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會不會是一場持久戰?

小莊樓主

俄烏戰爭的話題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了,很多讀者一直讓我寫一寫這個話題,之前一直沒寫,是因為一開始關於左右這場戰爭的很多因素並未充分暴露,俄烏雙方的態度和停戰條件也並不明確,所以很難對戰爭的走向進行分析。

現在雙方之間的談判已經進行到第四輪,儘管還未達成實質性的協議,但是雙方的立場和態度也已經表現得較為明確,所以我們就可以嘗試著分析一下這場戰爭的趨勢和走向了。

一、怎樣才會出現持久戰?

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認為因為雙方軍事力量過於懸殊,所以這將會是一場速決戰,俄羅斯很快攻佔基輔,烏克蘭被迫妥協,普京很快達成作戰目的,然後宣佈戰爭結束。

然而隨著戰爭的持續發展,隨著美帝為首的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俄羅斯發起經濟制裁,隨著烏克蘭的持續抵抗,隨著談判進程的僵持,很顯然這場戰爭又不可能很快結束,於是很多人又認為,這場戰爭將會演變成一場持久戰,會長時間的拖延下去。

其實,對於這場戰爭的估計,很多人是從一個極端跳到了另一個極端,從一開始認為這是一場速決戰,現在又跳到了認為這是一場持久戰。

俄烏戰爭發展到現在的階段,很顯然是不可能以速決的形式很快結束的了,但是它會不會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持久戰呢?

我們的答案是:不會。

要搞清楚它為什麼不會是一場持久戰,我們就必須先明白什麼樣的條件下才會出現持久戰。

大家都知道《毛選》裡有一篇極其著名的文章《論持久戰》,雖然它所描繪的那場中日間的持久戰與俄烏戰爭的性質完全不同,且文章距今已有八十多年了,但是關於什麼樣的條件下才會出現持久戰的論述,卻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消逝而發生質的變化。

在觀察俄烏戰爭之前,我們可以先看一下,當初那場中日戰爭之所以能打成一場持久戰,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發生的?

當然,這裡面首先有一個前提,是弱國對強國的戰爭,否則也就不存在什麼持久戰了,一下子就可以把敵人趕出去,那還談什麼持久戰呢?

好,在這個俄烏戰爭同樣存在的前提下,我們總結一下當初那場抗日戰爭之所以能以持久戰的方式打下去,有些什麼樣的條件呢?總結起來,有這樣四個條件:

第一:中國雖弱,但是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因此儘管日軍一路南下,看似可以迅速佔領大半個中國,然而僅僅只是佔去了若干主要城市和交通幹線,中國最為廣大的農村它是根本無法佔領的,這就給持久戰提供了廣大的回旋餘地。

第二:日軍發起的戰爭,是一場在本國嚴重經濟危機導致的內外交困的局面下,發起的一場嚴重的侵略戰爭。也就是說,它們來中國是幹嘛來了?是來侵佔中國土地,搶佔中國資源,掠殺中國人民來了。因此,中國人民奮起反抗,尋求民族獨立,維護領土完整,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戰爭,就是一場絕對正義的戰爭,正義的戰爭就必然能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除了少數賣國賊和投降派,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民都會團結起來,一致對外,誓要徹底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這就給持久戰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後備力量。

第三:中國的土地上有了馬列主義和共產黨的領導。因為有了這樣重要的條件,廣大的人民群眾可以被組織起來了。這一點很重要,被組織起來的人民群眾和一盤散沙的人民群眾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人民和八路軍、新四軍,通過階級鬥爭和土地革命,一方面爭取了人民民主,一方面推動了生產力。解放區人民消除了剝削,拿到了土地,大家再搞點互助合作,搞點集體生產,那生產力和精神面貌可不就煥然一新了嘛。而且更重要的是,伴隨著階級鬥爭和土地革命下的解放區力量,是處於不斷增長的過程中的,而敵人卻是處於不斷的消耗之中,敵我之間此消彼長,這就不但給持久戰提供了偉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而且保證了持久戰最終的結果一定是中國必勝,日本必敗。

第四:因為日軍發動的是侵略戰爭,是法西斯戰爭,失道寡助嘛,所以從國際援助力量上說,最終反法西斯力量一定會超過法西斯力量,日本也終將遭受這部分力量的打擊。

正是因為有了以上四個條件,所以持久戰不僅有了存在的依據,而且最終的結果一定是中國必勝,日本必敗。

事實上,我們看到後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個進程中,日軍只能佔領主要城市和交通線、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敵後根據地的發展和壯大、以及最後法西斯戰線的徹底潰敗等等,完全都是以上四個條件在不同時期的發展和變化下出現的。

而以上四個條件中,第一個和第四個,屬於外在的客觀條件,是輔助性質的,真正決定了戰爭能以持久戰的方式打下去的,主要是第二個和第三個條件,也就是戰爭的正義性和共產黨的領導,這兩個條件是內部條件。

有了這兩個條件,當地的人民就會持續戰鬥,哪怕是游擊隊都得一直打下去,而且他們還會組織起來,去追求自己的獨立和解放,這種伴隨著信仰的力量是源源不絕的,你根本不可能將其消滅。

當然,這裡不是說外部條件不重要,如果是一個彈丸之地被別人一下子就滅掉了,那不管你正不正義,持久戰都是不可能存在和發生的。

事實上,這種情況很少出現,真要是彈丸之地,那也沒有去打人家的必要了,而且俄烏戰爭也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至於第四個條件,其實就是指外援所起到的左右戰爭的作用,這種外因一定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它可以拉長或縮短戰爭的時間,可以增加或減少戰爭的困難,但是它決定不了戰爭的性質,因此一般情況下它很難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結果。中國曾經的解放戰爭很好地說明過這一點。

美帝和北約儘管煽風點火,推波助瀾,但是他們始終是以自己的利益為所有決策的基本出發點的,所以不管他們怎麼拱火,但是他們不會允許別人的戰火無故燒到自己頭上,隨著戰爭持續進行,當他們無法從這場戰爭中獲得利益的時候,這種外援就會停止。因此可以說,外援是否會持續,根本上是受俄烏戰爭本身的發展所左右的,也就是說是由內因左右的。

所以在這裡,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今天的俄烏戰爭到底會不會打成持久戰,主要取決於內因,也就是以下兩個條件:

一、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的這場戰爭到底是不是侵略戰爭?反過來說,烏克蘭的抵抗到底是不是正義的?如果說是正義的,到底有多正義?

因為只有是正義的戰爭,才會出現烏克蘭全國上下的一致團結抵抗,才會有持久戰的發生和發展。

二、烏克蘭的抵抗,是代表寡頭、大資產階級的片面抵抗,還是被組織起來的人民群眾的人民戰爭性質的抵抗?

這兩個條件,就是我們上面列舉抗日戰爭中的第二和第三個條件。

後一個條件,雖然是沒有共產黨的領導,但是我們把它定義得更廣義一些,那就是我們說的,有沒有被組織起來的人民群眾發起的人民戰爭。

因為只有是人民戰爭,才會給這場戰爭提供持續的源源不絕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持久戰才能夠獲得持久的動力。

二、俄烏戰爭是不是侵略戰爭?

那麼關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的這場戰爭,到底是不是侵略戰爭?有人說是,也有人說不是。

說它是侵略戰爭的,是因為覺得是你俄羅斯打到了人家烏克蘭的地盤上,然後你的談判條件裡,明確要求了烏克蘭政府必須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半島的主權,而且還要求人家必須承認東烏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兩個「共和國」,然後還附加著要人家堅持中立,去軍事化,去納粹化。總之,你干涉到人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了,所以你發起的戰爭就是一場侵略戰爭。

這麼看是不是有些道理呢?好像是有些道理,但是事實並不完全如此。

大家都可以看出來,之所以可以把俄羅斯發起的這場戰爭定義為侵略戰爭的核心論點主要是前兩個:一個是克里米亞主權問題,一個就是東烏兩個州獨立的問題。

事實上,這兩個條件,也是俄羅斯在談判中看得十分重要的底線。

我們先來看一下克里米亞問題。

事實上,克里米亞一開始並不是屬於烏克蘭的領土,從沙皇俄國時期開始,克里米亞就一直是俄羅斯的領土,算起來已經有兩百多年歷史,這個半島從一開始並不是屬於烏克蘭的。

後來蘇聯成立以後,克里米亞自然也就歸屬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了,也就是蘇聯。但是到了赫魯曉夫時期,也就是1954年的5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下令將克里米亞州劃歸當時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從這個時候開始,從某種意義上說,克里米亞就屬於烏克蘭了。

但是很顯然這裡面是有一個前置條件的:那時候赫魯曉夫不可能知道將來蘇聯要解體,你烏克蘭也是蘇聯陣營,那時候你還叫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說到底,克里米亞還是屬於蘇聯。

這就好像兩個人結婚,結婚以後男方把自己心愛的寶馬車給了女方,但那時候大家打死都沒想到會離婚,至少在1954年的時候,在大伙兒的意識里,蘇聯解體的概率絕對比今天兩夫妻離婚的概率要低得多得多。而這輛寶馬車雖然給了女方,但是一直屬於家庭共用,男方用得還多一些。

結果後來呢?蘇聯解體了,自然而然的克里米亞的主權問題就成為了一個歷史遺留問題,雙方掰扯了這麼多年也一直沒有掰扯清楚。

但是克里米亞畢竟不是寶馬車,上面生活著的是一個個有生命的人,它是有自己的意識的,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就自身地位搞了一個全民公投,投票結果顯示:全克里米亞半島超過96%的投票者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

這一點也不意外,因為在克里米亞半島上,生活著的絕大多數居民本來就是俄羅斯人,當地居民說的主要語言也是俄羅斯語,這樣的公投自然是傾向俄羅斯的。

所以我們應該怎麼看待克里米亞的主權問題?

如果你持有的是人民史觀,那麼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從人民史觀的角度來看,國家它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是屬於某政府機關的國家,它是有自己的階級屬性的,人民史觀認為國家是人民的國家,是這塊領土上生活著的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國家,我們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實質,是尊重這個國家人民群眾的意志。

我們支持一個國家的人民群眾追求自身獨立和解放的運動,它背後的理論根據也是人民史觀。

所以在克里米亞2014年舉行了那次公投後,俄方立刻表示:尊重並支持克里米亞人民的選擇。

而且從克里米亞的歷史淵源來看,這次公投是實實在在的代表了克里米亞人民的真實意志的。

所以,從人民史觀的角度去看,克里米亞的主權問題是沒有什麼爭議的,俄羅斯要求烏克蘭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問題,並不是一種侵略行為。

而這次公投以後,美帝國主義拉著一幫團團伙伙立刻跳出來,認定克里米亞舉行的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的全民公投「破壞了國家的領土完整,違反國際法,是一次不合法的投票活動」。

其實從人民史觀的角度去看,恰恰是美帝國主義的這種行為,才是一種干涉人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霸道行為。

退一萬步講,不管你持什麼樣的歷史觀,關於克里米亞的問題,那也是人家俄羅斯和烏克蘭雙方的問題,什麼時候輪到你這個第三者干預和說話?

烏克蘭還沒加入北約,還沒投入你美帝的懷抱,你就出來唧唧歪歪,那要是烏克蘭加入北約了,那你美帝還不翻天?

所以,有人說普京的這次軍事行動,也是在打擊美帝國主義霸權的一次行動,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正是因為美帝的這種干預,所以克里米亞問題又從2014年拖拖拉拉,一直拖到了這次的俄烏戰爭爆發。

我們從普京的態度和立場來看,從俄羅斯的態度和立場來看,毫無疑問,這次俄烏戰爭是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這是俄羅斯在這次戰爭中的一個原則和底線,也是雙方談判條件里,俄羅斯方面最不能被逾越的一條底線。

那麼,我們再看一下是否將俄羅斯這次軍事行動定義為侵略行為的第二個主要因素:即俄羅斯要求烏克蘭承認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兩個州獨立的問題。

說起來,這個問題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它比克里米亞的問題要複雜很多。

在烏克蘭這個國家和民族出現之前,它的發源國基輔羅斯就曾分裂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就是今天的烏克蘭東部,歷史上曾經被蒙古軍隊佔領過,吸收過蒙古文化,後來又長期被俄羅斯佔領過,因此在文化和地緣上它一直就與俄羅斯非常親近。而另一個部分則長期被波蘭佔領過,他們曾經以繼承了正統的羅馬文化自居,這部分就是今天的烏克蘭西部。

因此,烏克蘭東部和西部,從發源端開始,在文化、傳統、意識上就長期處於矛盾之中,簡而言之,發展到今天,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在文化和地緣上都更親近,而烏克蘭西部則更多的親近西方文化。

本來這也沒什麼,一個國家兩種文化那也是人家自己的事情,但是偏偏烏克蘭的經濟是被寡頭們控制著的寡頭經濟,這就造成了烏克蘭東部和西部的嚴重對立。為什麼會因為寡頭經濟,導致這種對立呢?這兩者之間有啥關係?

這個問題倒不複雜,烏克蘭原本就是一個產糧大國,後來在斯大林搞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時候,雖然被嚴重壓榨過,但是同時也發展起了自己強大的工業。

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完全可以和俄羅斯做生意,通過出售重工業產品換取低價能源來發展自己,同時還可以成為俄羅斯連接歐洲的一條通道。

但是烏克蘭政府和控制著烏克蘭政府的經濟寡頭們卻不打算這樣做,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最關心的是如何最快最輕鬆的賺錢。所以他們採取了去工業化的政策,竭力融入歐盟體系。

而烏克蘭東部因為在文化和地緣上一直都與俄羅斯親近,這樣一來,對於一直想要融入西方陣營的烏克蘭政府和經濟寡頭們就不樂意了,於是他們採取了極力壓榨烏克蘭東部的策略來發展自己。

而對於美國和歐洲各國來說,人家也不過是把你烏克蘭當作遏制俄羅斯的工具,用完即棄的「棋子」,怎麼可能幫助你發展。

於是就造成了今天這樣的結果,烏克蘭東部地區和烏克蘭政府離心離德,烏克蘭自身的經濟和工業能力也被破壞殆盡。所以說寡頭經濟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蛀蟲,這話是一點都沒說錯。

而烏克蘭東部本來就以俄羅斯民族居多,又長期被烏克蘭的經濟寡頭們壓榨,這就激起了烏克蘭東部人民的反抗,其中就有我們就看到的位於烏克蘭東部的兩個州,即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要求獨立的運動。

這種烏克蘭東部的獨立運動,對於控制著烏克蘭政府的寡頭們來說,自然就是分裂運動,但是對於當地的人民來說,這就是自己謀求獨立與和平的運動。

而俄羅斯不管是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還是出於文化意識的認同,都不可能袖手旁觀,何況烏克蘭東部還有那麼多的俄羅斯民族,如果烏克蘭在這幫寡頭們的運作下,倒向了美帝或是西歐,那不管是從戰略環境看,還是從民族尊嚴上看,這都是俄羅斯不能容忍的。

這也是為什麼普京在談判中,提出要烏克蘭承認位於烏克蘭東部的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獨立的原因。

所以,這屬於侵略嗎?

這兩個州的獨立運動,並不是俄羅斯和普京操縱的,而是在烏克蘭寡頭經濟和他們控制的政府瘋狂壓榨下出現的一個結果,是當地人民群眾的選擇。

但是這個問題和克里米亞的問題卻又有不同,克里米亞原本就是屬於俄羅斯的,是在大家同屬蘇聯社會主義國家的時候才送給烏克蘭的,而且後來又經過了全民公投,俄羅斯要把克里米亞拿回來是有理有據的。

而烏克蘭東部兩個州的問題就比較複雜了,因為這畢竟沒有跳出人家烏克蘭的家事範圍。

如果我們同樣從人民史觀的角度去看,那麼至少俄羅斯的這種支持是立得住腳的。但是這裡面的矛盾之處在於:人民史觀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一種唯物主義歷史觀,是無產階級和共產主義的一種歷史觀。

如果俄羅斯還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那麼它至少從自己的理論和道義出發,是立得住的,偏偏這個國家現在也是個資本主義的國家, 也存在著大量的寡頭經濟,這就相當於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要用社會主義的劍,去斬另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官,這事兒多少有些說不過去了。

而且即使從人民史觀的角度去看,你可以從理論和物資上對烏克蘭東部人民給予援助,就像當初共產國際輸出革命一樣,但是你不能親自下場,否則這就存在著干涉人家主權的行為了。

這一點,我相信普京心裡是十分清楚的,所以在接下來的談判中,關於烏克蘭東部兩個州的獨立問題,俄羅斯很有可能會作出某種妥協和退讓。

而對於烏克蘭來說,關於東烏這兩個州的問題,又反過來成為了烏克蘭一定會堅持和維護的底線。

三、俄烏戰爭會不會是一場持久戰?

這樣來看,這場戰爭的性質就很清楚了。

它不是一場由俄羅斯發起的侵略戰爭,而是一場俄羅斯在面對美帝和北約的霸權主義,面對它們的東擴,面對親俄的烏克蘭東部長期被壓榨,出於自身戰略地位和民族尊嚴而發起的一次軍事行動。

戰爭的性質決定著戰爭的趨勢和走向。

因為戰爭不是侵略戰爭,俄羅斯不是去烏克蘭搶地盤、搶資源、屠殺當地人民的,所以不會有烏克蘭全國各階級團結一致的抵抗。儘管有暫時的全國團結一致,但是這種團結是出於某種雇傭關係和民族主義情緒而形成的一種團結,不是出於國家被侵略而發起的抵御外敵,爭取獨立的團結,所以這種團結是暫時的,不可靠的,不牢固的團結。

俄羅斯雖然有自己的經濟危機和階級矛盾,但是它發起這場戰爭的原因卻不是因為本國的經濟危機和階級矛盾,所以它不像當初日本侵略中國那樣剎不住車,當初中日戰爭那樣的戰爭是無法通過談判解決的,只能打到一方徹底投降為止。但是俄烏戰爭不同,俄烏戰爭是可以通過談判解決的。

同時,烏克蘭此時的抵抗是資產階級、經濟寡頭們的片面抵抗,它不是無產階級追求民族獨立和自身解放的戰爭,它不是人民戰爭,所以它沒有持續下去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

所以,俄烏戰爭不會打成一場持久戰,它不具備持久戰的種種因素和條件。

那麼,俄烏戰爭會怎麼發展?會打成什麼樣子?

我們說,戰爭的趨勢和走向,是由戰爭的性質決定的。

正是因為我們上述所說的戰爭性質,所以我們看到了俄羅斯在談判中提出的停戰條件:

1,烏克蘭政府必須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半島的主權;

2,烏克蘭政府必須承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兩個「共和國」的獨立;

3,烏克蘭保持中立;

4,烏克蘭去軍事化;

5,烏克蘭去納粹化;

6,烏克蘭進一步放棄核武器;

同時,又正是因為這場俄烏戰爭不具有持久戰的條件,所以不管是以美國為首發起的經濟制裁,還是烏克蘭的抵抗,還是俄羅斯持續的軍事進攻,甚至揚言可能用到核武器,三方的所有這些行為目的都是一個:以打促談。經濟制裁也是一種打,是一種戰爭,最終大家的目的都是希望在談判桌上對自己更有利。

這上面的六個談判條件裡,前三個是談判的原則問題:

第一個,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是俄羅斯方面絕對不可能逾越的底線,因為爭取克里米亞的主權,俄羅斯方面有足夠的理由和根據,也正因如此,所以在這點上,烏克蘭一定會作出妥協。

第二個,要烏克蘭承認東烏兩個州的獨立,在烏克蘭看來,又是自己不可被逾越的底線,因為這一點,俄方確實有干涉人家主權的嫌疑,自己的理論依據也有矛盾,所以這個條件,俄羅斯方面很可能作出妥協。同時,烏克蘭也會在對東部地區的政策和策略上作出一定的調整和妥協。

第三個條件:即保持烏克蘭中立,因為此時北約和歐盟都已經表示暫時不接受烏克蘭的加入,所以烏克蘭沒必要在這個問題上僵持不下。但是是不是如俄羅斯所說要寫入憲法,這個還要看戰爭的發展對誰更有利,誰更堅持不住,誰就會作出更大的讓步。但是烏克蘭在協議上必須聲明中立是不可更改的事實,只不過看採取什麼樣具體的中立形式和態度而已,而這取決於戰爭的發展,看誰在戰爭中能取得更好的談判條件。

至於後面三個條件,是比較含糊的條件,因為很難一下子用協議或是某種方式明確下來,這不過是俄羅斯為了爭取前三個條件而增加的談判條件,雙方不會因為後三個條件持續僵持下去,目前僵持的原因主要是前三個條件。

而克里米亞問題,對俄羅斯來說,是沒有談判空間的,所以現在雙方真正「以打促談」,想要爭取更多利益的,主要是圍繞著東烏兩個州獨立,以及烏克蘭如何保持中立的具體問題。

所以,這場俄烏戰爭不會打成持久戰,之所以現在還在打,是因為雙方都要爭取對自己更有利的談判條件。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克里米亞問題也好,烏克蘭東部問題也好,美帝東擴的問題也好,這些都是長時間積累下來的問題,它不會因為這樣的一場戰爭就把這些問題解決掉。所以,即使談判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是這幾方因為上述歷史問題,還是會有各種形式的,局部性質的戰爭,這是不可避免的,別說幾年,幾十年也不可能避免,從這個角度說,這又是一場「持久戰」。

好了,文章寫到這裡就結束了。從蘇聯解體以後,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取得了絕對的話語權,佔據了絕對的輿論高地,人民史觀和階級鬥爭史觀被很多人拋棄得差不多了,但是,歷史唯物主義並不簡單的只是一種主義或是觀點,它所描繪的也是一種歷史的規律,這個規律如果要用一句話表達,那就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