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從上到下一片亂

微觀系列

到今天俄烏戰爭正好滿兩年,現在對烏克蘭來說又是一大危機時刻,上一次大危機還是開戰之初俄羅斯三面出兵,包圍基輔的時候。

最近俄羅斯剛拿下「阿夫傑夫卡」,阿夫傑夫卡是烏克蘭「三大軍事堡壘之一」,另外兩個是巴赫穆特和馬里烏波爾。

阿夫傑夫卡的潰敗讓烏軍士氣掉到一年來新低,烏克蘭敗勢又現。

當你與大國作戰時一個最殘酷的問題是「容錯率」,大國的容錯率就是高,俄烏開戰初期俄軍接二連三的犯錯,導致包圍基輔失敗,十公里的裝甲部隊潰敗。

之後又爆發瓦格納叛變,普里戈津劍指莫斯科「清君側」,軍隊士氣相當低迷。

可即便俄羅斯在戰術和戰略上接二連三的犯錯,他大國的容錯率一直都在,他有犯錯的資本。

而沒有大國容錯的烏克蘭,情勢就沒那麼樂觀了。

戰爭第一年打得不錯的烏克蘭,在第二年出現了多個誤判和錯誤,其中最致命的是三大問題:

1,反攻的戰略選擇錯誤

2,將帥不和的內鬥錯誤

3,對美預判不足的錯誤

這三大錯誤導致烏克蘭面臨今天的困局,並可能將直接影響未來戰爭的最終結果。

烏克蘭的容錯率遠低於俄羅斯,他實質上承受不起這些錯誤。

先看第一個,「反攻的戰略選擇錯誤」。

烏克蘭的2023春季大反攻因戰略決策問題拖了整整兩個月,春季反攻硬生生的拖成了夏季反攻。

而在計劃裡,美國是希望烏克蘭往南打,打「托克馬克」,打「別爾江斯克」。

一旦拿下「別爾江斯克」就能切斷俄軍對克里米亞的陸上補給線,同時也能控制亞速海,攻擊俄軍對克里米亞的海上補給線。

最後再把俄國連接克里米亞的「刻赤大橋」一炸,如此一來,克里米亞陸上,海上,橋上,三線補給全斷,克里米亞就成為一座實實在在的「孤島」。

烏軍再去奪回克里米亞,就會容易得多,拿下克里米亞會對俄軍士氣造成重大打擊。

這是美國提出的計劃,但烏軍心裡想的不是往南打,而是往東打,烏軍要向東發起反擊,去打盧甘斯克和頓內次克。

但往東打實際上很難,「盧頓兩州」直接和俄本土連接,根本難以切斷俄羅斯源源不斷的補給和增援。

往東打的反攻,很容易打成消耗戰,而不是殲滅戰。

這就是烏內部的核心分歧,美國希望南攻,奪下克里米亞,方便之後的停戰談判。

可烏軍希望東進,收復所有失土,不管付出多大代價和時間。

最後搞出的結果就是,東邊也打,南邊也打,但都打不出什麼名堂。

本就有限的反攻力量,還分兵分勢了,這是兵家大忌。

至此烏克蘭的第一大錯誤已經鑄成,反攻的戰略選擇錯誤,並且由於反攻失敗,間接加速了第二個錯誤的到來。

第二大錯誤,將帥不和。

前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和澤連斯基的關係並不「美好」,兩人蜜月期很短,緊張關係倒是維持了近一年。

扎盧日內綽號「鋼鐵將軍」,是烏克蘭公認的國民英雄,在最新民調中,烏克蘭人對扎盧日內的支持度為84%,遠高於澤連斯基的62%。

換言之如果烏克蘭舉行大選,扎盧日內參選的話是可以贏過澤連斯基的,這也讓外界紛紛傳言,扎盧日內實際上就是澤連斯基最大的潛在政治對手。

並且由於成功抵御俄軍一開始的大舉入侵,扎盧日內屢立戰功,這也讓「功高震主」的言論不脛而走。

不少西方專家分析,如果澤連斯基下台了,扎盧日內就是接替他的不二人選。

但不管外界怎麼傳言扎盧日內「功高震主」,這兩人表面上還是一副關係很好的樣子。

直到2023年兩人第一次的矛盾大爆發,至少是外界可以清楚看到的矛盾大爆發,就是在我上面提的「反攻戰略選擇」上。

美國要烏克蘭往南打,拿下克里米亞。

而烏克蘭要往東打,拿下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

這裡面澤連斯基是聽美國的,是要配合美國戰略的,而扎盧日內主張往東反攻。

因為扎盧日內是一個軍人,站在他的角度要徹底解決俄羅斯入侵,就必須向東反攻,必須把俄羅斯勢力徹底趕出烏克蘭。

2023年春天烏克蘭已經積累了大量西方援助,這麼強大的力量要凝成一個拳頭去重錘烏東。

恰巧在那時候2023年4、5月,瓦格納被爆出與俄正規軍不和,普里戈津怒斥紹依古是混蛋罪人。

作為俄軍戰鬥力很強的瓦格納部隊,與俄正規軍矛盾白熱化,不正好是烏克蘭反攻解決烏東問題的天賜良機嗎?。

於是扎盧日內堅持反攻要收復烏東失地,而聽從於美國的澤連斯基則希望奪回克里米亞。

這讓本就多處不和,勾心鬥角的將帥二人,矛盾更深,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反攻失敗。

反攻的失敗,又進一步加深了兩人的不和,將雙方的矛盾台面化,政治化。

所以說這斯拉夫國家真的是「一家人」,俄羅斯這邊瓦格納內部叛亂,直接反了,烏克蘭這邊也是將帥矛盾日深,內鬥內亂,不可調和。

到了2024年,扎盧日內將被解職的傳聞已經滿天飛了,美媒甚至報道說,澤連斯基當面要求扎盧日內辭職,還承諾將給他一個「舒服的」新職位,但遭到扎盧日內的嚴厲拒絕。

烏總統辦公室甚至還出來辟謠說,沒有解職總司令扎盧日內。

但僅僅一周後就自我打臉,2月9號,扎盧日內正式被澤連斯基解職,並且扎盧日內拒絕出任總統給他安排的新職位。

澤連斯基給他安排的新職位,是英國大使,屬於一個很舒服的職位,但扎盧日內拒絕這安排,表現出了對澤連斯基的極大不滿。

拔掉扎盧日內也在烏克蘭內部引起民意不滿,超過70%的烏克蘭人反對解職扎盧日內。

但澤連斯基解釋說,「換掉扎盧日內,是為了扭轉戰局所必須進行的體系調整」。

言下之意,澤連斯基是要把烏克蘭現在越打越爛的責任,推到扎盧日內頭上。

可扎盧日內到底犯了什麼錯呢?他犯得最大錯誤是功高震主,和不服司機安排,過於有自主性。

不久後媒體又爆出更多兩人的矛盾細節:

2022年7月,俄軍猛攻利西昌斯克,扎盧日內提出要撤,但司機堅持要打。

2023年3月,在阿特木斯克,烏軍陷入苦戰,扎盧日內要撤,司機拒絕一撤再撤,理由是不能給國際上留下怯戰印象。

2023年6月在扎波羅熱,扎盧日內堅持反對「扎波羅熱大反攻」,但司機強令扎盧日內猛攻扎羅洛熱,說要打一場轟轟烈烈的「扎波羅熱大反攻」。

2024年在阿瓦迪夫卡戰役,扎盧日內要撤,保留有生力量,同時拉長戰線,司機再次拒絕,堅持要守。

澤連斯基多次直接下令干預前方司令的軍事決定,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要面子」,烏軍撤退會給西方一種避戰怯戰的負面影響,烏軍猛攻也是要給西方營造一個烏克蘭能贏的正面形象。

但澤連斯基他是幹什麼的?他是哪個軍事學院畢業的?他上過哪個戰場?

幾年前還是一個戲子,卻來頻繁干預前線將軍的決策,這屬實太荒唐,不由得讓人想到那幅名畫。

澤連斯基莫不是看過蔣介石傳?深得蔣公瞎指揮的真傳。

而2023年整體軍事失利,總要有人背鍋,這鍋司機不會背,就必然逼迫總司令扎盧日內去背。

最後烏克蘭犯下的第三大錯誤,就是對美的預判不足。

美國的政策是說變就變的,兩個月前可能還在高喊堅定支持烏克蘭,榮耀屬於烏克蘭。

可兩個月後要送給烏克蘭的援助和物資就卡在那兒出不來了。

美國對烏克蘭的「斷奶」影響重大,直接導致烏軍前線彈藥告急,武器裝備告急。

特別是像烏東那種雙方拉長戰線打的消耗戰,比拼的就是後援力量。

美國一旦對烏克蘭「斷奶」,烏軍是斷然受不住的,而烏克蘭對於美國的變臉表現出明顯的預判不足。

他可能知道美國會變臉,但沒想到會變得那麼快。

在美國內部共和黨用移民問題做要挾,逼迫拜登就犯。

拜登想通過數百億美元的「援烏法案」,但共和黨要拜登拿「管控邊境條例」交換。

只有拜登同意嚴管美國邊境,共和黨才會同意援助烏克蘭。

雖然管控美國邊境,和援助烏克蘭,是兩樁完全不搭界的事情,但這就是政治。

而在可預見的未來一年,伴隨著美國大選登場,兩黨交鋒白熱化,美國對於烏克蘭的援助會越來越少,烏克蘭的日子會越來越難。

在這背景下,又把最會打仗的鐵將軍「扎盧日內」給撤了,無疑讓未來的戰局雪上加霜。

2024一整年,對烏克蘭來說可能都是悲觀的。

不得不說司機歸根結底就是個演員,他完全不懂軍事,對政治的理解也相當片面。

他的特長是表演,是煽情,是製造輿論同情,這種人如果讓他當一個副總統,或者外交部長還行,他可以在國際舞台上充分的表演,為烏克蘭拉同情,拉援助。

但他偏偏是個總統,什麼都能管,又什麼都想管,最終就搞成現在這樣,從上到下一片亂。■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