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促成沙特伊朗復交,美國作何感想?

王冰汝

3月10號,在中國的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復外交關係,並在兩個月內重新開放大使館。這條新聞瞬間成為全球各大媒體的頭條,也成為了10號當天白宮被問得最多的問題:美國做不到的事情,中國做到了!美國對此作何感想?

就在中國、沙特、伊朗發表聯合聲明後,白宮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召開了電話記者會,可以想像,白宮記者們主要問題全部聚焦在這份歷史性的協議上。

美聯社:美國政府在這次談判中是否發揮了任何作用?這件事發生在中國兩會期間,增強了一種觀點,即認為中國在中東影響力增強,美國則減退了。

柯比:首先,我堅決反對任何認為美國遠離中東地區的想法。你應該看到了拜登總統夏天訪問的結果,上周阿曼開放期領空,中東發生的很多變化,都是由於美國的參與。

關於美國是否介入,沙特確實告知了我們,他們正在進行這些會談,就像我們會讓他們瞭解我們的外交活動一樣,但我們沒有直接參與。

華爾街日報:目前為止你瞭解到中國可能的動機是什麼?這項協議可以多持久?你的理解是,會不會有一段時間的「試用期」?沙特和伊朗對直接對話和長期保持這種對話的意願有多強?

柯比:這並不是關於中國,我不會在這裡闡述中國扮演的任何角色。美國支持任何旨在緩解地區緊張局勢的努力。我們認為,這符合美國利益。這也是一直以來美國通過自己的威懾力與外交有效結合,在解決的問題。

今天公佈的路線圖是多輪會談的結果,包括之前在巴格達和阿曼的會談。我們一直支持這一進程,因為我們致力於結束也門戰爭,結束伊朗咄咄逼人的行為。

我們還認為,這項協議的達成,讓伊朗與沙特共同出現在談判桌,歸因於伊朗內部壓力,以及沙特對伊朗或其代理人的有效威懾。而美國幫助支持了沙特有效威懾的能力。

事實上,美國一直都與沙特合作,阻止伊朗的攻擊。

關於這項協議的可持續性,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的答案是,我們會關注伊朗是否會履行他們一方的協議,伊朗並不是一個通常會信守諾言的政權。

我們希望他們會履行協議,我們希望看到也門戰爭結束,如果這項協議能夠帶領我們取得這樣的結果,這將是受歡迎的。但伊朗是否會履行義務,確實還有待觀察。

外國記者:我們知道很多中東國家都在沙特和伊朗之間傳遞信息,但是沒有國家成功,而中國成功了,並達成了協議。你是否會擔心中國在中東地區角色的擴張?

柯比:我們的關切是要看到也門戰爭的結束;我們的關切是確保沙特可以繼續自我防禦,抵御伊朗的襲擊;我們的關切是伊朗政府對待人民的方式,並且幫助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

我理解你關於中國的問題。但正如我所說的,我們認為讓伊朗回到談判桌前,是它們所承受的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不僅僅是中國邀請他們進行談判。至於中國在中東、在非洲、或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我們並不會視而不見。

我們當然會繼續關注中國,他們試圖為了自身利益在世界其他地方獲得影響力和立足點。但最終,這項協議是否能夠持續下去,不管推動力是什麼,也不管誰坐在談判桌,如果它可以持續,也門戰爭就可以結束,沙特不必不斷保護自己免受伊朗攻擊,我們對此表示歡迎。

VOA記者:沙特與伊朗的這份協議如何影響美國在中東的考量?這份協議對美國改善以色列和其他阿拉伯領國關係的努力有何影響?這份協議對沙特簽署的亞伯拉罕協議意味著什麼?

柯比:我認為我已經回答過這個問題了,多大程度上這份協議可以有助於結束也門戰爭,有助於防止沙特不得不自我防禦來自伊朗的攻擊。我們應該讓沙特來回答,參與這次談判對於沙特和以色列關係的影響,目前尚不清楚這份協議會否解決這個問題。但美國繼續支持沙特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以及亞伯拉罕協議。我們希望以色列進一步融入這個地區。

亞伯拉罕協議的遺留問題

前面提到的亞伯拉罕協議,是以色列先後與阿聯酋、巴林在2020年8月和9月簽訂的,在承認以色列主權的前提下恢復外交關係正常化

雖然是特朗普政府時期的功績,但當時美國如何為自己臉上貼金還歷歷在目,但美國卻從未質疑過亞伯拉罕協議的可持續性。

特朗普當時表示,阿聯酋和巴林同意與以色列建交,這是美國政府推動以色列與中東地區融合的外交努力的一部分。而這項歷史性協議的達成,不僅在美國國內為特朗普爭取到以色列福音派基督教的支持,在國際上還讓特朗普獲得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提名他的挪威立法者泰吉德提名說:「特朗普打破了美國39年的連續性,要麼發動戰爭,要麼將美國捲入國際武裝衝突,」

但是亞伯拉罕協議的持續性,美國避而不談。就在協議簽署8個月後,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帶爆發了多年來最嚴重的暴力事件,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激烈交火,死傷慘烈。

60個小時內,以色列遭遇1050枚火箭彈襲擊

2021年5月6日巴勒斯坦抗議者與以色列警方發生衝突。5月10日,巴勒斯坦民眾與以色列警察又在耶路撒冷聖殿山爆發衝突,致300余人受傷。當晚加沙地帶武裝人員向以色列發射超過150枚火箭彈。隨後以軍空襲加沙地帶哈馬斯設施,8名哈馬斯武裝人員被炸死,還有20人死亡。5月12日以色列和哈馬斯再次互相攻擊,造成加沙地帶3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以色列5人死亡。

隨著拜登任期過半,渴望在外交領域做出點成績的民主黨,又將目光瞄向了以色列。如果能推動以色列與沙特建交,無疑是拜登的歷史性政績。但拜登尚未達成任何進展,卻被中國搶了風頭。

大國外交的勝利

其實柯比記者會上,白宮記者拋出的問題,尤其是對美國在中東影響力漸失,代表了美國以及國際的主流觀點。

美國中東問題專家蘭迪斯寫道:「伊朗-沙特協議預示著中國,在美國長期主導地區的影響力急劇提升…」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納斯爾寫道:「中國促成伊朗和沙特回復外交關係的協議,在多個層面改變了中東的遊戲規則。」

其實美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削弱並不是一夜而成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國自己「作」,讓盟友漸行漸遠。

2018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此後指責伊朗發動一系列襲擊,包括2019年針對沙特石油工業核心的襲擊,當時造成沙特原油產量減半。2021年開始,沙特和伊朗在伊拉克和阿曼的斡旋下,謹慎展開了低級別直接會談,但收效甚微。(雖然柯比在記者會上,仍然認為在美國的推動下,這幾輪談判也發揮了作用)

《紐約時報》指出,10號達成的協議,表明美國不能再理所當然地認為,美國對沙特仍然享有一如既往的巨大影響力,如今的沙特正在試圖制定更獨立的外交路線。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在與沙特和伊朗接觸時,並不對就人權等問題對他們進行懲罰。沙特官員曾抱怨美國對盟友過於挑剔,不再是可靠的安全夥伴。

《華爾街日報》稱,中國斡旋下的協議,標誌著北京在美國長期主導地緣政治的地區,取得外交勝利。雖然重建外交關係並不意味著沙特與伊朗成為盟友,很多問題也懸而未決,但這項協議代表著曾經似乎無法解決的緊張局勢得到了顯著緩解。

中國在會談中的角色標誌著北京在中東地區戰略成果的分水嶺,也是對美國在這個地區發動戰爭,花費數千億美元為盟友提安全保障的又一次打擊。中國的秘密外交,是美國掙扎著維持中東影響力的又一跡象。

在中沙伊達成協議之際,近期中國還提出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的十二點主張。美國之前的反應幾乎是不屑一顧。但在中國促使歷史性的沙特與伊朗復交後,美國需要重新審視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的關鍵作用,並且意識到美國並非不可取代。

正如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教授史文所說:「在北京對話後,伊朗和沙特同意恢復外交關係,不僅彰顯中國的外交能力,更表明美國主導中東政治的時代正式結束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