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倆訪華,美國人心態崩了

燕燕俠

法國總統馬克龍4月5日下午到北京了,開啓對中國為期3天的國事訪問。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同期訪華。

兩個歐洲重要政治家同時訪華,表達了歐洲對中國的重視,這讓美國人感到有些吃醋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一個美國網民在雅虎新聞網上憤怒的留言還是驚到了我:「馬克龍應該去訪問諾曼底,看看誰為你而死。曾經救了你兩次的不是中國。」

——如此霸道的道德綁架,不知法國人作何感想。畢竟法國不僅是主權國家,還是安理會五常之一啊。

對於歐洲兩大人物的訪華,美國媒體非常關注,美聯社第一時間發出馬克龍專機降落北京的視頻。

美國媒體對此事的詳細報導也很多,但一些報導可以說字裡行間充斥著醋意和挑撥。

美國《時代》週刊和《彭博新聞社》4月5日幾乎用了同樣的標題,竟稱中國「向法國總統馬克龍示好,試圖挑撥歐美關係」。

彭博社說,在週三開始的為期3天的訪問中,馬克龍將有「大量的時間」與中國領導人見面。馮德萊恩也將出席在北京舉行的正式會議,馬克龍還將前往南方城市廣州。報導稱,這次法國領導人在中國受到的待遇幾乎可以跟俄羅斯總統普京相比。報導還引用法國官員的話稱,跟馬克龍之前的訪華之行相比,這一次的準備工作更加順利和友好。

這是馬克龍就任法國總統後第三次到訪中國,也是他第二任總統任期內首次訪華。

彭博社稱,隨著美中關係陷入低潮,北京方面希望通過接待馬克龍和馮德萊恩「阻止歐洲加入」美國在關鍵技術出口管制等措施上的遏華措施。

不知道是馬克龍為了照顧華盛頓的「玻璃心」,還是白宮主動要求,馬克龍臨行前還與美國總統拜登就中國之行進行了交談,據說「他們重申了在俄羅斯持續侵略的情況下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

陪同馬克龍出訪的還有一個由法國企業高管組成的代表團,其中包括法國電力公司、阿爾斯通以及空中客車公司。彭博新聞社警惕地說,空客正在努力爭取向中國出售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寬體客機,交易最早可能在本週達成。

其實,《彭博社》才是真正挑撥了一下法中關係,它在這篇報導裡特別配了一張圖,強調中國去年從法國進口是2009年來降幅最大的一年!

文章說,雖然法國去年是中國在歐盟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僅次於德國和荷蘭,但兩國之間的雙向貿易額去年下降4.4%,至810億美元。為了證明法國企業在中國發展「不順利」,文章還說,家樂福在2019年已經將其80%的中國業務出售給了中國競爭對手蘇寧,而標緻和雪鐵龍正在考慮停止在中國生產汽車。

不過,《華爾街日報》在報導中提醒說,歐洲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歐盟和中國每天的貿易額接近10億歐元,約合11億美元(其實還不止)。文章提到,不論拜登政府今後將繼續推動對中國企業實施怎樣的制裁,包括柏林和巴黎在內的一些歐洲政府都可能不願採取會危及與中國經濟關係的措施。

《紐約時報》則試圖用不屑一顧的口氣報導馬克龍準備跟北京方面就烏克蘭危機交換看法。文章的標題是:「中國能在烏克蘭實現和平嗎?馬克龍沒有說不。」文章稱,馬克龍的想法究竟是什麼尚不清楚,但這位法國領導人「喜歡在別人看不見的情況下穿針引線」。但報導同時承認,中國最近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間促成了一項「不太可能的」恢復外交關係的協議,稱這一成就「清楚地表明瞭中國的新觸角和雄心」。

文章還引用馮德萊恩在上周演講中有關「與中國脫鈎不可行」的論述,並引用一位法國官員的稱,法國在中國和美國之間「並不是等距離」,但法國與美國在中國問題上「立場不一樣」,「因為我們的利益不一樣」。文章還引用台灣大學一位副教授的話說,歐洲可能覺得,俄烏衝突最大受益者是美國,並且美國繼續尋求從這場戰爭中獲益。因此,中國的和平提議,「可能會在北約內部引發分歧」。

顯然,這些話讓《紐約時報》記者感到扎心了。他寫道,這不是拜登政府在中國問題上的措辭,「如果說,馬克龍和整個歐洲都同意美國對烏克蘭戰爭的關鍵支持,但他們同時並不希望復興跨大西洋關係的代價是歐洲失去中國」。

在《華爾街日報》等媒體有關馬克龍訪華的新聞頁面上,有網友留帖表示歡迎中法關係走近,「隨著近期使用人民幣出售LNG(液化天然氣),法國可能會逐步減少美元的使用」。

與此同時,也有心態崩了的美國網民血淚控訴法國對美國的「不忠」:

「馬克龍應該去訪問諾曼底,看看誰為你而死。曾經救了你兩次的不是中國。」

美國對20世紀那場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貢獻,法國人不會忘記,中國人也不會忘記。不過,說真的,美國和英國背著法國搶了澳大利亞核潛艇訂單的事,估計法國人也不會忘記。■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