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帝國噩夢,快要來了

史客郎

還是要聲明:這篇文章,不是標題黨。

為啥呢?

因為在7月4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就要開了。

在這次會上,有件重要的事:伊朗將被正式宣佈為上合組織的正式成員,同時將獲得成員國的全部權益。

這件事,絕對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20多年前,美國前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寫了本書,叫作《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戰略》,書裡作了個預言:在未來,如果出現三種聯盟,美國的霸權地位都將瓦解。

第一種是在東亞,形成中日韓聯盟。

其實就等於中華文化圈,實現了大聯合。布熱津斯基說,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將會非常可怕。

這種聯合的可怕,現在很多人應該都能看出來。

對東亞地區,向來有個稱呼:怪物房。

簡單來說,就是:凡是中華文化圈的國家,沒一個是好惹的,比如說越南,經濟不怎麼樣,它幹翻過五常中的兩個:美國和法國。

現在美國人說起越南戰爭,法國人說起奠邊府戰役,都還心裡發怵。

怎麼說呢?

我們就不說,中華文化圈的這些「小國」,如果把它們放到北美和歐洲之外的其它大洲去,比如說非洲、南美洲、中東、大洋洲什麼的,其實統統都是霸主級的存在。

但這種可能性,現在看來,已經不大了:早年還有簽訂中日韓自貿協定,甚至成立「亞元」時,還有點可能,現在整個局面,已經被破壞得差不多了。

第二個聯盟是俄歐聯盟,要是說得更具體點,那就是俄羅斯和法國、德國的聯盟。

因為俄羅斯是資源大國,同時也是軍事大國,法國和德國則是工業大國,這種資源大國和工業國的結合,對美國來說,絕對是場噩夢,它在歐洲將毫無立足之地。

現在呢?

美國通過不斷拱火,在去年2月,俄烏戰事起來,不斷雙方願意還是不願意,俄羅斯已經被樹為歐洲的敵人,這種聯盟再也沒有可能性了。

第三種聯盟呢,就是今天要說的重點了:中俄伊聯盟。

在《大棋局》裡,布熱津斯基是這麼說的:對美國最大的潛在危險,是中國與俄羅斯,或許還有伊朗,結成大聯盟,結成這種「反霸」聯盟的原因不是意識形態,而是相互補充的對美國的不滿。」

布熱津斯基為啥這麼說呢?

原因我們之前說過:整個地球主要是水,但有兩塊大陸:一個由亞洲、歐洲和非洲組成,大約有8400萬平方公里;另一塊也非常大,由南北美洲構成,面積只有前一塊的一半,為4200萬平方公里。

要是從人口總數來論,美洲大陸和亞歐非大陸的差距更大:美洲大陸只有差不多10億人口,而亞歐非大陸有62億人口;而且更可怕的是:全世界一半的人口,就中上面畫的這個黑圈。

所以,按道理講,統治這個世界的,應該是位於亞歐非大陸的國家吧?但在實際上,卻是在美洲的美國。

美國要統治世界,必須在亞歐非大陸不斷挑起戰爭,煽動不和,讓整個大陸內鬥不已,有必要的時候,它還得出兵,把某個可能的競爭對手給鏟除掉。

為啥布熱津斯基會覺得:對美國來說,這三種聯盟極其可怕呢?

道理其實很簡單:在亞歐非大陸,曾出現過的最強大的帝國,是哪幾個?

為啥他怕形成中日韓聯盟?

說穿了,就是怕西方人常講的「中華帝國」重現嘛!

對我們的過去,現在很多不覺得,其實西方人,尤其是搞那種戰略,其實內心是怕得要死。

如果有時間,可以去讀一下基辛格寫的《白宮歲月》。我們都知道,他當年是秘密訪華的,但在去北京的飛機上,他當時最擔心的事是什麼?

居然是:哎呀,中國可是個文明古國啊,和中國比起來,美國歷史實在太短了,要是我們用一種對待來朝貢的野蠻人的態度,來對待他,該怎麼辦呢?

基辛格書上是這麼寫的:我們無疑會遇到那種「中央王國」的複雜的病態心理,認為我們是野蠻人,是來向這個文化和政治中心朝貢的。

但當時蘇聯對美國的壓力實在太大了,所以基辛格咬了咬牙,很快就作了決定,書上他是這麼說的:但是只要我們對於自己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國家的力量具有充分的信心,對於這類的虛榮心我們也是可以容忍的。

結果到了北京,啥事沒發生,基辛格忍不住飄飄然起來,瘋狂地吹噓起中國來,說中國人是「一個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最有才能的民族」,中國是「一個過去有輝煌成就、未來有巨大潛力的國家」。

不要以為基辛格是這種心態,他老闆尼克松,也有這種心態。

有空大家可以去看尼克松的回憶錄,他把自己當時的心態寫得非常生動。尤其是當他剛到北京,就聽到消息說,教員馬上就要和他會面,他頓時就飄飄然了。

1983年,尼克松寫了本書,叫《領袖們》,書裡把差不多所有和他打過交道的各國元首,統統都嘲笑了一遍,唯獨對我們,是滿口的贊美。

當時我們還很窮,但尼克松就敢在書裡預言: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將無需擔心北方的蘇聯、南方的印度、東北方的日本,甚至毋需擔心東方的美國。擁有十億世界上最有才幹的人民和巨大的天然資源的中國,不僅將會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這種敬意反過來看,那就是從骨子裡生出的害怕。

說到這裡,明白同為亞洲大國,為啥印度自從獨立以來,一路順風順水,我們卻吃盡苦頭了吧?

你在歷史上,一次又一次地,證明自己確實屬於極端牛叉的哪一種嘛!

只要你在,美國就不安心嘛!

再說第二個聯盟:俄歐聯盟。

其實他怕的是這個帝國重現。

羅馬帝國!

有人看到這裡,會覺得:羅馬帝國早亡了,美國怕個什麼呢?

羅馬帝國確實早亡了,但「羅馬」這個詞,卻長久存在啊:

比如說,在歐洲歷史上,出現過「神聖羅馬帝國」,囊括了歷史上的大部分歐洲。

再比如說,莫斯科大公娶了拜佔庭末代皇帝的姪女索菲亞之後,就自稱皇帝,還把莫斯科稱為「第三羅馬」了。

俄羅斯假如和歐洲結成聯盟,將會意味著什麼?

擴大版的羅馬帝國復活!

布熱津斯基說的第三個聯盟,也就是中俄伊聯盟,針對的是什麼呢?

歷史上的四大汗國!

只要把元對應成中國;欽察汗國對應成俄羅斯;然後無視察合台汗國,再把伊兒汗國對應成伊朗,就能對上了。

我們可能沒覺得什麼樣,但有空去看看不管是歐洲人,還是阿拉伯人對四大汗國震撼性描述,就明白內心深處,他們是怎麼想的了。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要說了:現在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用古代來類比現代,是不是有點過?

光從字面數字來看,這種說法可能有道理。

比如說對比一下沙特和伊朗,好像兩者之間,也沒啥差別嘛!

像比國土面積,伊朗是164萬平方公里,沙特還略多一點,有225萬平方公里,當然它沙漠也多一點。

人口伊朗要佔優:它8500多萬,沙特3481萬。

GDP沙特就比伊朗要高出一大截了:2021年它是8335億美元,但伊朗卻只有5000多億美元。

但在這世界上,國力的強弱,不是這麼比的。

為啥呢?

上張圖。

伊朗這個國家的地形圖!

看出什麼來沒有:伊朗這國家的地形,非常別緻啊!它的四周,都被各種山脈給環繞著!

從西北往東南,是扎格羅斯山脈;

北面是厄爾布爾士山脈和科佩特山脈;

東面是加恩山脈和薩哈德山脈。

怎麼說呢?

如果你是伊朗的敵人,光看到它的這種地形,就得倒吸一口涼氣,就明白這是個易守難攻的國家!

但伊朗也不是沒缺點。

比如說它東面的加恩山脈和薩哈德山脈之間,就有個挺寬的缺口,東面從阿富汗那邊,就可以進入伊朗。

但問題是:進入,並不等於能搞定。

為啥呢?

翻過這個缺口之後,就會遇到一大片沙漠,叫盧特沙漠,也有叫「盧特荒漠」的,其實在當地話中,「盧特」就是「沙漠」的意思。

所以我們叫它「盧特沙漠」,就等於叫它「沙漠沙漠」。

但不管,就這麼叫著吧!

這塊沙漠,是一片絕對的死亡之地:地形崎嶇,夏季極熱,還多風沙。沙俄時代,有個俄國探險家,名叫尼古拉·哈內科夫,去那裡走了一遍,算他命大,掙扎著走了出來,然後他是這麼說的:我們中國北部的戈壁,如果和盧特沙漠來比,都還是肥沃的。

那好,就算入侵的人運氣好,穿過了盧特沙漠,順著地形,他們又會進入什麼地方呢?

卡維爾鹽漠

卡維爾鹽漠!

這地方就更可怕!

因為它其實是古代一個大湖,乾旱之後留下的遺跡,因為湖水含礦物質嘛,所以湖乾了之後,就在表面留下一層厚厚的鹽蓋,但在這層鹽蓋保護下,底層有不少淤泥,太陽就曬不到了。

所以在卡維爾鹽漠裡,就留下了無數淤泥潭。

就藏著暗中,還深不可測!

如果有人沒在當地人引導下,孤身進入這塊鹽漠,結果會怎樣?

走著走著,突然堅實的大地一軟,然後人一隻腳陷進淤泥里,但千萬別想用力拔出,因為一用力,另一隻腳所站的地面也會裂開,然後人就會非常緩慢地,一點一點被淤泥吞沒。

之後風沙吹過,帶來沙塵和鹽鹼顆粒,將所有痕跡都掃得一乾二淨。

所以外來入侵者,如果能穿過這兩塊沙漠,絕對能稱得上「偉業」,在數千年歷史中,似乎就一個人能幹到過。

誰呢?

是個阿富汗人,名叫馬哈茂德·霍塔克,1721年他率領大軍,成功地穿過了這塊沙漠,兵臨當時的伊朗首都伊斯法罕,終結了薩法維王朝。

還有個地方,也能穿越伊朗,但沒啥用。

再上圖。

看到北面的厄爾布爾士山脈和裡海之間,我用紫線標出,非常狹長的那一條綠色沒有?

這一小片地方,絕對是整個西亞的「異類」:它居然是亞熱帶濕潤氣候,非常濕潤,河道密集,一副江南水鄉的景象!

啥感覺呢?

看到沒有,當地是種水稻的!

為啥會這樣呢?

因為它北面是厄爾布爾士山脈嘛,附近裡海蒸發出來的濕潤水汽,被山脈給擋住之後,就變成雨,下在這一小片地方了。

對這塊地方,古代過這裡的遊牧民族都罵得要死,都不肯過:沒啥道路,沼澤密布,因為空氣濕潤,身上老黏糊糊地,還特會長蚊子,過這裡的遊牧民族經常還沒走出,就得瘧疾沒了。

現在伊朗對這地方進行了開發,成了它的小糧倉,還有人在迎風面的山坡上種桑樹、養蠶,搞絲綢工業。

但對打仗來說,這地方就意義不大了,因為想搞伊朗的話,還得翻越厄爾布爾士山脈,才能進入伊朗的核心地帶。

但我們都知道:在歷史上,有很多遊牧民族通過伊朗,不少還征服過伊朗,那它們是怎麼過的呢?

再上圖。

看到上面那條藍色的箭頭沒有?

這是伊朗這個國家在地緣上的唯一弱點:外來入侵者可以穿過一個叫馬什哈德的城市,這個城市在一條河谷中。

然後從馬什哈德出發,再轉向西邊偏南方向,穿過科佩特山脈的一條河谷,再沿著厄爾布爾士山脈的山麓,才能進入伊朗核心地帶。

除了那個不怕死的阿富汗人馬哈茂德·霍塔克,其它歷史上幾乎所有人,都是沿著這條路線,征服伊朗的。

說到這裡,就可以看出有個國家,對伊朗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土庫曼斯坦! 

假如土庫曼斯坦不肯放行的話,外來的力量再強大,想要搞伊朗,恐怕也會極其地困難。

你要是土庫曼斯坦人,看到這種局面,會怎麼想?

肯定是中國那句古話: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嘛!

萬一有什麼力量,想要搞伊朗,肯定先來搞它嘛!另外呢?伊朗為了防止自己被人搞,說不定會先下手為強嘛!

土庫曼斯坦是個小國,全國才600多萬,不管哪種情況發生,對它來說,都絕對是一場浩劫!

對自己處境最熟悉的,當然莫過於自己了,所以土庫曼斯坦人早早地,就想出了一招。

土庫曼斯坦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它1991年獨立,它很快就宣佈:我要成為永久中立國!

但光自己宣佈,這還不行,4年之後的1995年,它還迅速出了一記必殺招:乘著聯合國開大會之際,土庫曼斯坦要求各國承認它是永久中立國。

當時大家也沒多想,可能覺得這也不算啥事,所以當年聯合國190多個成員國中,180多個成員國投下了贊成票。

但土庫曼斯坦因為知道自己處於險地啊,光自己宣佈,聯合國大會通過,它還不放心,還不斷地強調這一點,所以知道土庫曼斯坦國歌叫啥名字嗎?

《獨立、中立、土庫曼斯坦國歌》!

歌詞不長,上面就有這麼一句:我國國旗在世上飛揚,飛揚著中立國家的象徵。

這還不算,它通過的憲法裡,也直接寫明了:土庫曼斯坦擁有永久中立國地位,永久中立是土庫曼斯坦內外政策的基礎。

怎麼說呢?

這就是小國的智慧了。

因為才過了幾年,美國就在伊朗東邊,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佔領了阿富汗全境;在伊朗西邊呢?在2003年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伊朗幾乎被美國團團圍住!

時間將近20年!

但伊朗人並不怎麼害怕,主要有三個原因。

兩個是上面說過的:

一是它整個國家,四面環山,是天然的屏障,它打出去容易,但外敵想要打進來,卻很難;

二是土庫曼斯坦早早地,就宣佈自己是永久中立國,堵死了它唯一的地緣死穴。

第三樣東西則是:伊朗非常神奇地,擁有自己的一整套工業體系!

我們都知道,一般來說,產油國往往搞不好工業,因為錢來得太快,太容易,就沒人願意在流水線上,搞加班加點,賺那種辛苦錢了。

但伊朗為啥能有自己的一整套工業體系呢?

也是有那麼一點機緣巧合。

大致是這麼一回事:從二戰結束後,當時的伊朗還是有國王的,在巴列維王朝統治下,伊朗通過出口石油和天然氣,賺到了大錢。

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就琢磨著,老是搞出口石油、天然氣什麼的,雖說賺錢,但這種錢賺得,實在是太低級了。

怎麼辦呢?

它和美國關係好嘛,就用賺來的錢,引進了各種工業,甚至包括一整套的軍工生產體系。

在當時,這種自家搞工業,也是時髦。

但絕大部分國家,基本都搞不下去,因為就算引進的工業系統再牛叉,但放在國際競爭的環境下,你還是拼不過西方那些工業強國的嘛!

所以要麼虧錢,靠國家死死撐著,要麼就直接被國際競爭給摧毀了。

伊朗這套工業體系是怎麼生存下來的呢?

本來也靠國家財政支撐不住,它快要崩了。結果就在這關鍵時刻,在1979年,伊朗發生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美國人一看,這還得了,就對伊朗搞起了全面的經濟封鎖。

伊朗人就沒辦法了,一切得靠自己了。用中國話來說,就是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了。

這就符合發展中國家,怎麼搞出自己一套工業體系的特點來了:

一個發展國家,如果一直順風順水,還有所依靠的話,那麼往往進步很慢,甚至直接就崩了,比如說阿根廷,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但被人一旦置之於死地,這個國家缺往往能被迫,激發出所有的潛能,1979年後的伊朗,面對的就是這麼一個非常凶險的情況:在它的外面,不但有美國強力封鎖,還得和伊拉克打兩伊戰爭!

伊拉克當時是得到歐美國家援助的!

伊朗呢?

處境就要苦得多了!

怎麼辦呢?

既然知道不可能有太多的外援,那它就得硬著頭皮,埋頭苦幹,哪怕再苦再難,也得發展出自己的工業體系來。

結果就是:在封鎖中,伊朗建立了一整套自己的工業體系。

整個中東地區最強大!

不光能生產輕工業產品,還能生產重工業產品,什麼煉油、鋼鐵、電力、汽車製造、機械、食品加工、建築建材、電器、化工、冶金、造紙、水泥等工業部門,它幾乎都有。

伊朗軍工產業也挺發達,從子彈、槍支、坦克、戰機、導彈、軍艦等基本上自己都能生產,不怎麼需要進口武器,還自成體系。

到什麼程度呢?

俄羅斯的工業,大家總覺得還可以吧?

去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進行了瘋狂制裁。俄羅斯人突然發現:不好!在燃氣輪機這塊,我被西方卡脖子了!

這對俄羅斯來說,這是很要命的事。

為啥呢?

因為你要搞天然氣管道,怎麼推動這些氣體在管道內流動呢?就得靠燃氣輪機,得由它來為管道里的壓縮機提供動力。

結果伊朗人說:沒事,我幫你。

於是就在去年10月,兩國達成協議,伊朗方面說它將向俄羅斯出售40台自產的燃氣輪機。

怎麼說呢?

對俄羅斯來說,和伊朗達成的這個協議,屬於雪中送炭!

但這也說明:在蘇聯解體後,在西方產品的衝擊下,俄羅斯被「去工業化」,其實也去得挺厲害的。

還有一件事,也能說明伊朗的實力:從去年開始,在烏克蘭上空,漫天飛的「小摩托」。

所以,對伊朗的實力,怎麼來形容呢?

別看在中東,有一大堆產油國,看上去挺富,甚至因為多金,被人稱為「gold大戶」,之後諧音成「狗大戶」,但它們因為沒伊朗這麼一整套工業體系,所以要是出大事的話,它們就算GDP再高,也只是一堆渣。

為啥這麼多年,在所有中東國家中,以色列人最想拉著美國動手,一起去摧毀的,就是伊朗?

就是因為伊朗的工業成體系,而且這種體系還是能自我循環的,不像韓國、日本和蛙島,看上去工業挺發達,如果它們遭到像曹縣或伊朗過去幾十年經歷過的封鎖或制裁,能不崩盤就不錯了,老百姓的日子不見得如伊朗,說不定連曹縣都不如。

到這裡,對伊朗加入上合組織的意義,大家就差不多瞭解了。

伊朗這國家,別看著除沙漠外,面積似乎不大,人口也不是很多,GDP什麼的也不搞,但它就是能成為根釘子,牢牢地釘在西亞這塊地盤上,甚至被美國人東西包抄差不多20年,都沒能撼動它。

而且歷史也不是沒給美國機會,比如說之前的魯哈尼政府,就是伊朗自1979年來最空前親美的,但美國不但沒抓住機會,還在達成核協議後,又單方面撕毀協議,再加碼制裁,把人家往死裡打,逼得伊朗人只能走向對美更強硬,這又能怪誰呢?

不過沒事,美國有個人,說他肯定能扭轉乾坤。

誰呢? 

順便說一下:他當年還當著很多人的面說,他不是80歲,而是207歲。

這牛吹得,真沒意思。

當年,在《大棋局》這本書中,布熱津斯基還說:大家不用太擔心,中俄伊聯盟這種事,只要我們美國操作得當,這種事出現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結果呢?

在外交政策經驗和基辛格不相上下的拜登操作下,伊朗將會加入上合,布熱津斯基預言的美國噩夢,也將開始。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