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美國還能收割全球嗎?

雲石

前段時間,全球金融圈出了件大事,就是3月30日時,美國十年期國債與二年期國債收益率正式出現倒掛。而這種倒掛背後,是過去大半年,2年期美債收益率呈現爆發式增長,直接從去年五年月份最低的0.2,一路飆升到2.5054。

搞金融的都知道,債券收益率與價格是呈反向關係——買的人越多,價格越高,收益率越低;賣的人越多則反之。2年期美債的飆升,意味著過去大半年,短期美債正在被市場瘋狂拋售。而被拋售的不止是2年期短債;10年期長債的收益率,同樣由去年7、8月份最低的1.2,翻倍上漲到現在的2.6。而市場對美債的拋售,尤其是對短債的瘋狂拋售,意味著大家對美國經濟的擔憂越來越強。而2年期短債與10年期長債出現倒掛,那根據歷史經驗,則意味著未來短則半年,多則兩年的時間內,美國將出現經濟危機——而以美國的影響力,它的經濟危機,勢必也會引發全球經濟危機。

當然,出現經濟危機不奇怪。從去年開始,雲石君就在一系列文章中說過,最快今年,最慢後年,全球經濟危機即將降臨——而且過去十幾年美國為首的西方放了天量的水,疫情期間更是大肆踐行所謂MMT(現代貨幣理論),搞的全世界水漫金山,所以這一次的經濟危機一旦爆發,其衝擊力和破壞比必然是史詩級別,遠超2008,直逼1929!

鑒於這次經濟危機是對過去西方乃至全球各種扭曲經濟規律行徑的總清算,所以想避免其之爆發,其實是不可能的——美國對此心知肚明。美國的如意算盤,也並不是想辦法阻止其發生,而是利用這一次危機,刺破全球資產價格泡沫,然後收割海外各國的優質資產,通過對這些外國資產的掠奪和控制,對衝美股的泡沫,抹平自己的債務。

具體的操作辦法,就是通過加息縮表,以及在海外特定地區的拱火挑事,吸引滯留海外的資金基於避險的考慮回流美國,接盤美股美債的同時;刺破其他國家因之前美元大放水而被炒起來的資產泡沫,讓他們資產價格暴跌,達到這個目的後,再重新啓動放水,讓華爾街和跨國公司拿著廉價美元衝出去抄底,這樣就可以實現剜別人的肉,補自家的瘡的目的。

但現在,情況不太對。雖然美國成功拱火了俄烏危機,雖然不斷提高加息預期,甚至連縮表大殺器都被搬出來,可美債收益率,卻反映出,市場的拋售潮,依然遠大於國際避險資金的回流力度。

這意味著美元回流不如預期。

而且美元指數也說明瞭這一點。美國已經開始加息,縮表也被擺上了日程,在海外甚至搞出了俄烏戰爭這麼大的動靜,可美元指數依然至今都還沒有過百。

美元指數的高低,可以直接折射美元的流向。局勢發展到現在這份上,美元指數連破百這個基本目標都沒有達到,實在是有點拉胯。尤其是考慮到美元指數的比價貨幣中,並不包括人民幣這種近階段的相對強勢貨幣,而主要是歐元(佔比57.6%)以及英鎊(11.9%)、日元(13.6%)、瑞典克朗等——而這些貨幣,在俄烏戰爭爆發後都是大幅走弱的。在比價貨幣走勢趨弱的環境下,美元指數還不能破百,這只能表明,美元回流速度和規模非常不如預期。

這對美國的收割全球大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信號。沒有足夠的資金回流,一方面意味著自家美股美債的接盤俠不足;另一方面,意味著戳破海外資產泡沫的計劃不順利。這兩種趨勢匯集在一起,就是,美國的這輪全球大收割,到現在為止,依然遠不如預期。

而且,從趨勢上看,接下來的收割,也會很艱難。因為原因很簡單——時間不夠用了。

一般來說,美國加息收水刺破全球泡沫,大致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加息會比較緩慢,也不會很快動用縮表這種大殺器,畢竟驅趕資金回流本身需要一個過程;而且加息縮表本身就是一種七傷拳——傷害全球的同時,也會狠狠打擊自己。如果動作太狠,別人家還沒爆,資金還沒回流充分,自家就先受不了爆了,那這個美元潮汐就被玩成自己乾自己了。所以最通常的做法,就是加息前半段慢慢來,通過預期管理,以及挑起海外地緣政治衝突,逐步把滯留海外的資金往自家趕,接盤處在高位的美股和美債;等全球各國因為資金外逃而陷入危機,然後再驟然提速,大幅加息、縮表什麼的短時期內一哄而上,這就可以瞬間將海外金融市場擊垮,然後再重啓降息放水,下一步的全球收割也就水到渠成。

但現在明顯不是這樣。美銀高盛都與其美聯儲5、6月份會各加息50基點,花旗甚至預計美聯儲5月開始,近年會連續4次加息,每次50基點,甚至市場還紛紛猜測美聯儲5月會啓動縮表!這種情況下,美國經濟瞬間就會進入高危階段,那資金又怎麼敢在這種時候返回美國?又怎麼敢在這種時候去高危接盤美股和美債?

這就是美國面臨的嚴峻現實。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通脹。2月份美國CPI已經高達7.9%,3月份則市場預計將達到8.5%。如此高的通脹數據,逼的美聯儲不得不提前加快加息縮表進程。

但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美國全球控制力的衰落:

首當其衝就是中國的不配合。中美關係的現狀大家都知道。這一次中國不僅不配合美國擴產能、買美債,還積極部署反收割,所以這次美國不僅大概率無法收割中國這只最大肥羊,還很有可能在收割全球時面臨中國的截胡。

第二,俄羅斯意外的掀桌子。很多人到現在都說俄羅斯的掀桌子是美國有意誘導的結果。但實際上,俄羅斯的掀桌子,其實是超出美國預期的。對美國來說,最合適的局面應該是俄烏劍拔弩張,營造出即將爆發戰爭的恐慌,但又不真的爆發戰爭。這樣既可以驅趕在歐資金回流美國避險,但美國又不用支付任何代價。

但俄羅斯掀了桌子,這個表面上看,似乎美國得利——確實逼得歐洲資金大幅回流美國避險。但實際上,局勢發展到一個月後的今天,大家應該也回過味兒來,形勢的發展,尤其是全球金融走向,對美國來說其實是不如預期的:

首先,戰爭大幅抬升了大宗商品價格,驟然刺激了通脹加劇——雖然美國也一直想方設法的拉升全球通脹價格,以便自己收割,但對它來說,這個過程最好還是漸進式的,這樣才能給資金回流提供時間;而且,鑒於美國自身通脹一直處於高位——比許多海外國家要高,美國希望的是,在維持自身通脹水平大致穩定的同時,把別人家的通脹拉起來。

但這一次,俄羅斯通過友好國家和不友好國家的二分法,在相當程度上打破美國的企圖——主要友好國家仍然是長協價甚至是打折價;不友好國家——主要是歐洲,他們直接連供應都被掐了。而且俄羅斯的供應限制,還不止天然氣,接下來糧食、花費、有色金屬等等,都有可能跟盧布綁定,甚至面臨供應限制。這意味著接下來不友好國家——也就是西方,都將面臨大宗商品緊缺。

這對美國來說其實是不利的。當然,美國也是基礎商品的生產的大國。但美國現在是民主黨執政,美國內部政治撕裂又很嚴重,而美國能源資本和糧食資本向來跟共和黨關係比較緊密,所以他們跟白宮其實並不對付。最近油價上漲這麼厲害,美國社會通脹如此嚴重,美國的頁岩氣產業資本卻一點都不講政治,依然堅持不擴產,擺明瞭要通過炒高能源價格來謀利。這些因素,再加上美國內部的供應鏈中斷尚未完全恢復,這都導致美國乃至西方的整體通脹也跟著飆升。

別人通脹,美國穩定,這種局面對美國吸引資金回流是有利的——畢竟如果大家爛的程度一樣的話,那至少美國還是更靠譜。但如果美國跟著繼續飆通脹,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畢竟美國的通脹,本來就是主要國家中最高的。只要控不住通脹,那美國經濟的風險也只能繼續攀升,那國際避險資金還是否願意回來,就真不好說了。

而俄羅斯掀桌子的另一個巨大負面影響,就是逆轉了市場關係。過去幾十年,全球市場一直是消費主導生產,這種格局下,大宗商品供應方相對弱勢的;而作為全球最大消費者的美歐,以及作為消費方價值憑證的美元(以及歐元),一直保持強勢,成為全球商品交易的主要價值交換媒介。

但長期對大宗商品價格的打壓,極大的壓制了投資者的熱情;導致產業資本沒有興趣擴大產能;疫情的衝擊,又進一步對生產體系構成了破壞。這意味著全球大宗商品供需格局,實際上處於高度扭曲的狀態。

這就給普京提供了機會。俄烏戰爭一開打,西方氣勢洶洶的搞金融制裁,結果普京借助大宗商品交易長期扭曲導致的供需關係緊張,直接啓動天然氣盧布,以此為契,將大宗商品交易與美元歐元脫鈎。

這下就輪到西方懵逼了。貨幣說白了就是紙,或者是電子符號。只有它能買到想要的商品。它才有價值。

現在普京抓住供求關係逆轉的契機,來一手強勢助推,這等於是把市場關係由消費主導,變成生產主導。而一旦生產方在市場關係中佔據強勢地位,不僅歐元,就連美元,其作為世界貨幣的價值也都相應大打折扣。當美元不再像以前那麼稀罕,那麼值錢,各路資金再急哄哄的把自己的資金換成美元跑回美國乾嘛?而如果滯留海外各國的資金擠兌美元出逃的慾望不再那麼強烈,那誰來接盤高位的美股和美債?那美國又怎麼刺破各國的資產泡沫,給自己收割創造條件?

當然,俄羅斯只是全球大宗商品供應者之一,如果能搞定其他生產者,讓他們趕緊擴產,當市場供應量增加了,那也可以削弱生產者對市場關係的把控力,重新讓美元和美國強勢起來。

但俄烏戰爭爆發了一個月,美國也威逼利誘全球一起對俄制裁,可最後結果如何呢?依然只有西方在制裁,其他國家紛紛拒絕。至於要其他能源生產者擴產——沙特不接電話,卡塔爾含糊其辭,賣煤炭的印尼也東拉西扯不開腔;連以解除制裁相誘惑的伊朗、委內瑞拉,在俄羅斯(可能還包括中國)一番協調後,至今也還沒下文。相反,倒是被視作自己人的印度,頂著美國壓力,瘋狂的從俄羅斯進口打折石油,而且興致衝衝的拋開美元,搞起了盧布盧比結算——這等於是進一步削弱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功能,打擊它在國際結算中的地位。而作為鐵桿盟友的沙特,也放出了要將部分對華石油供應用人民幣結算的消息。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說白了,還是因為天下苦美久矣!美國利用美元瘋狂收割全球,利用霸權剝削世界,這幾十年下來,誰沒吃國美國的虧?誰沒進過美國的坑?可以說,大家早就對美國,對美元高度不滿。現在美國眼瞅著又要啓動新一輪收割全球——而且是史詩級的收割。這個節骨眼,大家還繼續配合美國,給美國的統治助力,給美元的霸權增信,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麼?

當然,如果僅就與此,還不足以支持各國的躁動。畢竟天下苦美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以前再怎麼內心反感,但因為美國足夠強大,大家還需要在它主導的秩序下討生活,還擔心忤逆它會遭致報復,所以也只能無可奈何的屈從。

但現在,明顯美國不行了。一方面,美國實力衰退,已無力像過去那樣維持全球秩序;另一方面,中國的強勢崛起,從長遠看,吸引住了美國的大部分戰略資源;而俄羅斯的掀桌子,又讓美國剩下的戰略資源,在中短期內被牽制在東歐。

本來美國的戰略資源就已經吃緊,又被中俄這兩個大塊頭死死綁定,美國在其他地區明顯力不從心。這種情況下,各國當然心思就活絡起來,雖然說徹底跟美國鬧掰不現實,但搞點小動作,不再俯首帖耳,這個美國現在還真拿他們沒什麼辦法。

而這些小國的小心思,又進一步影響到美國的收割。沙特們不增產,市場關係就扭轉不過來,美元的價值就會打折扣;而印度、沙特部分拋棄美元——這不僅削弱美元的信用,還會直接影響美國的收割——畢竟美元潮汐的威力,是建立在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基礎上的,人家美元用的少了,這自然就會降低美元潮汐的作用。

這就是美國現在的窘迫狀況。本來大眾工業品的生產方中國,就已經跟美國不對付了。現在連大宗商品生產方、俄羅斯、沙特這些都開始反水。隨著作為消費方貨幣的美元的使用場景減少,再結合美元貶值的大趨勢,不僅美元潮汐本身的威力被侵蝕,各路海外資金對美元的興趣更是逐步下降,這也就有了美債收益率過快飆升,美元指數在比價貨幣紛紛大幅走弱的情況下,依然不溫不火的情況出現。

當然,美國畢竟是美國。至少到現在為止,全球經濟的主導權,依然在美國手中,美元即便威力打折,但依然是世界貨幣。雖然它的力量不再如從前全世界完全無視美國的霸權,無視美元潮汐的威力,這還是做不到的。

所以,美國依然能收割全球。只不過,這一次的全球收割縱然實現,但效果肯定會不如預期,甚至與美國的設想相距甚遠——因為,它會更多的淪為西方陣營的內均,歐日韓,將成為美國收割的主要對象。至於西方之外的中俄,乃至於相對邊緣的中東、東南亞,美國的收割效果,恐怕會大打折扣。所以這一次收割,最多只能給美國回部分血,但不大可能讓它徹底翻身。而且,由於收割對象主要是自己的盟友,所以這次收割,只會加劇西方陣營的內耗,放大他們之間的矛盾。而如果這種趨勢未來不出現重大逆轉(除非第四次科技革命提前爆發——不過這種概率極低),那也就意味著——這一次的全球收割,很可能會成為美國的最後一次。如果美國依然不能解決自己的內部痼疾,反而繼續這麼惡化下去,那等這一輪割到的肉消耗殆盡,美國將無法再用新一輪收割,來填自家的窟窿。到那個地步,美國內部矛盾的總爆發,就不可避免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