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扛不住了,這個國家率先爆發7萬人大遊行!

一個壞土豆

電價上漲了5倍,天然氣價格上漲了8倍。

但是到了今天,歐洲人民應該非常懷念這段時光,雖然貴是貴了點,但畢竟咬牙還買得到。

可3日俄羅斯宣佈北溪1號「因故障檢修」,無限期關閉,以後歐洲人民想買貴的都買不到了。

天然氣這玩意,和石油等能源還不一樣,需要考慮到產能、碼頭運輸、天然氣管道、LNG船等各方面的複雜因素,說沒有就真的沒有了。

沒個幾年時間,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整個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度超過50%,但有很多國家,沒了俄羅斯天然氣,是真活不下去,依賴度遠遠超過50%:

  • 希臘96.4%
  • 斯洛伐克84.1%
  • 拉脫維亞76.5%
  • 奧地利70.1%
  • 匈牙利64.1%
  • 德國61.9%
  • 波蘭64.2%
  • 捷克62.7%
  • …….

在這些國家裡面,只有匈牙利獨樹一幟,說你們要你們的美國價值觀,我首先要本國人民過好日子。

除了匈牙利旗幟鮮明的拒絕制裁俄羅斯,其它的都跟著美國想上去群毆。

而在眾多國家中,捷克完全發揚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各種好東西一古老的給了烏克蘭,要啥給啥,沒要的也給。

俄烏衝突一開始,烏克蘭還沒張嘴,捷克一馬當先,向烏克蘭送去近百輛T-72坦克,接著送去榴彈炮以及BMP-1步兵戰車,甚至在幾個月後將全國所有的RM70多管火箭炮援助給烏克蘭,這些蘇式武器與烏克蘭原有武器裝備融洽,烏軍可以直接上手使用,在戰場發揮了很大作用。

這幾乎是捷克的全部家當,都不要錢一樣的給烏克蘭了……

一邊用著俄羅斯的能源,一邊瘋狂叫囂要錘死俄羅斯,就差沒自己上了,你看這國家就知道多傻逼了,也就這樣的國家,能幹出屢次竄訪呆蛙,最高峰時候89人代表團的事情。

捷克還威脅要退出中東歐的16+1合作模式,認為要重新考慮合作關係,寧肯自己餓肚子,經濟衰退,也誓要做美國的狗。

可捷克的政客吃了美國的狗糧,但是不斷飆升的價格之下,捷克老百姓畢竟不是傻子。

3日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天氣還不錯,最低12度,最高25度,但高昂的物價終於引發了第一輪大遊行。

飽受能源價格飆升折磨的捷克民眾走上首都布拉格街頭,成為第一個因能源危機爆發反政府示威的國家。

捷克警方估計有大約7萬人參加遊行,但是遊行組織者號稱一共有10萬人參加。

布拉格大約130萬人口,也就是說大約6%的人參加了活動。

抗議者對捷克總理菲亞拉領導的政府的一系列「以美國為導向、以烏克蘭為中心」的政策提出批評,主要訴求是:

1、呼籲捷克在軍事和外交上保持中立;

2、並採取措施控制飆升的能源價格,要求與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商在內的公司簽訂能源合同。

美國廣播公司稱,抗議者的訴求還包括要求捷克現執政聯盟辭職。

遊行隊伍中打著醒目的標語:最好的都給烏克蘭了,只給我們剩兩件毛衣!

看到這個標語,我認為德國應該感到很吃驚,他沒想到原來捷克還留了一手,居然還給自己留了兩件毛衣,德國已經準備光腚過冬天了。

德國外長已經明確說了:相比德國冬季能源危機,支持烏克蘭更為重要。即使德國人走上街頭抗議能源價格,德國也必須繼續制裁俄羅斯來支持烏克蘭。

我向烏克蘭人民做出承諾,只要烏克蘭人民需要我,我就會支持他們。我要兌現我的承諾,不管德國選民怎麼評價我,我要實現我對烏克蘭人民的承諾!

為了全力以赴的支持烏克蘭,德國一些老百姓已經開始早做打算,在劈柴囤積能源了,德國甚至建議洗澡就洗四個部位「臀部、腋窩、腳和腹股溝」,有的火葬場都5具屍體一爐燒了,為的就是節省能源。

寧願不洗澡,也要支持烏克蘭……

到了冬天,他們估計就會說:

凍死事小,失節事大。

而烏克蘭也不負眾望,為了報答德國,發動了赫爾松大反攻,在廣袤沃野上演了一出千里送人頭,被俄軍的炮兵包了餃子,一晝夜內被摧毀48輛坦克、46輛步兵戰車、37輛其它裝甲戰車、8輛裝有重機槍的皮卡車,1200名烏軍傷亡……

現在澤連斯基估計雷霆震怒:

為什麼我打仗沒打好,都怪你們給錢給少了,援助不到位,我怎麼打仗!

捷克要加油啊,餓著肚子援助烏克蘭……

面對捷克民眾的抗議,政府很快做出了回應,捷克總理認為抗議活動由「親俄勢力」發起,並批評稱「他們的立場接近極端,與捷克共和國的利益相違背」

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都怪普京!

如果在這個時候你還抱怨天然氣價格高,還想著用天然氣,你就是親俄勢力,就是不愛國……..

這就是捷克總理的邏輯。

現在英國、意大利的首相已經辭職,德國總理舒爾茨的支持率低到了25%,也不知道捷克政府還能扛多久。

但是這一切也就是剛剛開始,後面的劇情更精彩。

還有兩個月就要入冬了,而歐洲全靠天然氣取暖,那個時候的畫面將非常酸爽。

而就在最近,俄羅斯東部軍區和中印等國搞了2022東方軍演,普京在東部地區就調集了大約20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進行軍事訓練,而且全實彈演習,為期一周…….

這一幕就是告訴歐洲:說我沒導彈了?我庫存還多得很,沒事,鈍刀子割肉,慢慢來。

不過我們還是要說,西方媒體管控輿論的手段確實很厲害,布拉格搞了如此興師動眾的抗議活動,過去了一天,也就是彭博社和路透社進行了報導,而CNN等媒體幾乎一聲不吭,在臉書推特上的相關評論也都被限流了。

這幾天在留言板問:歐洲國家完全無視國家利益,那民眾怎麼沒反應?

我們隨便看看,2018年,法國總統馬克龍要加稅,燃油稅加了5歐分,也就是5毛錢左右,結果法國人民就暴動了,剛有一點苗頭,西方媒體連篇累牘的報導,快速佔領了各大頭條和熱搜,特朗普笑得嘴都合不攏,在推特上每天都奚落馬克龍,評論都上萬了……

可是今天呢,法國的電力價格一年上漲了9倍,達到了1130歐元/兆瓦時,也就是7.8元人民幣/度電,是我們的14倍,你看法國有誰鬧騰了?

對於普通法國人來說,是用電用得多,還是用燃油用的多?

因為2018年鬧騰,是因為馬克龍剛剛發表了重要講話,要重視法國自己的利益,要組建歐洲軍,所以,美國的NGO們和媒體們馬上就開始行動了,對此馬克龍數次警告美國:不要干涉法國內政…..

而到了2022年,漲價的價格是4年前的幾十倍,為啥就沒人鬧了?

2月份一開始,西方媒體就果斷的進行了媒體管控,不僅封殺了所有俄羅斯人的社交網絡渠道,而且任何有支持俄羅斯苗頭,質疑支持烏克蘭合理性的言論都被統統封殺。

而法國這一次漲價,是為了美國的盟友烏克蘭,為了所謂的美國價值觀,是政治正確,美國所控制的媒體和NGO都是支持的,那就是沒人挑頭,而法國政府都被美國控制了,誰去鬧?誰去組織?

9月1日,馬克龍發表講話,說法國不會選邊站隊,不會做任何國家的附庸……

哎,聯合國五常之一,好歹也是原來的「列強」,說這樣的話…..

馬克龍說法國將繼續與俄羅斯保持溝通,但馬上一想,我這麼說美國是不是不高興,又說到法國將與盟友保持一致。法國也將繼續援助烏克蘭,但不會直接參與其中。

馬克龍想了想,又說到:法國不準備在印太地區與中國採取對抗策略,我們不處在對抗邏輯之中……..

聽了馬克龍的話,只是表示很無奈,哎……

他說的是真心話,要不他也不會在俄烏衝突之中頻繁的給普京去電話,他真不希望歐洲這樣被薅羊毛割韭菜。

歐洲有三種政客,一種是如芬蘭女總理,也就是一個沒心沒肺的歐洲主婦,對國際局勢的認知還不如小學生,每天沈浸在做聖母婊和道德婊的喜悅中,還光著膀子和閨蜜們天天晚上開PARTY,打KISS……接二連三的爆醜聞。

一種是如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收了美國不知道多少好處,唯美國馬首是瞻,甘當美國的衝鋒犬,各種場合首先談美國價值觀。

至於歐洲的利益?誰在乎…….

這兩種人都混得好得很。

第三種就是如馬克龍這樣的,多少有點國家意識,想恢復法國榮耀的,那就痛苦了,但凡想考慮本國利益,就要被美國各種收拾。

其實法國真不想當美國的狗,只是沒辦法。

法國的東北部是德國,有30多個美國軍事基地,東南部意大利,有17個美國軍事基地,西邊的西班牙,最近的就是羅塔海軍基地,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就可以奔赴巴黎,北邊的英國,那整個就是美國的小弟,專門看著法國來的。

南邊的利比亞,政權被美國顛覆了,黎波里正在邀請美國駐軍,美國說你讓我駐軍可以,你給我啥好處?

也就是說,法國360度無死角的被美國包圍了,加上學術界和輿論界被美國完全控制,到處都是精美,全國超過12萬個NGO蓄勢待發,看到這一切,馬克龍只能說….我尼瑪太難了!

這還不算,美國稜鏡系統24小時監聽馬克龍的電話,特朗普海湖莊園被抄家,FBI專門找到了其中標有馬克龍隱私的文檔……

8月29日,美國滾石雜誌網站刊文稱:據兩名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曾向他最親密的助手吹噓,他瞭解法國總統馬克龍「啪啪時的私密細節」。

特朗普還稱,他是通過美國「情報部門」給總統的簡報得知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歐洲也就是這樣了,這一波俄烏衝突之後,以德國首當其衝,工業和科技加速衰退,老底也快吃的差不多了。

這是歐洲的悲劇,也是戰敗者要付出的代價。

而中國無數的「精日們」卻盼望著中國能和歐洲一樣,成為美國的附庸。

他們為什麼希望俄羅斯戰敗?

因為俄羅斯如果政變或者分裂,被美國各個擊破,我們就會和法國一樣,被美國的軍事基地與親美勢力全麵包圍,到時候,我們會陷入地緣環境的極度惡化。

可惜,俄羅斯不可能失敗,因為俄羅斯有最大的一張底牌。

2021年,某東方大國是俄羅斯的最大貿易夥伴,貿易額1407億美元,是第二名德國的3倍。

但是到了2022年貿易額是多少嗎?僅前7個月同比增長了30%。

精日們盼著俄羅斯輸,這簡直就是在白日做夢。

東方大國說:我不想讓俄羅斯輸,俄羅斯就輸不了!

想輸?先問我不同意。

嗯,那是印度,祝你開心。■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