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集團色厲內荏,中國如何破解群狼戰術?

楊風

以美國為首的七國集團峰會,於5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廣島舉行。毫無意外的,這一次的G7峰會,矛頭仍然指向中俄兩國。

在七國集團的聯合聲明中,一是針對烏克蘭問題,要求俄羅斯必須「立即、完全、無條件」從烏克蘭撤軍。二是針對台海,針對中國,企圖干涉台海事務。

1、解構七國集團的力量

如何看待七國集團這一番嚴厲,又具有針對性的聲明?

首先要解構七國集團的力量構成,以及各成員國參與美國對付中國的意願。

從軍事力量來看,七國集團當中除美國之外,稍微有力量、同時又涉入對華事務比較深的也就只有日本。英國雖然是五眼聯盟國家之一,但遠在地球另外一端,沒有能力在西太平洋參與美國對華軍事圍堵。

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皇號航空母艦,艦載機數量不足,在中國東風反艦彈道導彈面前,也只有挨打的份,對中國並不具備強大的威脅。

因此,英國同歐洲的法國、德國、與意大利一樣,在美國所發起的南海自由航行,或是西太平洋的軍事演習,只是沖個場面。

而北美洲的加拿大軍事力量不足,除了偶爾派偵察機到東海來之外,也只是湊數、沖場面。歸根結底,解放軍面臨的還是美國與日本的海空軍力量,而解放軍在計算台海衝突的時候,早就把美日聯軍干涉的可能性計算在裡頭。

因此,所謂的七國集團要干預台海事務,那也只是美日兩國而已, 其他五個國家也只是充個人場、壯個聲勢而已。

2、聯合聲明成了聲色俱厲的表演

在經濟合作方面,拜登政府兩年多來,始終提不出一個實質的合作方案,可以同七國集團和歐洲的北約盟友們,進行實質上的經貿合作。相反,兩年多來,美方帶給盟友的只是通貨膨脹,高價賣天然氣給歐洲的盟國,以及把盟友排除在外的《芯片與科學法案》,和《削減通脹法案》。

美方如此做法,一方面拿不出實質的牛肉給盟國,另一方面也沒有合作的誠意。只是片面地要求盟友出錢出力,對付中國,自然難收成效。

因此,美國想要對中國發起群狼戰術,利用群毆的方式,就不可能辦到。說穿了,每年數次的G7聚會不過是成了熱鬧的嘉年華會,不具備實質的作用。七國集團的聯合聲明,成了聲色俱厲的表演。

那麼,如何破解美國的群狼戰術?可以從幾個層面來看。

第一,在軍事上中俄合作與聯合軍事演習,足以在太平洋,震懾美方所建構的美日韓軍事聯盟。

中俄兩國都是核大國,兩個核大國對付一個核大國當然沒有什麼問題。就算是以傳統軍事武力而言,中國所建構的軍事防衛力量,也足以在第一島鏈佔據優勢。

不過,需要提防美國可能會「釋放」日本打造核力量。前幾天,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說:「日本可能在五年之內成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他們(日本)正朝著在5年內成為一個核大國邁進。」

2021年9月,美國聯合英國與澳洲,成立新印太聯盟AUKUS。並且要為澳大利亞建造核動力潛艇,此舉已經破壞了全球《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所以,雖然目前可能性還是低,但不能排除美國最終允許日本打造核武力量。

如果美國允許日本擁核,中國需要考慮增加核武庫的數量,達成對日完全威懾。

其實,日本國土只有37萬平方公里,缺乏戰略縱深,不適合打現代核戰爭。日本想要在中俄兩國面前強出頭,建造核武力量,只有自討苦吃的份。

但是日本的野心始終不改,這一次作為G7的輪值舉辦國,日本還邀請印度與會,不忘記帶上印太戰略。這時候就要談一談在經濟層面上,中方可以對日本有哪些反制的措施。

一方面,日本在一些科技產業上是中國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日本參與美國的芯片四方聯盟,又對華限制芯片設備的出口,不論是從競爭的角度,或是參與對華科技封鎖,中方都需要突破這些限制。關鍵字是:「進口替代」。

日本的支柱產業有汽車,電子與新材料。在純電動汽車產業方面,日本已經競爭不過中國。中國由於純電動汽車迅猛發展,也因而帶動了其傳統汽車在國內外的銷售。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107萬輛,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汽車出口量最高的國家。

未來,純電動汽車在全球仍然將持續增長,日本的汽車大國地位會遭受進一步的侵蝕。

在電子與半導體方面,日本在20世紀1980到1990年代,幾乎無敵的電子產品與半導體的銷售,已經被中國與韓國追趕上來。中韓分食了不少日本在電子與半導體產業上的世界份額。

日本在世界市場上,能夠拿得出手的就是新材料與電子元器件。然而,日本參與美國,限制對中國半導體設備出口,中國勢必會發展這方面的替代產業。如此,日本的產業規模又會再一次縮減。

至於日本的動漫與成人產業,那就留給日本自己享用吧。

之所以提這些觀點,是因為多年來日本有機會參與中國的市場,參與中國的產業鏈,同中國一起發展。但是日本卻選擇跟從美國,對中國進行封鎖與制裁,日本就無可避免地會失去中國的市場,同時與中國產業全方面競爭。中國要讓日本清楚瞭解這一點,這就是日本選擇的代價。

不過,相信中國在現階段可能還是會留一些後路給日本,RCEP就是開放給日本的合作窗口。至於中日韓自由貿易協議,在現階段已無可能。

中國應對日本對華不友善,因而不得不對日採取產業施壓,但還是會留一條後路給日本,日本仍然有機會可以停下對華不友善的敵對措施。這是一邊在產業上發展替代產業對日回擊,另一方面留條後路,讓日本有機會加入大中華產業鏈。

3、採取分化與層次有別

在經濟上,中國應對七國集團的策略可以是「分化與層次有別」,這是第二個層面。

所謂的分化是,七國對付中國的強烈程度不同,中國可以採取分而化之的策略。所謂的層次有別,是中方回應七國的力道有輕重的不同選擇。對日本採取的是產業替代,這是直接的競爭,打掉(替代)日本的產業。

中國應對法國、德國、與意大利可以採取的是「吸引」的政策,開國內放經貿市場、開放投資,對英國則是採取要合作就合作,不想合作就拉倒,悉聽尊便,由君選擇。

這種應對模式能不能發揮效用呢?由於七國集團本來就不同心,對其採取「層次有別」,「分別對待」的方式自然能發揮效用。

所以,不用理會七國集團喊得多麼凶,真正要對付的只有美日兩國。這方面可以從這兩年多來,拜登上任之後,在經貿政策方面,也只有日本配合美國的政策,對華進行封鎖與制裁,其餘國家多半是停留在嘴炮層面。

4、持續推行去美元化

第三個層面,在金融上,持續在非美世界推行去美元化的路線,就算是美國盟友,例如歐盟國家,也可以推行擺脫對美元的依賴,這是對美釜底抽薪的辦法。

過去幾年,所謂的去美元化一直難以有效推行,直到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在國際上高聲呼籲,大力推行去美元化。緊接著,中國在過去的貨幣互換基礎下,與各國進行本幣貿易結算。

在俄羅斯有資源,中國有商品之下,本幣貿易結算很快地就風生水起,在多國之間暢行,伴隨的是人民幣結算的路也拓寬了。

相對的,美國現在得要力保美元與美債。在去美元化的風潮之下,力保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在債務危機、通貨膨脹、與龐大赤字預算的長期趨勢之下,要確保美債的可靠性。

過去,總是美國對外發動金融攻擊,對一些國家發起金融制裁,這是因為美國是金融帝國,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但是,拜了通貨膨脹之賜,也是因為美國老是把美元武器化,再加上中國國力興起與俄羅斯在旁參與推動,美國的金融霸權受到去美化的反噬。

5、國際外交和區域安全

第四個層面,在國際外交和區域安全方面。

迄今為止,美國所帶領的七國集團,在對華策略上最有成效的是在外交方面。但是,都只是在自己的圈圈之內,在這圈圈之外看不到多大的成效。甚至於出現不增反減的現象。

反觀中國,在今年的國際外交拓展頗有成效。先是三月份沙特與伊朗重新恢復外交關係。緊接著是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之間走向和解。

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衰退,以色列陷入被包圍的可能性。美國在中東地區自顧不暇,難以顧及以色列。

中國在國際外交上的拓展,又與去美元化的風潮相輔相成。四月的時候,巴西總統盧拉訪問中國,中巴兩國的關係深化發展,同時也建立了兩國之間的本幣貿易結算和人民幣結算。

另外,金磚組織擴員和上合組織擴員雙雙進行,對照於G7集團固守原有陣線,可以說是彼消此長。儘管七國集團也有意拉攏其他國家「入伙」,例如印度,但由於各國之間利益不同,而且都是在原有的圈子裡頭打轉,美方陣營的力量並沒有實質增加。

接著來探討未來的成效。

去美元化的趨勢已經成型,無可扭轉。至於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聯盟,以及中亞五國等,越來越傾向中國。中東地區與中亞回教世界的天平開始往中國傾斜。

至於拉美地區,去年6月,美國在洛杉磯舉行美洲國家峰會,一些美洲國家領袖選擇不參與。另外,除了巴西與阿根廷同中國進行人民幣結算之外,玻利維亞也將考慮同中國進行人民幣結算。

由於美國長期不重視美洲國家,把美洲國家當成理所當然的勢力範圍(禁臠),拉美國家已經不再是向著美國。

至於非洲,中國在非洲大陸長期經營,對非洲國家的影響力已經開始慢慢凌駕於美國之上。

在經濟方面的成效出現一些爭議,主要的爭議點是,不少人認為美國+五眼聯盟+歐洲+日韓兩國的經濟總量,超越中國的兩倍,因而美國的群毆策略定然有效。

這個說法從2018年,美國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以來,一直流行於西方國家,也流行於許多反華勢力,但是這個說法受到挑戰,出現一些破綻。

首先是剛剛提到的,七國集團並不同心,各自的利益也不相同,而美國與眾多盟友之間也未必同心,除了彼此的安全防衛聯盟之外,利益也各自不同。再加上美國仍然採取美國優先的政策,「優先」顧及自己的霸權,而不是真心為盟友著想。

第二,今年前4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佔比,達到36%,而對美、歐、日等國的出口佔比是34.3%,這是第一次超越美、歐、日市場,這是一個重大轉變,代表了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貿易增長了,而且增長速度超越中國與美、歐、日的貿易。

可能有人反駁,美歐日的市場仍然是世界主要市場,是全球主要消費體。例如,雖然東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也向該區域出口許多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但是東盟的對外出口,許多部分仍然是進入美歐日市場。

我們反駁這個說法,美國固然可以採取同中國經濟脫鉤的策略,讓一些中低端產業離開中國,進入越南或是東盟國家,包括印度。其實,中低端產業之所以從中國流入這些國家,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的土地和人工成本也增加了。

但即便是一些中低端產業流出中國,進入到這些國家,這些國家仍然要向中國採購相關零部件和原材料。

美歐日當然可以把這些產業,再度轉移到其他成本更為低廉的國家,例如非洲,或者是一些拉美國家。但是,成本結構與技術結構仍然沒有改變,

那些需要從中國進口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也仍然需要從中國進口。

再者,這些產業還可以移到哪裡呢?沒有其他地方可以轉移了。因此,所謂的美歐日掌握了品牌和消費市場,就可以不顧經濟原理,可以任意指定生產基地,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這是五年來,那些抱持群毆論點的最大破綻,認為產業鏈可以輕易地從中國轉移出去,認為東南亞和印度可以替代中國的供應鏈地位。這方面我們以後還會有更多的論述。

回到剛剛的論點,五年來,在美方的撕扯之下,全球大致上形成美西方陣營與非美世界。目前,非美世界主要是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美世界的經濟以中國為龍頭,其增長速度高於美西方陣營。

這就支持了前面的論述,在經濟貿易層面,和去美元化的路線上,會持續增長,發揮影響力。

如果美方只是固守在七國集團,時間久了,恐怕守不住,換個角度來說,美方想要運用七國集團對中國施壓,進行圍堵,將無法發揮作用。

6、結論

中國在軍事上有能力固守,加上與俄羅斯合作,美方無法撼動中國。

在經濟貿易、去美元化和國際外交上,2023年將會是巨大的轉變,中國具備了反守為攻的能力,而且已經在進行反擊,美國對華群毆戰略將應聲而破。■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