了冬天。這就如同參加冬奧會的各個國家(地區)一樣,雖然有著不同的語言、外貌和文明,彼此不同卻又美美與共,組成一個共同的家園。

「一朵雪花」的故事,貫穿了整場開幕式,從倒計時短片、參賽國家(地區)名稱引導牌、演員服裝、致辭的背景、和平鴿的表演再到主火炬的點燃,都由「一朵雪花」作為核心視覺形象組成。

從視覺設計上來看,冰雪的特徵和氣質藝術化的表達,營造出來的浪漫、唯美、溫馨的基調,伴隨著可視化的高科技呈現,令人印象深刻。

整場開幕式中,表演者的舞台是一塊巨型光影地屏,營造出超大「冰面」的視效,每一秒地屏畫面都在根據節目的調整而變化,或空靈或浪漫,呈現獨特美學。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導演組便想使用這種方式,但當時的技術尚不成熟。如今不僅實現了,還運用了實時捕捉、裸眼3D等多種演藝設備和技術,其中不少為全球首創。

節目中的黃河水凝結成冰,再由冰碎裂成為奧運五環,這其中包含了不少中國的傳統哲學和看待世界的態度。

打破隔閡、化解矛盾、走近彼此最終互相理解,這不僅是奧運會的功能,同樣也是中國近年來在世界舞台上一直保持著的樣貌。

19首屬於全人類的世界名曲與《歌唱祖國》串接而成的入場式背景音樂,同樣表達了中國對於世界各國文化藝術的熱愛與尊重。

開幕式焰火表演時長總計僅約3分鐘。環保彈藥只有1800發,用量僅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10%,焰火藥劑無毒、微煙,大大減少了煙花燃放時對環境的影響,與點燃主體火炬相同,最大化地保障了環保理念的實施。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成為了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核心主題,簡潔、清晰、精彩,內核不複雜,傳遞不生硬,這令不少觀眾感慨,「這是今年春節期間打開電視最值得的一次。」

3、一起向未來

在2015年北京申辦第24屆冬奧會成功的時候,沒有人能想到在接下來的幾年間,世界將面臨著怎樣的變化。

新冠疫情的暴發讓經濟全球化受到了影響,在變異毒株仍在多國肆虐的情況下,面對複雜嚴峻的疫情,中國在抗疫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實現了人民健康、社會穩定和國際責任之間的平衡,順利精彩舉辦的開幕式,同樣是向世界表達,中國擁有豐富的經驗和能力,以及安全和包容的環境,這些甚至比冬奧會本身還要有價值。

早在北京冬奧會籌辦之時,曾提出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如今已經從願景變為現實,據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已有3.46億人參與了冰雪運動,居民參與率達24.56%。《2021年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從2015年的2700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6000億元。

無論是從體育產業發展還是全民健身事業上來看,冬奧會對於普通中國人來說同樣有著與眾不同的意義。體育有著特殊的自身規律,需要賽事的引領,相比於夏季奧運會的各項運動來說,冬奧會的項目無論是從觀賞性還是競技性上都不遜色,重大賽事帶來的關注度和影響力,確實可以提高冰雪運動的群眾基礎。

從運動本身的歷史來說,不少冰雪項目更原始更傳統,能調動運動者更多的衝動和快感,在自我拼搏與超越的過程中體現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哲學。由於經濟和地域的原因,我國的冰雪運動發展較晚,距離世界冰雪運動強國仍有距離。

但即便如此,多年來我們在短道速滑、花樣滑冰、自由式滑雪等項目上仍取得了不少佳績,也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在家門口舉辦的冬奧會上,中國運動員們仍然會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一起向未來,是本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口號,14年過去,奧運會開幕式上我們的敘述主體從「我」變成了「我們」,敘事邏輯從「講歷史」到「向未來」,這背後觀念的轉變和自信心的提升,都令國人振奮。

開幕式上,全世界的「雪花」匯集在北京,而在不久的未來,這些飽含中國記憶的雪花將會回到世界各地,或融化成水,或集結成冰。

北京冬奧會是中國通過奧運會重塑形象的新起點,而不是簡單的重復與重現。

讓我們,一起向未。■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