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倫慘案」,注定波蘭對烏克蘭只是逢場作戲,別有所圖!

后沙

波蘭是一個苦命的國家,雖然祖上也曾闊過,不過,波蘭也是一個相當能「作」的國家,除美國之外,波蘭是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最為積極的國家。

為了表達對烏克蘭的真愛,波蘭接納了最多的烏克蘭難民、成了美國(北約)向烏克蘭輸送武器裝備的陸上通道、完全拒絕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還為烏克蘭出頭指責法國和德國的「不作為」……

5月5日,波蘭總統杜達在華沙貝爾韋德宮參加波蘭「僑民日」慶祝活動時,當著烏克蘭僑民、烏克蘭政府外交官的面說:

「希望我們國家——波蘭和烏克蘭之間將不再有邊界。我們將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共同建設我們的共同幸福,波蘭和烏克蘭人民能夠擊退任何危險或任何可能的威脅。」

這番話相當古怪,就像一個男人把對一個女人說的「我想和你睡覺」這句話,換成了「我想和你一起起床」,事情還是那個事情,但聽起來高雅多了。

如果德國人說德波沒有邊界,在輿論場會有什麼後果?連法國都會被炸出來。

但無論波烏之間如何「相親相愛」?有一起歷史事情會令兩國隨時撕破臉,那就是「沃倫慘案」,這是波烏無法繞開的問題。

為什麼這件事會如此嚴重地影響著波烏關係?因為它無法回避,並且反復刺激著波蘭人的心理。

沃倫慘案

別看今天波蘭總是甜言蜜語,但只要找到機會,波蘭就會用「沃倫慘案」捅烏克蘭一刀。

2017年6月2日,波蘭、科特迪瓦、科威特、秘魯、赤道幾內亞5國當選為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2018年1月,波蘭剛剛上任就準備向安理會提交草案–將「沃倫慘案」定性為「種族滅絕」行為。由於美國認為此事會被俄羅斯利用,提前「說服」波蘭,才避免了草案正式提交。

2016年10月,波蘭曾推出了一部電影–《沃倫》,以1943-1945年期間發生在西烏克蘭的「沃倫慘案」作為背景。雖然不是恐怖片,但烏克蘭人殘害波蘭人的手段,比恐怖片還要恐怖。

國內網友也有不少人看過,許多人可能以為這是一部商業片,實際上並不是,它是由波蘭政府出資拍攝的一部揭露烏克蘭納粹幫凶的宣傳作品。

烏克蘭原先按照商業途徑引進了《沃倫》,定於2016年10月18日上映,但最後被烏克蘭政府緊急取消上映計劃。

電影上映後,引發了波蘭民眾強烈的反烏克蘭情緒。波蘭右翼政黨舉行了反烏遊行,當街焚燒烏克蘭國旗,還呼籲對境內烏克蘭人採取暴力行動,並將他們趕出波蘭。

波蘭為什麼要拍這部電影?

一方面是由於烏克蘭的新納粹勢力泛濫,另一方面是波蘭大多數青年人對這段歷史一無所知。2008年,波蘭曾做過一次全國民調,結果顯示有41%的波蘭人完全不知情,其它人的認知也是相當模糊。

「沃倫慘案」之所以被塵封,是因為二戰之後,蘇聯和波蘭同屬一個陣營,而烏克蘭納粹已被消滅,烏克蘭與波蘭人民應當友好相處。

90年初蘇聯解體之後,波蘭是世界上第一個承認烏克蘭獨立的國家。波蘭親西方政權需要一個「反俄同盟」,而新生的烏克蘭則需要波蘭的政治和經濟支持。

兩國在臨近新世紀之時上升為了「戰略夥伴關係」,2012年波烏合辦「歐洲杯」就是這種友好關係的體現。

但說起來,「沃倫慘案」是「卡廷慘案」帶出來的仇恨雙胞胎。

波蘭最初為了塑造「反蘇反俄」的集體意識,不斷地挖掘波蘭人遭受傷害的歷史。1998年,波蘭政府成立了一個「歷史記憶研究」機構,專門針對1939-1990年期間德國與蘇聯的「罪行」。

「卡廷慘案」成了最大的研究成果,並得到了大力宣傳,連中國的網絡都有大量關於「卡廷慘案」文章。

「沃倫慘案」則並沒有被宣傳,儘管它遠比「卡廷慘案」可怕。

一是死難人數高達十幾萬(「卡廷慘案」被處決的波蘭軍人、知識分子為2.2萬人),二是遇害人死前遭受的痛苦難以想象,強姦、輪姦、斬首、活燒、肢解、割乳、生吃人肉……

更可怕的,烏克蘭納粹殺害的波蘭人有70%是婦女和兒童。烏克蘭新納粹今天也一樣,它們這8年殘害的大多數也是婦女、兒童、老人。

波蘭政府為了保持與烏克蘭的良好政治關係,隱去了「沃倫慘案」,全力突出「卡廷慘案」。

而烏克蘭在2004年第一場「橙色革命」之後,尤先科政權為了用「民族主義」勢力凝聚反俄力量,2006年簽署總統令,將班德拉為代表的「起義軍」定義為「民族解放者」。

波蘭當時沒有發作,忍了下來。

2009年,尤先科政府又下令發行班德拉「一百週年誕辰」紀念郵票,在全國掀起「客觀看待班德拉」的宣傳活動。

儘管烏克蘭目的是「反蘇反俄」,但這是一把雙刃劍,波蘭人是班德拉匪幫暴行的最大受害人,如果班德拉匪幫翻案成功,那將置十幾萬波蘭遇難者於何地?

2009年7月15日,波蘭議會通過決議,譴責班德拉匪幫的歷史罪行。

從此,波烏之間的歷史問題衝突上升到了國家層面。

2010年1月,尤先科授予班德拉「烏克蘭英雄」稱號,以回應波蘭。怒不可遏的波蘭向歐盟遞交文件,要求捍衛歐洲價值觀,如果烏克蘭不取消對班德拉的美化行為,絕不允許烏克蘭加入歐盟。

這時,烏克蘭政局出現了變化,亞努科維奇贏得總統大選,再次上台。他立刻下令撤銷班德拉「烏克蘭英雄」稱號,烏克蘭法院確認撤銷有效。

波蘭怒火得到了平息,2013年是「沃倫慘案」70週年紀念日,波蘭保持低調。

但問題又來了,從政治上來說,亞努科維奇政權不利波蘭對烏克蘭戰略期望–親美反俄。

美國為了顛覆亞努科維奇政權,再一次對烏克蘭發起「橙色革命」,波蘭立刻配合,插手極深。

2014年初,亞努科維奇是垮台了,但短短兩年時間內,班德拉和「沃倫慘案」又回到了公眾視野。

亞速營、愛國力量聯盟、「民族」黨、「右區」、「烏克蘭自由聯盟」、烏克蘭人民自衛軍、C14(上週六美國那個超市殺手的槍支上就印著「14」)、民族大會、班德拉三叉戟……烏克蘭新納粹組織遍地開花。

波蘭又開始憤怒,但這是一個無解的痛苦。想要烏克蘭消除新納粹主義,它就不會有反俄的社會基礎;想要烏克蘭反俄,它就需要用新納粹主義挑釁。

在烏克蘭的刺激下,波蘭國內也出現了極端民族組織,以反對移民為由排斥烏克蘭人。

2015年,偏右的杜達領導的「法律與公正」黨上台執政後,開始在社會上大力宣傳「沃倫慘案」,《沃倫》這部電影就是這麼來的。

2015年5月15日,波羅申科為了迎合烏克蘭新納粹勢力,簽署了總統令,授予班德拉分子「烏克蘭獨立戰士」稱號。

這樣,原本在2010年被取締的美化班德拉行為又開始出現。

2016年7月8日,基輔的「莫斯科大街」被改名為「班德拉大街」。

波蘭立刻譴責了烏克蘭,7月9日波蘭議會通過決議,將每年7月11日定為「沃倫慘案」種族滅絕受害者紀念日。

8月,烏克蘭第一任總統克拉夫丘克率領近100名社會知名人士呼籲政府將9月23日定為「波蘭對烏克蘭人迫害紀念日」(波蘭統治西烏克蘭時期)。

9月8日,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決議,譴責波蘭的「反烏克蘭行為」。

10月,電影《沃倫》上映後,「沃倫慘案」在波蘭廣為人知。

波烏雙方敵視行為愈演愈烈,這時,美國駐波和駐烏大使館出面斡旋,華盛頓對基輔和華沙都施加了政治壓力,不要轉移了鬥爭大方向,反俄才是大家共同的事業。

10月20日,波烏不得不發表了《「團結和記憶」聯合宣言》,將歷史問題衝突全部歸咎於德國和蘇聯,算是給了美國一個交代。

可是在2017年12月10日凌晨,烏克蘭新納粹分子在利沃夫引爆了一輛波蘭旅遊大巴車,這是一起針對波蘭人的恐怖襲擊,幸好當時車上沒有人。而12月13將是杜達訪問烏克蘭的日子。

震怒的波蘭外交部當時說了一句狠話,「烏克蘭需要波蘭,而波蘭則完全可以沒有烏克蘭」。

波蘭咽不下這口氣,所以,2018年它要到聯合國安理會插烏克蘭一刀。

2018年2月,杜達下令對在波蘭打工的烏克蘭進行全面調查,要求他們對班德拉進行表態,並公開譴責「沃倫慘案」,否則將失去工作機會。

2018年7月8日,是「沃倫慘案」75週年紀念日,杜達在演說中公開指責烏克蘭人屠殺了十幾萬波蘭人,這是種族清洗行為,要烏克蘭牢記歷史,波烏關係必須建立真相之上。

2019年,澤連斯基上台後,波蘭又改變了對烏克蘭的態度,壓下了「沃倫慘案」,變臉成了烏克蘭的全力支持者。

俄烏軍事衝突爆發,烏克蘭已是國將不國,波蘭只會在偷著樂。

波蘭的野心未必沒有希望,而它與德國的邊境線由北約做擔保,不用擔心,烏克蘭這生意看起來只賺不賠。

所以,波蘭會一個勁「幫助」烏克蘭戰鬥到底。

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更多的人發現,波蘭對烏克蘭的真愛,只是在饞烏克蘭的身子,它在等西烏克蘭這塊肥肉。

作為一個小國,波蘭認不清自己的地位,首鼠兩端,是非常可悲的。

今天的貪婪,或許就是明天的悲劇。■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