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是孰非?俄羅斯的背水一戰

觀雨大神經

為什麼要打

大多數人認為俄烏這場衝突的主要原因是北約東擴,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就如同一把尖刀刀頂住了俄羅斯的脖子,所以不打不行了。

這個說法不能說錯,但還不能特別準確的解釋今天所發生的一切。我們先來看看北約東擴是怎麼回事。

毫無疑問,北約最大假想敵就是蘇俄。

如下圖所示,對於俄國來說有三道防線:

越往西,需要的防線越窄,防禦縱深越大,防禦難度越小

越往東,需要的防線越寬,防禦縱深越小,防禦難度越大

北約作為一個軍事同盟,可以在其成員國內駐軍和部署導彈。北約越往東擴,北約的軍隊和導彈就離莫斯科越近,俄國就越感到危險。

而且烏克蘭再往東是東歐大平原,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其邊境距離莫斯科僅400多公里,俄國自然不能容忍北約把軍隊囤到烏克蘭的地界上。

根據現有的一些文件顯示,北約在1991年的時候曾表態過不會東擴,他們後來的做法確實有違這個「君子協議」。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普京本人在2000年、2003年、2008年曾三次申請俄羅斯加入北約,但都被拒絕。

這就比較尷尬了,一方面北約持續東擴兵臨俄羅斯城下,另一方面又不接納俄羅斯,那就是擺明瞭要把俄羅斯逼到牆角。兔子急了尚且還會咬人,更何況毛熊?

但就今天的俄烏衝突而言,北約東擴只是一個大背景,並非具體的導火索。當前的局勢並不是「烏克蘭明天就要加入北約了,俄羅斯趕忙伸手攔住」的情況。

事實上烏克蘭對加入北約的嚮往遠遠高於北約對他加入的期待,北約諸國對接納烏克蘭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態度,烏克蘭自己的硬件條件也達不到北約的要求。

所以「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並不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這也是很多人在戰前認為俄羅斯不會真打的原因。

然而俄羅斯就真的幹了,還不是小幹,是大幹。海陸空多路齊發,這會已經打進烏克蘭首都基輔。

那俄羅斯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動手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年發生了什麼。

烏克蘭自2004年橙色革命以來就開始在親俄和親美兩個立場之間瘋狂搖擺。不過一開始,出於對地緣政治現實的考量,烏克蘭還是在努力尋找一個平衡,2010年的時候他們就簽署了一個法案,確定了其不結盟的立場。

但總體來說,烏克蘭倒向西方已經是大勢所趨,經濟上他們嚮往能夠融入歐盟的大市場,安全上也希望能夠得到西方的保護而不用再辛苦的左右平衡走鋼絲。

在烏克蘭全面倒向西方的背景下,2014年爆發了克里米亞事件: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自己公投選擇併入了俄羅斯聯邦。

同年,頓巴斯地區的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分別宣佈成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為什麼烏克蘭倒向西方的選擇會觸發這幾個地方鬧獨立呢?這就是烏克蘭的歷史遺留問題了。

這個國家其實非常分裂,不同地區的人民在習俗和立場上都不一致,而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地區一開始就不是烏克蘭的。

現代烏克蘭有大量領土是蘇聯從俄羅斯身上扒拉下來划給他的。這裡面就包括了現在鬧獨立的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

從下圖可見,烏克蘭的北邊的綠色地區是1654年-1917年俄羅斯帝國送的,東邊粉紅色地區是1922年列寧送的,西邊墨綠色地區是1939年斯大林送的,南邊的灰色的克里米亞地區是1954年赫魯曉夫送的。

別人的國土都是打出來的,而烏克蘭的國土是躺出來的,在大家同屬蘇聯的時候,這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蘇聯解體後問題就來了。

首先是俄羅斯感覺自己吃了個大虧;然後就是那些蘇聯時期從俄羅斯划過去的地區,上面生活的俄羅斯族佔比很高,對俄羅斯的認同要高於烏克蘭。

最後是烏克蘭經濟生活水平太糟糕,人均GDP3000美元歐洲墊底,東烏克蘭的俄羅斯族又經常被欺負,所以他們總想脫離烏克蘭回歸俄羅斯。

而烏克蘭如果倒向西方加入北約,就意味著俄烏克兩國進入敵對狀態,這是這些地區的人們所不能接受的。

這就導致了烏克蘭的分裂狀態:

所以無論是從歷史淵源還是國家存亡的角度考量,俄羅斯都一定要保住這些地區,更何況這個地區的工農業基礎很好,人口也達到了900萬,對於俄羅斯來說價值巨大。於是俄羅斯跟東烏克蘭的親俄人士一拍即合,就按以下步驟進行操作:

第一步:東烏克蘭地區「公投」宣佈脫離烏克蘭獨立;

第二步:俄羅斯承認東烏克蘭地區已經獨立;

第三步:烏克蘭必定不許,派軍隊鎮壓。東烏克蘭地區「邀請」俄軍進駐維和,俄軍進來就不是侵略;

第四步:東烏克蘭地區「自願」加入俄羅斯;

第五步:俄羅斯接受這東烏克蘭地區加入,擴張版圖和人口。

目前已經進行到第三步。

這種操作不是第一次,2014年克里米亞就是通過這種操作逐步脫離烏克蘭回歸俄羅斯。

儘管此後俄國遭到了西方制裁,但克里米亞的地理位置十分關鍵,其回歸前俄黑海艦隊只能租用上面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做主基地,回歸後俄軍便不再受制於人,所以俄國人仍然認為是划算的

當然烏克蘭也不可能一直對這樣的事件坐視不理,於是各方勢力就在頓巴斯地區真槍實彈的懟上了。

烏軍此前軍備廢弛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戰鬥力一般,對這些地區一時半會拿不下來。一氣之下,烏克蘭就在2014年12月修改憲法,放棄了不結盟地位,開始向北約靠攏,將與北約深化合作的條款寫進了憲法。

不過日子總得過下去,天天開火也不是辦法,所以在2015年2月,衝突雙方達成《明斯克停火協議》,協議規定烏克蘭東部地區實現軍事停火。

我們現在經常吐槽的那個演員總統澤連斯基只知道跪舔西方,其實寄希望於西方保護是近十幾年來烏克蘭政壇的一個主流思維。

在2019年,時任總統波羅申科乾脆正式簽署了關於烏克蘭將加入北約和歐盟的憲法修正案。

波羅申科

這相當於一個恨嫁大姐把「我要嫁給XXX」寫在臉上了。但還是那個情況:你願嫁不等於人家願娶。

至今為止烏克蘭加入北約都還是一場單相思。這樣的單相思將主動權完全交到了北約手裡,既讓自己被動,又讓俄羅斯緊張。

俄羅斯在俄烏邊境集結兵力並不是今年才發生,去年年初就集結過一次。沒辦法,萬一北約突然答應呢?

如果烏克蘭真的加入北約,那麼北約的軍事基地、雷達、導彈懟到俄羅斯家門口,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

現在只要北約一個眼神肯定,烏克蘭的努力就會有意義。

不過先不管北約成員國的想法怎麼樣,按照北約的規定,烏克蘭要加入北約必須先達到一個門檻:其國內不能有領土爭端。

僅這一條就把烏克蘭卡死了,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的爭端還杵在這呢。

歡慶獨立的頓巴斯地區民眾

那麼理論上來說,烏克蘭要達到這個門檻只有兩個辦法:

一是自己承認這幾個地方獨立,一甩手不要這幾個地方了,這樣自然就沒有爭端了。

不過在現實中不會有哪個總統會這麼做,不然的話烏克蘭老哥估計不會放過他。而且這麼做也等於告訴其他爭議地區,你們隨便獨立,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實際上只有第二個辦法:把這些地方拿回來。

這就是為什麼俄羅斯從去年開始要經常陳兵俄烏邊境的原因,俄羅斯既要防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又要防止烏克蘭奪回頓巴斯地區和克里米亞,這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

山雨欲來

烏克蘭這個國家內部有很多問題和矛盾,但也不是孬種。無論是從維護自己的主權完整還是從加入北約出發,他都有充分的積極性去收回鬧獨立的地區。

歡樂喜劇人澤連斯基在上台的第二年就開始提出來,要修改之前《明斯克停火協議》,並呼籲加強美國在頓巴斯地區的作用。不過俄羅斯對修改協議沒有興趣,拒絕做出任何讓步。

現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頓巴斯地區就開始出現零星的交火,明斯克協議已經走到名存實亡的邊緣。

一紙協議換來的和平注定脆弱,在烏克蘭的瘋狂試探下,雙方在該地區的軍備競賽已經無法避免。

俄國從2021年2月開始就對該地區的邊境調兵,此次調動沒有產生什麼大的後果,但是在2021年10月份的時候,俄軍再次開始向該地區調動。

到2021年12月7日,普京和拜登進行了閉門視頻會談。這說明該地區的局勢已經劍拔弩張,俄國應該已經得到了烏克蘭要動手的相關情報。

此時俄羅斯急切的想得到西方的一個保證:不吸收烏克蘭加入北約。

因為只要西方表了這個態,烏克蘭就會失去靠山,必然打擊其挑戰俄羅斯的決心,於是頓巴斯地區的壓力就可以大幅減輕。

所以去年的整個12月份基本都在圍繞著這個問題交鋒,俄羅斯公開要求北約給予承諾,但是北約仍然表示了一個曖昧的態度:既沒有說現在就允許烏克蘭入盟,也不保證未來不允許。

12月份大家扯完皮後,緊接著今年1月3日,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突然發表了一個聯合聲明: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

五常就核武器問題發表聯合聲明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屬於活久見系列。

當時很多人看到這條新聞是蒙圈的,沒頭沒尾的這一出是怎麼回事。現在再回過頭看邏輯就很明瞭了,五大常任理事國早就知道會發生什麼,於是就預先為整個事件的發展程度划了一條底線。

五常保證不打核戰爭,這裡面有兩層意思:

  • 第一是當事國,也就是俄羅斯不會朝烏克蘭扔核彈。
  • 第二是五常之間不會交火。因為如果五常之間互相交火的話,這個核保證就沒意義。

五常是這個世界真正的主宰,人類社會發生的任何事件,都被限定在這五個大善人划定的框框內。

發表完核武器的聲明後,接下來發生的事件基本就是俄羅斯馬不停蹄的和美國以及歐洲各方組織機構進行會談,普京在做最後的外交努力。

然而換來的結果是1月24日烏克蘭在明斯克協議規定的停火線附近開始增兵。再往後就是西方開始對烏克蘭進行大量援助,拜登甚至承諾今後會和烏克蘭進行聯合行動(後來拜登確實在推特上取關了普京),同時俄烏雙方都在邊境地帶開始軍演。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基本上雙方已經沒有談妥的可能。俄羅斯面臨這樣的局面:

烏克蘭鐵了心要拿回頓巴斯地區為日後加入北約鋪路,而北約絲毫沒有拒絕的意思,他們似乎就等著烏克蘭馬到成功的這一天。

這裡面有一個台面下的邏輯:如果俄羅斯沒有能力保住主動來投的頓巴斯地區,那麼就等於向北約展示了自己的軟弱,這無疑會打消北約吸納烏克蘭的顧慮。

所以這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一個事關國運的關鍵節點。

2月17日成了一個決定性的日子,在這一天,烏克蘭政府軍向烏東部民間武裝控制的4個地區發射了迫擊炮彈和手榴彈等武器,前後共計5次。俄羅斯指責烏克蘭公然撕毀明斯克協議,和平蕩然無存。

也就是從這一天起,俄國對頓巴斯地區的行動開始走流程。2月21日,俄羅斯公開承認該地區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為獨立國家,隨後派兵進駐維和。

俄烏衝突正式打響。

俄國的行為合法嗎?

 按照人們的常規思維,俄國的行為似乎是有點問題的,這裡面主要有兩點:

  • 一個是頓巴斯地區的獨立沒有獲得烏克蘭的認可,俄羅斯的單方面承認缺乏法理支撐。
  • 第二個就是烏克蘭加不加入北約是他自己的選擇,其他國家應該無權干涉。

我相信大多數爭議也都是集中在這兩點上。我們之所以覺得這兩點有問題,主要是源於我們慣用的一個思維模式:講規則,即追求程序正義。

任何思維模式,都是和他所處的大環境相匹配的,追求程序正義的思維模式一樣是適應於我們所生活的大環境,這是什麼樣的大環境呢?

一個有秩序的和平世界。

我們這一代是被和平寵壞的一代,二戰後的世界比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有秩序得多,冷戰後就更有秩序了,因此我們也習慣了和平時期的思維模式。

但是維持這樣的世界需要一個前提:存在著一個力量強於所有人的高階暴力來管事。

這就好比社會中必須先存在警察叔叔,你去和別人講規則才有意義。如果沒有警察叔叔,那碰到問題就是一磚撂倒的事。

二戰後的世界確實出現了一個警察叔叔:核武器。

在日本人以身試法之後,大國之間的矛盾基本上就不會引發戰爭了。又因為小國後面往往有大國撐腰,所以小國之間的戰爭也少了很多。

冷戰結束後美國一家獨大,他除了在軍事上對其他國家形成壓倒性優勢外,在經濟上還主導著美元體系。而又因為這個美元體系主宰了全球經濟,所以美國對其他國家搞起經濟制裁來就非常方便,誰不聽話就制裁誰。

這時候世界出現了第二個警察叔叔:美元制裁。

核武器+美元制裁,這是世界和平的兩個保險。所以我們要清楚,保衛世界和平的不是那些只會嘴炮的和平主義者,實際上他們在鏡頭前哭一萬遍都沒有這兩個玩意好使。

當然了,這是一個按照美國的遊戲規則運行的,其他國家逆來順受的,有利於美國的和平環境。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上雖然還是存在各種各樣的衝突,但是除了少數奇葩國家外,大多數衝突都是美國造成的。只要美國不去挑起戰爭,基本上就不會有什麼大的戰爭。

客觀上全世界總體的戰爭數量確實也減少了,中等國家之間很少會開戰。

不過這一次,大環境不一樣了。

年初那個五大善人的核武聲明實際上給大家創造了一個沒有核武器的空間,這就相當於把和平的第一個保險給拆了。而美元制裁這個保險,對五大善人的作用是有限的。

在和平保險被拆掉的情況下,我們就會看到這個世界真實的模樣:一言不合就開打。

沒有警察叔叔的世界就是一個叢林世界,在叢林世界裡去追求程序正義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叢林世界里的成員沒有長期的共同利益,也沒有長期的合作需求。

所以看待國際政治關係只能用黑社會的邏輯去考慮。

大佬們互相划好了地盤就應該遵守,這是江湖道義,不遵守就得動手,要不然地盤就沒了。

至於地盤上的小雜魚的利益怎麼辦,這並不重要。

只有明白了這一點你才能理解國際上的各種行為,如果在國際政治上糾結於程序正義,那所有國家都是雙標狗。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模式,基本上就是複製了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行動模式。

對於一國的領導人來說,如果在其他國家都在雙標的時候你去跑去追求「始終如一的道德標準」,那就是對本國國民的極端不負責。

所以只要是符合本國利益的,就是正義的。至於誰的正義更高一等,就看誰的拳頭更硬,國際政治只講究四個字:成王敗寇。

至於尋求國際調停,寄希望於友邦來救,甚至政府打算炸水壩攔住敵軍,這樣的場面作為中國人來說都再熟悉不過。我們內心裡對這個世界是極度不信任的,這都是從血海裡面趟出來的教訓。

而烏克蘭則像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巨嬰,他們的臉上只寫著兩個字:幼稚。

騷操作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你們可以理解為烏克蘭沈騰。他們的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郝建當了總統,帶領全烏克蘭人從夢想走進現實。

當然了,民選總統本來就是英雄不問出處,只要營銷做得好,誰都可以當大佬。美國歷史上也有演員總統,而且風評還不錯。反正就美國的經驗來說,不管什麼阿貓阿狗當總統都比某地產商總統的風評好。

但是美國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內政外交體系,有凌駕於世界之上的超強國力,這樣的國家你就算想把他開翻車了那也得「奮六世之餘烈」才可能辦得到。

而烏克蘭什麼條件?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軍事上手無縛雞之力,還身處東西方矛盾漩渦的中心,內部又四分五裂,在這樣的國家當總統屬於地獄級難度。

「郝建」能行嗎?沒這個能力知道嗎?

戰略上烏克蘭比較合理的選擇是在經濟上參與全球協作,在安全上避免挑戰俄羅斯,在國際關係上要把對俄關係的重要性擺到對歐關係之上。

原因無他,因為俄羅斯就在你身邊,力量比你強,而且在領土問題上還吃著虧。作為烏克蘭的領導者,對於這樣的客觀局面總得有點敬畏之心。一個瘦弱的老弟不要總企圖把手掐到一個膀大腰圓的大佬的脖子上。

當然有人會說,俄羅斯經濟不好,歐美經濟更好,投靠他們會獲得更好的回報,值得一試。

這裡面有兩點,

  • 一是你有沒有徹底倒向西方的客觀條件。
  • 二是即使不能徹底倒向西方,也不意味著你完全沒有和西方合作的空間。恰恰因為你沒有徹底倒向他們,他們才會想辦法去討好你。而如果你真的完全投靠過去了,你在他們的朋友圈裡就只是一個新來的邊緣人物而已。

所以烏克蘭在國際關係處理上最關鍵的就是三個字:留餘地。

但一方面烏克蘭的經濟實在太差(已經混到要靠賣國企來維持政府正常運轉的程度),另一方面對西方又毫無保留的信任,最終導致了其在國際戰略上全面倒向西方,甚至把加入北約都寫入憲法。

你作為一個在俄羅斯身邊的國家,這樣的選擇本身就不符合地緣政治的現實。因為這樣你就成為了歐洲用來威脅俄羅斯的一個工具。你要真想成功的扮演這個角色,以下三點至少要實現一點

  • 一是歐美非常強悍,可以保護你
  • 二是俄羅斯非常慫,不敢對你動真格
  • 三是你自己非常有血性,可以全國總動員打到最後一槍一彈

然而現在看前兩條已經廢了,五常已經確認不會交火,其他國家更是不可能輕舉妄動,俄羅斯則是完全敢來真的。

接下來就看烏克蘭自己的血性了,但是一想到他們剛開戰就跑了一堆公務員,只能說有待觀察了。

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後,我們很多網友對烏克蘭進行了嘲諷,雖然看上去有些不太地道,但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們的網友還不蠢,至少明白這個世界是靠拳頭說話,總比烏克蘭那個公知政府要清醒得多。

另外2月24日還發生了一個事,就是烏克蘭政府主動向居民發槍,這個操作可以說是匪夷所思。

在沒有經過必要培訓和組織的情況下,貿然向普通人大量分發武器,還是自動步槍,最終會對烏克蘭的治安造成什麼影響已經完全不可控。

而且俄軍多次表示過此次軍事行動不針對平民,烏克蘭政府現在公然給平民發槍,無異於逼迫俄軍將平民視為潛在威脅,說得不好聽這就是在拿普通人當人質。

現在已經很難說得清楚烏克蘭政府的這個騷操作是蠢還是壞。戰爭對於平民來說已經是一場悲劇,如果還攤上一個不負責任的政府,那只能說是災難性的悲劇了。

不過這個政府幹出什麼事都不會令人意外,畢竟他們為達到反俄的目的,連境內的納粹組織都支持。

下圖為烏克蘭亞速營士兵,後面的旗幟分別是亞速營營旗、北約旗和納粹德國的旗幟,該組織亦參加過破壞我國香港秩序的行動:

事件展望

戰局:

俄羅斯此次軍事行動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一個協議,這個協議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從法理上承認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的獨立,並保證烏克蘭不加入北約。

當然了,除了協議以外,俄國在軍事上肯定還是希望能夠徹底鏟除烏克蘭的納粹勢力。

現在的戰鬥都是為接下來的談判準備籌碼。俄羅斯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自己的談判目標,就取決於他們能用多快的速度,以多大的優勢結束戰鬥。他們的底線應該是烏克蘭保證不繼續對頓巴斯地區動武。

目前俄羅斯肯定是希望盡快談判,因為儘管俄軍實力強大,但時間並不站在他們一邊。事實上現在雙方已經開始了談判的嘗試,然而就最新得到的消息,烏克蘭總統已經提前離開了基輔,尚不知是逃跑還是有別的事情要處理。

如果他仍然代表烏克蘭的話,那麼談判地點就會選擇在一個中立國家進行。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到底誰才是烏克蘭的真正控制者。

目前最希望這場戰爭打得久一點的,恐怕就是隔岸觀火的美國了。

濟:

俄羅斯必然會因為此次行動遭到西方世界的大規模經濟制裁,不過這些制裁並不會威脅到俄羅斯的生存。

這裡面的道理很簡單,經濟制裁從來都是雙輸,一個國家在制裁另一個國家的同時,自己也會遭受經濟損失。你拒絕在這裡買便宜貨,就得去別處買貴貨。

什麼情況下經濟制裁的效果會好呢?一般是大國制裁小國的時候,雖然也需要花費代價,但是因為對方只是一個小國,所以大國需要支付的代價很小。

同時因為經濟制裁會損害制裁者的經濟利益,所以經濟制裁的目標必須要足夠有必要才行。一般來說我們常見的經濟制裁都是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遊戲規則或者國家安全而對他國進行的懲罰。

現在俄烏衝突倒霉的是烏克蘭,並不威脅其他西方國家的安全,也沒有破壞美國的秩序(這裡本來就不是美國的傳統勢力範圍),所以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的必要性不強。

而且俄羅斯是個大國,即使是賣點資源這種初級產品,也會對歐洲造成很大的影響,這就導致制裁俄羅斯的代價很大。

制裁俄羅斯還有一個副作用,就是把俄羅斯的經濟圈往中國推,讓俄羅斯在經濟上和中國的合作更加緊密,客觀上擴大了中國的影響力。

這些因素都導致了西方在真正實施制裁的時候會投鼠忌器,甚至不會對各方貿易造成傷筋動骨的影響。

最後,大家不要忘了,俄羅斯不是今天才開始被制裁的。從2014年拿下克里米亞開始,俄羅斯就一直被制裁,早就習慣了。他們的銀行在2019年就已經接入了中國主導的跨境支付系統CIPS,中俄兩國之間的貿易不需要再受美元體系的鉗制。

俄羅斯的經濟確實很拉胯,常年走下坡路,但是凡事都有個限度,俄羅斯畢竟是五常之一,他的經濟下滑不會沒有底線,現在基本上已經是觸底的狀態,除非他自己內部出問題,否則再爛也爛不到哪去了。所以最終的命門還是在於他們能否以足夠快的速度結束這場戰事。

結語

站在北約的角度看,這整個事件就是一套西方世界的常規操作:讓潛在盟友或邊緣盟友去冒險,輸了算你的贏了算我的。

這套玩法對於北約來說當然是穩賺不賠,但是長期看會損耗他們的信用。

作為全球最強大的軍事同盟,一天到晚只知道欺負戰五渣,每次碰到真正的硬茬就不敢上,你讓其他國家怎麼想,以後在選邊站的時候是不是該考慮給自己留點後路?

另外北約作為軍事同盟雖然沒什麼損失,但是歐盟作為一個經濟體則不得不承受地區動蕩帶來的衝擊。

如果僅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這一次俄烏衝突是西方世界削弱俄羅斯的絕佳機會,他們如果敢畢其功於一役,放開手去出兵大幹一場,俄國可能就此被打垮。

然而,這個世界在地緣政治的矛盾之上,終究還是存在著一個更高的法則:洲際彈道核導彈。

因此,雖然這個世界既是屬於你們的,也是屬於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屬於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所有的衝突和矛盾都被限制在這五個大善人允許的範圍內。唯一的變數,就是烏克蘭能堅持多久。

所以在看待俄烏衝突上,我們沒必要入戲太深。烏克蘭與我國有過愉快的合作,也在其徹底倒向西方後坑過我國幾次。不過這些都不重要,歷史恩怨從來就不是處理國際關係的首要因素,政治家主要考慮的就是當下和未來的利害關係。

不過現實中的利害關係錯綜複雜,所以我們要抓住那個最根本的問題,放到俄烏事件中,這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一句話:

如果俄羅斯遭到大幅削弱,下一個會輪到誰?

對於中國人而言,所有的道理和感受,都排在這個根本問題的後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