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是民選國家的領導人,越是喜歡對外發動戰爭

羅馬主義

看歷史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拿破侖和希特拉,為什麼非要進攻俄羅斯?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其實還可以換一個提法,那就是為什麼民主制度的國家,特別喜歡對外開戰?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對勁了,拿破侖明明是一個皇帝,希特拉更是一個大獨裁者,他們和民主制度有什麼關係呢?

這裡我要告訴大家一個歷史事實,那就是拿破侖和希特拉,其實都是民主達人,他們是真正被老百姓投票選出來的,那麼老百姓為什麼會選擇這兩個喪心病狂的戰爭狂人呢?

因為這兩個人,如果都死於五十二歲的話,那麼所有的歷史書,一定都會把他們倆吹上天,相比於他們兩個人在這之前的光芒,羅斯福和丘吉爾,不過是螢光燭火。

拿破侖的前半生,毫不誇張地說,就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除了他那些百戰百勝的奇跡之外,其實他對人類歷史最大的貢獻,就是他在1804年頒布的《拿破侖法典》,揭開了資本主義時代的大幕,是今天大陸法系的基石。

隨後在1806年,他又頒布了《民事訴訟法》,1808年頒布了《刑事訴訟法》,1810年頒布了《刑法典》,從此法國進入了現代法治時代。

這比我們國家整整早了將近兩個世紀,直到1997年,我國才有了第一部,真正符合現代法學思想的《刑法》。

所以就連馬克思都點贊說,現代資產階級國家的這座大廈,就是拿破侖建立的。

拿破侖

拿破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完全模仿了古羅馬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元老院,保民院,立法院,搞的是三權分立。

而且法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普選制的國家,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到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的十五年中,前後修改了8次選舉條例,讓民選制度已經深深地烙入到整個社會。

以至於1815年波旁皇朝復辟的時候,路易十八也被迫學習拿破侖,裝模作樣地讓大家投票以後,才敢上台的。

那麼在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初期,法國人的生活水平又如何呢?

毫無疑問是歐洲第一,那麼為什麼我們敢下這個斷言呢?

其實我們換一個角度,就可以理解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差距,作為最早殖民全球的國家,法國人向海外移民的很少,要知道當年法國在北美也擁有大量的土地,但卻因為沒有多少人願意去,最後拿破侖只好把它賤賣給了美國。

這一點和英國是截然不同的,雖然英國的人口遠遠少於法國,但今天在新大陸上的,基本都是英語移民的後裔,因為英國人當時過得很苦。

英國在羊吃人的圈地運動以後,大量的農民被驅離了土地,變成了徹頭徹尾的無產者,再加上在當時的不列顛,蘇格蘭人備受歧視,愛爾蘭後來又爆發了大飢荒,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英國一次又一次的海外大移民。

除了英國以外,德國和意大利的海外移民人數,也遠遠超過了法蘭西,更別提西班牙和葡萄牙了,所以這反過來也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法國人確實過的比絕大多數的歐洲人好,家裡有錢,誰又願意離鄉背井呢?

那麼法國人為什麼比其他歐洲人過得好呢?

這裡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法國實現了「土改」,大革命打跑和消滅了絕大多數的舊貴族,並把他們留下來的土地,平分給了法國農民,這讓法國第一次出現了大量的自耕農,因此法國人的平均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說到這裡,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從路易十六到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建立,在這短短的十幾年時間里,法國的對外戰爭連年不斷,軍隊規模擴大了幾倍,軍費翻了十幾倍,法國的經濟又怎麼能承受?

要知道當初的路易十六,僅僅因為參加了一場美國的獨立戰爭,就搞得國庫瀕臨崩潰,直接把自己送上了斷頭台,而拿破侖天天打仗,為什麼反而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呢?

很簡單,拿破侖打仗不僅僅不花錢,而且還能掙錢(重點),甚至還能讓政府減少對老百姓的稅負,老百姓自然對他感恩戴德了,那他為什麼會這麼神奇呢?

他發明了著名的以戰養戰策略,拿破侖的軍隊在進軍過程中,是不動用本國的資源的,走到哪吃到哪。

拿破侖規定,法軍在行軍期間,士兵和他們的馬,都住在敵對國的老百姓家裡,老百姓必須每天提供他們1.5磅的麵包,0.5磅的肉,一盎司大米或者兩盎司乾果,至於軍官,沒有明確規定,但當地的老百姓,必須提供和他們身份相匹配的飲食,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隨意地吃拿卡要。

雖然拿破侖要求法軍對待當地的老百姓,要像對待法國人一樣,但問題是法國人吃飽喝足以後,留個白條,拍拍屁股後就走了。

而這個白條,是要由戰敗國的當地政府來支付的,至於會不會被支付,那拿破侖就管不著了。

如果老百姓敢稍有不從,或者直接抗拒的話,就會立刻被抓起來絞死。

法軍所過之處,有如蝗蟲掠地,普魯士的哈爾鎮曾經有一個記錄,該地只有八千居民,卻被迫向途經的法軍,提供了六萬份的麵包,七十頭牛,二百匹馬,五十輛大車,一百輛其他車輛,四千品托葡萄酒,十萬捆乾草。

這麼大的數量,直接讓當地所有的人,立刻進入了赤貧的狀態。

那麼這麼簡單的一個辦法,其他的國家為什麼做不到呢?

原因很簡單,其他國家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抓壯丁抓來的,一旦讓他們離開當官的視線,瞬間就跑個精光。

而法軍是為了革命理想而戰的(吃喝他人買單),因此只有拿破侖敢把士兵四散開來,不怕一覺醒來之後,自己變成了光桿司令。

這也是大革命為拿破侖帶來的優勢,法軍每次出戰,都只攜帶很少的補給,因此拿破侖的行軍速度,遠遠超過當時任何一支歐洲軍隊,這也是他戰無不勝的另一個重要法寶。

當然,凡事有利必有弊,在當時的歐洲,有很多人被法國的革命理念所鼓舞,自願給法軍當帶路黨,但是當他們看見法軍到來時,真正的所作所為之後,直接就崩潰了,然後就變成了堅定的反法分子。

這些人最初之所以會那麼天真,是因為他們並不理解民主制度的真正含義,就是民選的政治家,確實要造福每一個選民,但不包括有投票權以外的人。

而且一個國家一旦被拿破侖擊敗以後,不僅僅要割地求和,支付大筆的戰爭賠款,還要給法國商人特殊地位。

比如普魯士戰敗後,就賠償了法國1億法郎,征服意大利的時候,帕爾馬和摩德納,這兩個人口只有三四十萬的小國家,分別被拿破侖勒索了二百萬和一千萬法郎,還有二十幅珍貴的名畫。

僅僅在1804年,法國就通過對外戰爭,勒索了戰敗國1.23億法郎,佔法國全年財政收入的1/6,所以拿破侖的對外戰爭,是有很強的創收性質的。(資料來源:王文超,《試論拿破侖的霸權主義》,江西大學學報)

所以為什麼在1804年5月18日,三百五十萬法國人投票支持拿破侖稱帝,反對者僅有兩千多人,因為大家都相信,拿破侖會為法國帶來更大的輝煌。

要知道這個投票人數在那個時代,絕對是空前絕後的,號稱最早實行民主政治的英國,在1804年時,只有2%的公民有投票權,因此一千五百多萬英國人裡,只有三十萬人能享受民主,這和當時的法國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所以拿破侖領導下的法國,是當時歐洲唯一真正的民主國家。

因此你發現了沒有,一個國家要想把民主搞好,關鍵是要有把蛋糕做大的能力,而要想實現這個目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對外掠奪。

對外掠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戰爭,一個是商業,前者是明搶,後者是巧奪,兩者缺一不可。

戰爭能打開別國的市場,商業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吸血手段,最後惠及本國所有的人。

因此從古至今,所有能把民主制度運行良好的國家,都必須是帶劍經商的民族。

我們看看歷史上那些民主制度的楷模,無論是古希臘還是古羅馬,又或者是今天以美國為首的整個西方社會,不僅僅商業發達,而且武力超強,所以他們是遊戲規則的唯一制定者,怎麼玩要他們說了算。

想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也就能明白,拿破侖為什麼會走向失敗了。

由於拿破侖執政的合法性來源於民主選舉,所以他必須討好他的選民,但僅憑法國的經濟又沒有這個能力,因此他必須對外發動戰爭。

但是光靠戰爭的掠奪成本很高,所以接下來還要有配套的商業跟進,但問題是本國的商人,未必是競爭力最強的,因此還必須搞點強買強賣,這就必須要有制定貿易規則的能力。

但要想達成這個目標,只能在一個單極世界中才能實現。

可惜的是,在當時的歐洲,商業競爭力最強的是英國,到處和法國搶市場,靠著和平手段,法國競爭不過英國。

所以拿破侖不是歐洲市場上,規則的唯一制定者,而靠著英吉利海峽和強大的英國海軍的保護,英國又桀驁不馴,處處和法國作對,而拿破侖卻拿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

無奈之下,拿破侖就搞了著名的大陸封鎖政策,試圖用全面經濟脫鈎的策略,困死英國。

但問題是,當時的英國和今天的中國很類似,它和歐洲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有非常密切的貿易關係,特別是法國自己,就是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拿破侖的這個政策,在傷害英國的同時,也傷害了法國自己,還有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是標準的殺敵八百,自損三千。

因此拿破侖的失敗始於1807年,也就是大陸封鎖政策發佈的這一年,隨後發生的一切,都是這個政策必然的結果。

因為這些被拿破侖武力脅迫,被迫參與了大陸封鎖的國家,都是不情不願的,所以肯定會偷偷摸摸地搞鬼,私下裡和英國人勾勾搭搭。

而與此同時,大陸封鎖政策也重創了法國的經濟,1808年,法國的關稅收入直接從六千萬法郎下降到一千一百五十萬法郎,1810年又爆發了工商業危機,1811年,法國北方有75%的工人失業。

為了擺脫困境,拿破侖只能加大對其它國家的壓榨,自然也會激起其他國家的強烈反抗。

所以從1807年開始,意大利,葡萄牙,普魯士,奧地利,還有西班牙,先後都爆發了反對法國的起義,雖然拿破侖一如既往的,打贏了每一場戰爭,但它的國力也被大大的消耗了。

這讓法國的經濟更加雪上加霜,而過慣了好日子的法國人,這時也怨聲載道,直接動搖了拿破侖的執政基礎。

強行讓經濟脫鈎,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政策,如果有一天,美國真的瘋了,也要和中國徹底一刀兩斷的話,那它最後的結局,一定是歷史的重演。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拿破侖只能選擇成本最高的笨辦法,就是再次發動戰爭,來掠奪別國的財富,同時轉移社會矛盾,而歐洲此時只剩下了俄羅斯,還游離於法國的控制之外,同時又和英國眉來眼去,所以自然就成為了拿破侖的眼中釘。

129年後的希特拉,其實和當年的拿破侖,有很多驚人相似的巧合,他們上台的時間恰好相距129年,佔領維也納的日子相差129年,進攻俄羅斯的日子也恰好相差129年,都是五十二歲那年走到了人生的巔峰,都是五十六歲那年戰敗的,兩個人的首都也都是被俄羅斯人攻破的。

希特拉

不過在這些數字巧合之外,兩個人的政治生涯也非常相似,都是民選的獨裁者,都是想通過掠奪其他國家的財富,來賄賂自己的選民,鞏固自己執政的合法性,最後一步一步走向毀滅的。

因此拿破侖之所以能夠成功,靠的是民主制度,而拿破侖之所以會失敗,還是因為民主制度。

所以你發現了沒有,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力,無法惠及它所有的民眾,而它又選擇了民主制度的話,那麼要想成功,它就只能變成一個戰爭狂人。

所以在這個政治循環裡,拿破侖就必須不停地四處征戰,當他摘完了所有低垂的果實之後,就只能去挑戰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而法國的國力和地理條件又決定了,法國沒有辦法既成為一個海上強國,又能維持陸地的霸主。

他即沒法擊敗孤懸海外的英國,也沒有辦法征服俄羅斯,因為地廣人稀的俄羅斯,經濟極端的落後,拿破侖在這場戰爭中,無法落實以戰養戰的策略,再加上地理和氣候的原因,最終折戟於莫斯科。

所以不可一世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只存在了十五年就崩潰了。

其實後來的希特拉也是如此,他的政治循環模式,和拿破侖是完全相同的,早期靠搶猶太人的財產發家致富,後來又收拾了歐洲大陸上的一堆弱雞,賺得個盆滿鉢滿,讓所有的德國人對他感恩戴德。

可是問題是,慾望號列車是沒有終點的,所以希特拉想要德國人繼續開心,就必須接著去征服英國和蘇聯,所以他也就陷入了和拿破侖相同的困境,因此看起來無比強大的第三帝國,在短短的十三年之後,也就灰飛煙滅了。

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不是人為可以選擇的,因為每一種政治制度的成本是不一樣的,只有一個國家能負擔得起的政治制度,才能長期地生存和發展下去。

歷史上所有的民主國家,只要不能成為全球霸主的,幾乎都被滅國了,沒有例外。

今天我們認為成功的民主國家,其實都是二戰後重新建立,通過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扶持起來的,離開了美國的保護,他們根本就負擔不起現有的政治制度。■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