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十大狂想

張啓玉

冬奧會舉辦,中共二十大將在下半年召開,問天、夢天航天任務執行,美國中期選舉…… 

2022年,注定是高潮迭起的一年。

總基調上,2022年依舊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但許多醖釀已久的機遇與挑戰,亟待「破土而出」。

我們結合專家預測,和對當下的一些通盤思考,認為2022年或許會有以下新趨勢。

01、新冠大流行,「宣佈結束」

新冠疫情,已經偷走了人類兩年時光。

而2022年,人們似乎終於要迎來跟這個「小偷」說再見的一天。

2月3日,瑞典宣佈:自9日起,新冠大流行,結束!

瑞典人已經迫不及待地準備「恢復正常生活」:先是把大規模核酸檢測點撤掉;緊接著,各種防疫警示,比如1米安全距離線,被撕掉;邊境,開放……

丹麥、英國、比利時等國家也都競逐跟上。而與這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呈現出強烈反差的是,「歐洲單周確診病例超過1200萬例」。

2022年,人類與新冠疫情可能將會迎來一種全新的「和解方式」,叫:

宣佈結束。

既然事實上無力克服,一些國家開始另辟蹊徑,從心理上「戰勝」病毒:

不再把新冠病毒當一回事,不再把它當成一種危害社會的傳染病。

有人覺得這純屬兒戲,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但在此前的2022年1月,全球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刊載的一篇文章就拋出過重磅研判:

「全球新冠大流行即將結束,而關鍵轉折點在3月底。」

判斷理由很明確:

截止到3月底,預計全球一半以上的人會感染奧密克戎。這種突變株傳播力強、具有免疫逃逸特性,但它產生的抗原有一部分和其他變異株重疊,這意味著人類感染奧密克戎產生的免疫力對其他變異株也有效。

同時,奧密克戎的致病率和病死率都相對較弱,使它就像「天然疫苗」或「天然加強針」,在群體中搭建起免疫屏障。

並且,2022年,隨著中美兩國發力,預計第三世界拿到的疫苗會比今年多很多,世界群體免疫屏障將進一步加強。

英國最新公佈的關於奧密克戎的數據,在接種了三針疫苗的人群裡,奧密克戎的病死率在60歲以下的人群是0.0086%,60-69歲是0.09%,70-79歲是0.42%,而80歲以上是2.61%。

瑞典現在65歲以上的老人超過82%都接種了三針疫苗,因此他們的決定也不算是「自暴自棄」。反而提前「劇透」了:

新冠可能會從全球大流行病變成地方性流行病,意味著各國將不會有那麼多隔離和限制措施,大部分人的生活向著恢復正常化靠攏。

更重要的一個勁爆信息在中國,2月11日,國家藥監局批准了輝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療藥物Paxlovid的進口,審批僅僅用了50天。根據媒體信息,Paxlovid對於新冠變體奧密克戎,有非常高的有效性。

新冠大流行,結束;但新冠病毒,持續。

2、中美關係,走向共和?

「谷愛凌忘恩負義,她為了賺錢背棄美國是可恥的!」

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美國福克斯新聞評論員如此評論這位16歲便加入中國國籍的天才滑雪運動員。

對一個16歲的小女孩,發表如此仇恨的言論,美國部分人對於中國的「敵意」,可見一斑。

有人說出了真相——這個女孩其實是被捲入了中美地緣政治的漩渦,成為了敵對情緒的宣洩口。

這和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的擔憂,不謀而合:

「中美關係,現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兩國老百姓的敵對情緒發展趨勢。從1971年乒乓球外交到現在,兩國人民從來沒那麼相互仇恨,這個趨勢不改變,做什麼都沒用。」

並且,隨著中美實力「不可避免地」靠近,2021年,中國的GDP以美元計價達到17.73萬億美元,佔美國GDP的比重為77.1%,超過四分之三(此前日本最巔峰時只佔到美國GDP的70%)。

國際上有個說法,當一個經濟體的GDP總量達到另一個經濟體的75%以上,那麼就迎來關鍵節點,趕超的速度會大大加快。

因此,2022年,依舊是中美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值得打起十二分關注:

雙方究竟是日益劍拔弩張,還是,走向共和?

最重要的變量,還是在美國,在美國政治的高度不確定性上。

此前美方曾口風「軟化」,做出一系列「保證」:不尋求更多的衝突,不要讓競爭變為衝突,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加強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在台灣問題上搞小動作。

但嘴上說不要,冬奧期間卻沒消停:

先是通過「競爭法案」,針對科研領域進行投資,後是對「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進行更名,企圖利用這種方式,打台灣政治牌。

再加上2022年美國將迎來中期選舉,這或許會成為中美關係的又一次挑戰。

目前,輿論普遍認為拜登領導的民主黨將在今年的國會中期選舉中失勢,如此一來,拜登團隊可能提前變成「跛腳鴨」,這種「說到做不到」的現實將給管控中美關係帶來實質性的障礙。

2022年,中美關係可能將繼續面臨困境,正如美國知名國際關係學者羅伯特·普特南在其經典的「雙層博弈理論」中證明的,一個面臨國內政局混亂的政府在對外政策中難以有所作為。

最終美國是「狗急跳牆」,還是最終無可奈何地接受「中國的崛起」,還有待時間長河的檢驗。

3、國產替代,蔚然成風

2022年,不管中美關係如何發展。部分領域的「脫鈎」,似乎不可避免。

2月7日,在冬奧會的一片喜氣洋洋之下,一則不顯眼的消息被發佈了出來:

國產光刻機,來了。上海微電子舉辦了首台2.5D\3D先進封裝光刻機發運儀式,這個我國唯一的光刻機整機廠商愉快慶祝了國產封裝光刻機成功落地並且交付客戶。

但高興沒多久,就在同一天稍晚時候,大洋彼岸傳來消息,拜登政府宣佈又將33家中國實體列入商務部的「未經覈實名單」。

上海藥明生物、南方科技大學、湖南大學、廣州海目星激光(寧德時代供應商)……涉及從醫藥到光學等各個領域。

上海微電子,也赫然在列。

顯然,在關鍵技術領域的爭奪,美國始終虎視眈眈。

制裁,沒有結束,甚至持續升級:

從中興通訊、華為,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從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到中科院院士……

美國採取行動的理由越來越蠻橫無理,讓所謂的制裁也顯得越來越荒唐可笑。

早已「丟掉幻想,正在戰鬥」的國產企業,這兩年來一直在奮起直追。

芯片,有了大進展。去年底,龍芯發佈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通用處理器(CPU),單核通用處理性能大幅提升,聯想、中科曙光、方正、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等立刻跟上,發佈了基於龍芯新一代通用處理器的桌面計算機、筆記本、服務器、網絡安全設備、工業控制計算機等產品。

高端數控機床,除舊布新。武漢華中數控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吉紅宣佈成功研制了世界上首個能自我學習的人工智能數控系統,一批90年代成立的中國機床企業,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市場開拓,在國家政策扶持下,終於開花結果了。

甚至前不久,繼化學藥之後,生物藥也進入集採範圍,廣受業內關注的第六批胰島素專項結果出爐,擬中標品種數量也是進口品種數量的兩倍。市場普遍認為,集採之後的國產胰島素崛起在即,進口廠商長期壟斷的市場格局有望重塑,而在此背景下的制藥裝備行業也將迎來機遇。

2022年,隨著國家繼續追加研發投入和產業升級,國產替代的趨勢將進一步顯現。

4、第4次金融危機,在多遠處?

去年年初,美國為了應對疫情衝擊,直接把利率降到了0,然後開始大量放水撒錢,截至2022年1月26日,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達到了8.86萬億美元,即在過去40多年中,擴張了近90倍,遠超資產及商品價格的漲幅。

2月10日晚,美國通脹更是大幅超預期,1月份CPI同比上漲7.5%,達到1980年以來最高值。

如此誇張的通貨膨脹率一方面引發了各種社會矛盾,比如美國層出不窮的「0元購」事件。

另一方面也釀造著巨大隱患——GMO(波士頓投資公司)大佬格蘭桑在1月底曾發文警告,今天,美國正在經歷百年以來第四場超級泡沫,其程度比肩1929年、2000年和2007年。

泡沫令人擔憂,但更多人關心的是,泡沫什麼時候會破?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翟東升有一個生動的講解:

要知道,全世界儲蓄者願意把他們的儲蓄放在美國的各類資產中,包括國債、金融債和各種衍生品,是因為美元的信用。

但假設你自己是個放高利貸的,你有一個大客戶,他在地球村裡最有錢、最有實力,所以長期以來,你一有錢就放貸給他。在什麼情況下,你會開始感到擔憂呢?

一個重要指標就是,他連支付你利息的錢都需要再去市場上借。這時他的融資就變成什麼?龐氏融資。這是個轉折點,整個系統可能就要崩盤。

灌出去的水總有潑向自己的一天,如今,美聯儲終於宣佈在3月開始加息,而據高盛首席經濟學家估計,2022年內加息可能高達5-7次。

歷史上,美聯儲每一輪加息,都會有其他國家發生金融危機。

至於美國會不會發生金融危機,主要力量還是在股市和樓市。

就在2月11日,受CPI增幅意外擴大的影響,美國三大股指震蕩下跌,抹去前一天漲幅,道指狂瀉超500點,全球市值最大兩家公司蘋果、微軟皆跌超2%,特斯拉召回57萬汽車跌近3%,市值一夜蒸發超280億美元(約1800億元人民幣)。

高債務水平,股市樓市劇烈波動引發連鎖反應,再加上美聯儲加息收縮貨幣流動性,多種因素疊加之下,美國金融危機的可能性相對增加。

5、「公平,公平,還是公平」

過去的2021年,是中國互聯網巨頭們自誕生以來最「灰頭土臉」的一年。

美團,被罰34億元。

阿里巴巴,被罰182億元。

在線教培行業一夜間「全軍覆沒」,好未來市值蒸發3500億元,猿輔導甚至賣起了羽絨服。

……

這些看似突然的變化背後,其實都藏著一對共同的矛盾,就叫作:

公平與效率。

「共同富裕」「強化反壟斷與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國家在2021年頻頻「大動干戈」,所為的正是此事。

為什麼這個議題如此重要?盧克文工作室在《公平與效率》一文中,講過的一則故事很貼切:

1981年,深圳開始改革開放,有一名內地幹部來深圳參觀學習後,突然在招待所痛哭起來。

大家問他哭什麼?那人說:深圳這個樣子,還是社會主義嗎?

初聽這個段子,那名幹部似乎透露著一股迂腐。但我年紀漸長,已經能理解這名幹部當時的心情,他心裡當時揣著兩個字:公平。

深圳改開後的富裕,讓一小部分人先富起來,和貧窮的大部分人有了巨大差距。因此這名幹部才會痛哭,他所認知的社會主義,就應該是共同富裕,不能有這麼大的貧富差距。

所以他才會問:這還是社會主義嗎?

在中國的GDP超過100萬億元的今天,顯然,除了應該關注「數量」「速度」以外,更關鍵的、無法被忽略的一個問題顯然是:

公平與獲得感。

拉長時間來看,這個議題也確實越來越收到重視:

上世紀90年代,效率優先被調整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十六屆六中全會更加註重公平;

十七大提出,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

十八大調整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

十九大則調整為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相信2022年,對於「公平與效率」這個問題的處理,將會繼續深化。

因此,對每家企業而言,2022年,勢必要回答:「什麼才算是一家社會企業」「怎樣才算創造了社會價值」。

6、碳中和,催生下一個首富?

2021年,有兩個「炙手可熱」的頂級富豪:

一個是放眼星辰大海的馬斯克,從南非窮小子到全球首位身家突破2000億、3000億美元的富豪,一年交的稅換成人民幣高達700億元,

另一個是信奉「賭性堅強」的香港首富曾毓群,他掌舵的寧德時代上市短短3年間持續攀升,市值最高時位列A股第三,一度僅次於工商銀行與貴州茅台。

一個世界首富,一個中國新貴,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特點:

與碳中和事業息息相關。

隨著解決全球環境污染與氣候變化問題迫在眉睫,全世界投身碳中和,發展新能源的確定性已經不言而喻。

但這就涉及一個「哲學問題」,碳中和怎麼算?

比如,當前全球各大車企都在轉型電動汽車,鋰電池缺貨、相關原材料大幅漲價的新聞屢見不鮮。

可鋰也是不可再生資源,用鋰電池替代燃油,相當於是用不可再生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最終走向依舊不那麼可持續。

氫能則不一樣,既可以人工提取,還是可再生資源,問題是現在車載儲氫,不論技術還是成本都不太理想,貿然用在汽車上,燃料可能比車的價格還貴。

未來,最有可能的局面是電和氫共同取代柴油、汽油、煤油,成為儲能和新能源汽車的主要載體,相關領域的亟待解決的技術突破仍有很多。

因此,雖然新能源汽車、光伏等產業賽道產業鏈和佈局日益全面,碳中和背後所涉及的一系列能源結構調整,一系列技術進步,一系列發展方式轉變都還潛藏著巨大的機遇。

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研究人員預測,未來我國「碳中和」新增投資將超過139萬億元。

水大,魚大。

2022年,這股巨大的碳中和浪潮,也許會催生下一個首富。

7、元宇宙,豬都站好了,風會來嗎?

「我在元宇宙倒騰狗!」

今年春晚,沈騰在小品裡的一句調侃自比「dog king」,直接讓同名虛擬貨幣Dogeking短線暴漲542倍,同時引起美股元宇宙概念股全線大漲,堪稱魔幻。

與此類似的,冬奧會頂流「冰墩墩」特許生產商計劃進軍元宇宙,4.5萬人在「元宇宙夜店」化身小狗在線蹦迪,美國的一家公司在一個叫「Decentraland」的虛擬世界平台中賣出一塊面積大約為565㎡左右的土地,折合人民幣1500萬元左右……

不少人一驚,元宇宙時代,真的降臨了?

可同樣是在春節期間,去年高調改名宣佈進軍原宇宙的Meta公司2月3日公佈了財報,其中清楚顯示著公司的「元宇宙」部門過去一年虧損超過100億美元。

這直接引發市場的大規模拋售,Meta當天盤後股價暴跌21%,創下2012年該公司上市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較去年9月股價高位已經下跌了約 34%,市值盤後蒸發超過2000億美元,並觸發社交媒體公司股價集體崩盤。

有不看好元宇宙的人說,它就是新時代的「奶頭樂」。(奶頭樂指當社會貧富差距拉大,為了安慰社會中「被遺棄」的人,避免階層衝突,方法之一就是讓企業大批量製造「奶頭」——讓令人沈迷的消遣娛樂和充滿感官刺激的產品,比如:網絡、電視、短視頻,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令其沈浸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喪失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能力)

脫口秀演員周奇墨也調侃過,他說過去有句話叫「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現在元宇宙的風來沒來不知道,但豬都已經站好了。

至於元宇宙到底是不是泡沫?

硅谷投資人吳軍有關科技泡沫的觀點值得參考:

「任何一次大技術進步都伴隨著泡沫,泡沫本身並不可怕,泡沫可以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聚集巨大的這個能量來完成突破。

泡沫之後一定很慘,就像2000年互聯網泡沫崩潰了以後,美國95%的互聯網上市公司都關門了。

但是我要強調的是,在這些泡沫破滅之後,也會有些真正的技術沈澱下來,會有一些真正的從業者、企業、研究單位從中獲利,引領下一次科技的發展。」

如今元宇宙的勢能使得一大批人力物力財力聚集了起來,這增加了產生結果的可能性,但真正的現實是,也可能沒有結果。

2022,不妨:

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8、地球逐漸「特朗普化」

有人說,拜登正在領導特朗普的美國。

近期拜登政府支持率屢創新低,2022年下半年時值「大選晴雨表」中期選舉到來,以「特朗普主義」為代表的全球民粹勢力將有捲土重來之勢,這樣的跡象同樣出現在歐洲。

作為歐盟「領頭羊」的法國即將在今年4月舉辦新一屆總統大選,在最受關注的5名候選人之中,有兩名都來自極右翼共和黨。

其中澤穆爾更是堪稱「法國版特朗普」——作為政治素人受到廣泛關注,希望法國再次成為世界級工業大國,打算讓法國退出北約,並且「永遠不再成為歐盟的附庸」……

反美、反北約、脫歐,澤穆爾並沒有糟踐其極右翼人士的稱號,活脫脫一個民粹主義者。

顯而易見,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之前在競選期間,所散布的一些極端危險的民粹情緒信號,正在成為很多所謂「民主國家」政客競選時博眼球的手段。

在全球性挑戰日益嚴峻的當下,逆全球化和民粹主義思潮的抬頭不得不令人擔憂。

接下來,或許又是為防止世界動蕩而努力的一年。

9、糧食短缺、極端氣候,值得關注

極端天氣,害人不淺。

過去一年,國內鄭州等地發生災難級暴雨牽動人心、西歐暴雨引發洪水造成上百人傷亡、北美西部的高溫引發了毀滅性的野火……

生命與財產損失之外,極端天氣與自然災害帶來的另一個麻煩正在顯現。

前不久,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稱,全球食品價格達到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與前一年相比較平均上漲了28%。

隨著主要糧食價格持續走強,包括韓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物價大幅上漲,部分國家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以韓國為例,其食品和非酒類飲料價格去年上漲5.9%,創下10年來最高值,進入新年以後,漢堡、咖啡、辣椒醬、大醬等食品價格也紛紛上漲。

雪上加霜的是,農業種植離不開化肥,化肥生產離不開天然氣,而俄羅斯是天然氣主要出口國,俄烏局勢的緊張,直接推高了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導致化肥生產商不得不停止生產,引發全球化肥價格飆升。

據全球非營利組織國際化肥發展中心稱,隨著全球化肥價格持續飆升,2022年,非洲糧食產量將減少3000萬噸,相當於1億人的口糧。

疫情和能源短缺對世界糧食安全的影響尚未散去,氣候變化與撲朔迷離的國際局勢也讓給糧食安全蒙上了更深一層陰影。

儘管我國自有完整的化肥工業體系,疫情控制良好, 2020、2021年,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糧食總產依然達到6.9億噸,在世界範圍內屬於糧食安全比較有保障的國家,但考慮到我國人均耕地僅有1.2畝左右,在14億人口的基數面前,任何糧食安全上的問題都不能掉以輕心。

世界範圍內的糧食安全將去向何方?2022年,這個問題會再一次走進大眾視野。

10、太空立法,提上日程

2022一開年,各國航天發射的較量就「卷」了起來。

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用「獵鷹」9可回收火箭,成功進行了6次軌道級發射,將254顆衛星送入太空,其中包括美國其他航天單位進行了一次軌道級發射,我國則發射了1枚長2丁和1枚長4丙,還有1次非軌道級的民營「行天」火箭發射。

一相對比,SpaceX顯得進展驚人,但就在人們感慨馬斯克強大執行力的同時,星鏈衛星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引起了諸多不滿。

「如果有一天地球被小行星撞了,天文學家沒有提供足夠的預警時間,千萬不要怪他們,你該去找那些發衛星的公司。」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博士呂建偉在一次訪談中提到。

星鏈中小衛星的數目非常多,而且它們的軌道不好預測,SpaceX的人都未必知道他們的某顆衛星會在幾時幾刻出現在什麼位置,這給天文學家的觀測進程帶來極大的干擾,已經持續有天文學家反饋,一些科研項目完全無法進行。

不光天文學,世界各國的航天設備也受到過不同程度的影響。

為避免與 SpaceX 的星鏈相撞,中國的太空站在去年有兩次不得不調整運行軌道,這對宇航員的生存安全是一個挑戰,最近,原本跟SpaceX關係良好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都公開警告稱,增加在軌「星鏈」衛星數量將威脅國際空間站的安全。

目前,除了SpaceX,中國、美國、和歐洲還有很多的企業,計劃通過自己的「星鏈計劃」,來打造全球互聯網。

從長遠角度來看,如果這方面的產業沒有任何限制,在不久的將來,天上可能同時會出現幾十到數百萬顆小衛星。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碎片,給近地宇航安全帶來很大問題。

可以預見,太空領域的商業探索與應用,將被整肅。

結語

「撕裂」「魔幻」成為了大多數人對這個時代的體感,我們似乎再也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姿態從容應對生活。

畢竟從前,變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現在,變化成為了生活本身。

很多人直呼2021年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一年,各種地震式的變局接二連三。

如今2022年「接棒」不久,各種消息釋放的信號依舊令人不舒服、焦慮、惶惶不可終日……

可時代越是激變,我們越是不能被變化蒙蔽雙眼。

抬頭看,曲折道路的盡頭,是光明前途。 ■

參考資料:

[1]. 全球商業地理,柳葉刀:3月底新冠大流行將結束,但新冠將永遠伴隨人類…

[2]. 聰明投資者,GMO大佬格蘭桑犀利警告:美國正在經歷百年以來第四場超級泡沫,可能帶來歷史上最大的財富毀滅

[3]. 中美聚焦,展望2022年中美關係,聽閻學通等權威專家如何解讀

[4]. 翟東升,《近期國際經濟形勢分析與中美關係思考》

[5]. 長江日報,吳軍:科技是唯一的「疊加式進步力量」

[6]. 硅谷101,鎖死地面天文觀測,馬斯克的星鏈為何被天文學者深惡痛絕?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