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門店朝韓約三事 特朗普白宮坐愁城

后沙月光

2018開年以來,半島風雲可謂令人眼花繚亂,各種想不到,各種難預料,各種看不透。其中曲折離奇,已經夠寫一部章回小說了—《半島演義》。


本文題目就是古體章回目錄,類似的還有《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等等。

就在過去一周美韓動蕩不安之時,金正恩與文在寅卻毫無預警地舉行了二度會晤,地點是在板門店朝鮮一側的「統一閣」。

跟一次的拘謹和生疏相比,這一次見面,兩人還深情相擁,星辰為證,賺足了媒體版面。

如果沒有美國因素,單單讓朝韓決定半島前途的話,也許大家都會滿意,和解總比衝突好,發展總比封鎖好,想通了就好。

中國外交部再次重申了中國態度,發言人陸慷表示:中國方面堅決支持美朝首腦舉行會晤,同時希望這次會晤能取得成功,給朝鮮半島帶來和平,給全世界帶來好消息。 並強調,中國的立場是美朝首腦直接對話是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關鍵環節。

顯然這是中國對朝韓領導人再度會晤的肯定和支持,也希望美國能拿出積極態度,不要在關鍵環節上掉鏈子。

板門店二會,事先屬於絕對機密信息,媒體根本不知情,也沒有透露一點風聲。白宮事前已經到韓方通報,談不上什麼突然刺激,中國肯定也知道。

如果說金文第一次會面事前大張旗鼓宣傳,更注重形式和態度,那麼第二次會面則具有實質意義。

韓國的角色

在美國舉棋不定,態度反覆情況下,韓國的作用就愈發明顯。文在寅穿梭於兩者之間,扮演傳話溝通的橋樑。

一方面,他要向特朗普表達朝鮮方面的信息和要求,一方面要勸朝鮮多些耐心,留有餘地。儘力避免美朝新加破峰會破局。

文在寅更像一位表演者,無論他是真心想為半島和平作出歷史性貢獻,還是迫於形勢和國內政治壓力不得不為之。實際上,他並不是一位能獨立行事的領導人,畢竟美韓關係大家都清楚。

文在寅要儘力發揮韓國僅有的那點獨立性,充分利用在美朝之間的特殊地位,讓半島局勢真正緩和下來。

這次在板門店,朝韓達成了三點主要共識:
一,實現半島無核化
二,結束朝韓對峙局面,促成民間交流。
三,韓朝雙方明確引導進行朝美直接對話的必要性。
兩人具體談話內容雖然不會公開,但可以預見重點還是美朝問題。

對美國來說,半島問題,是國際體系一部份,而美國自認為,它是唯一有資格塑造國際體系的國家。

從這一點說,韓國根本無法要求美國根據韓國利益去考慮半島問題,只有當美國利益與韓國利益重合時,韓國才能發揮協調作用。

美國對朝政策包涵兩個層面:
一,朝韓兩國本身。
二,針對周邊大國,特別是中國。

根據這兩層意義出發,美國在半島表面上面臨著「朝鮮威脅」,實際上是「大國挑戰」,這種挑戰意味美國塑造國際體系的特權被削弱。

全世界各大國,包括都希望朝鮮半島能改變現狀。當然,改變現狀大家跟美國的理解並不一樣。

中國希望半島走向和平穩定,決不允許半島生戰,朝韓緩和,共同加入東北亞經濟圈,良性發展。這是中國希望改變現狀的方向。

美國改變現狀是指:顛覆朝鮮政權,擴大優勢,不排除對朝使用武力。
韓國呢?搖擺不定,文在寅擔任總統後,「改變現狀」的涵意顯然與中國期望比較吻合。但是當美國不想放棄敵視政策時,文在寅再堅持他的路線,就會變得很危險,甚至垮台。

韓國的悲哀在於,半島問題事關它的生死存亡,卻無法自己主導命運。想做為一名當事人也做不了,只能以協調人的身份遊走於美朝之間。

特朗普的進退兩難

大選之前,特朗普表達過從半島撤軍的意願,儘管退了《巴黎氣候協定》,退了TPP,承認了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還撕毀伊朗核協議……但在半島問題卻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原先,他的對朝政策是進攻型的,2017年,半島一片喊打喊殺之聲,輿論戰也到達了最高潮,後來發現根本壓不服朝鮮。

特朗普又希望中國能對朝鮮施加最大壓力,斷絕它的能源進口渠道,但是中國反對火上澆油,巧妙地避免了局面向戰爭方向走去。

2018年,特朗普在半島經常處於糾結狀態:
一,他感謝中國發揮的影響力,讓美朝峰會變得有可能。
二,從美國戰略利益出發,他又必須限制中國在半島問題發言權。

這是一種悖論,美國的這種進退兩難處境,在新加坡峰會上表現得最為明顯,白宮對外政策制定者出現了明顯矛盾。

《紐約時報》分析特朗普在24小時之內,對峰會態度逆轉的情況時指出,白宮高層無法統一意見。白宮今天否認了這種猜測,說總統班子和內閣是團結的。

實際上,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國務卿三者加上國防部長,他們對朝政策主張居然是對立的。

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在23日給了特朗普一份「敵意十足」的對朝政策簡報,帶着讓朝鮮「無條件投降」的傲慢。24日,特朗普宣布取消峰會。

而國務卿蓬佩奧(前CIA局長)已經是兩次前往平壤訪問,傾向於促成新加坡峰會,並主張對朝鮮棄核一事保持彈性政策。

國防部長馬蒂斯站在國務卿一邊,也認為用外交手段解決更為有利。

所以,用鷹派,鴿派來給白宮內閣成員貼標籤是幼稚的評論方式,他們只是代表的利益集團不同而已。半島緩和,美國將可以騰出手來,干更多的事情,特別是對敘利亞和伊朗。

輿論上來說,美國輿論將朝鮮形容成了乞求者,以棄核換取經濟援助。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朝鮮多次聲明,棄核是為半島無核化,決不是為換取美國援助。

韓國這邊也有利益集團不希望南北和解,對朝鮮進行侮辱式攻擊,在文在寅叫停情況下,仍然在輿論上製造謠言。

當朝鮮邀請中美俄英法記者見證炸毀豐溪里核試驗場時,韓國某些媒體居然說這是為了「銷毀證據」,可見他們的一慣嘴臉。朝鮮不請韓國媒體,就是因為對韓國媒體的厭惡。

再說白宮巨頭之間的矛盾,如果特朗普不及時統一對朝政策,他會越來越被動,出錯的風險就越來越高。

特朗普如果確定舉辦新加坡峰會,就必須保證美國在這一階段不能做出敵視朝鮮的行為,韓美軍演已經是個教訓。問題是,美國國會建制派的反對聲浪會很高,因為這關係到美國對東亞局勢的主導權。

特朗普如果放棄新加坡峰會,政治上也會相當難堪,一扇好不容易打開的大門被關上了,他心裡美滋滋在盼望的「和平獎」飛了。

坐困愁城,何嘗不是自找的?

在親美分子眼裡,特朗普無論做什麼都是無比正確的,答應會面–美國勝利了,取消會面–美國又勝利了,再答應會面—美國還是勝利。還說朝鮮急需會面,所以特朗普說不見面,朝鮮就竭力挽回,朝鮮要是在24小時內就能改變特朗普政策,那美國還是美國嗎?

會面又不是帶女兒相親,政治上來說,不存在誰求誰的問題。事實上,朝美峰會,不是朝鮮能求出來的,直接了當地說,朝鮮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從1950年到今天,朝鮮半島局勢變化,也折射出中美兩國在實力對比上的變化。特朗普扭扭捏捏,進退兩難,不正反映了美國在全球政策上的尷尬表現?

惡人自有惡人磨,好人還遇好人救!■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