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偷渡案看2019年中國人生活水平在全球位置

寧南山

10月23日,39個亞洲人偷渡死亡在冷藏車的事件震撼了中國和英國,最初的報導是說這些都是中國人,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人並不是中國人而是越南人,並且到目前為止,國內沒有任何家屬發聲,倒是越南家庭在不斷報案家人失蹤,是中國人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相信過幾天就會完全確認。

說實話,剛開始看到報導說39個死者全部都是中國人,我是有點吃驚的,

因為正常來說,按照數據推算,一旦人均GDP差距縮小到四五倍左右,從中國偷渡出去打工在經濟上就不太划算了,大陸和台灣就是很好的例子,十幾年前台灣新聞上大陸偷渡客可是熱門新聞,台灣還因此建了很多收容所專門收容大陸偷渡客,然而到2010年偷渡新聞就已經很少出現在台灣的媒體報導裡面了,偷渡基本停止了。

當時大陸和台灣的人均GDP對比就是四倍多(4524.06 USD 對比19261.67USD)左右。

來源Source: 台灣海洋委員會海巡署

而中國和歐美日發達國家比較的話,2018年中國人均GDP是9635美元,今年預計差不多1萬美元。

而發達國家的人均GDP門檻是2萬美元,我們把對比的標準提高點,按照發達國家人均4萬美元計算好了(日本2018年就是3.9305萬美元),差不多就是我們的4倍。

大約四倍左右的人均GDP倍數,那麼現在中國人偷渡去發達國家顯然就不那麼划算了。

歐美日發達國家普通人的收入中位數,換成人民幣的話差不多就是1.5萬-2萬一個月,例如隔壁香港人2018年月薪中位數就是1.75萬港幣,差不多1.6萬人民幣。

在歐洲,英國是收入還可以的國家了,2018年人均GDP 4.256萬美元,是中國的4.42倍,下圖是我從英國統計局官網找的資料,2018年周收入中位數收入是569英鎊。

按照今天的9.12匯率再換算成月薪,也就是大約2.08萬元人民幣一個月。

我們假設打黑工能夠達到英國社會的中位數水平(當然黑工能不能拿到這個錢是值得懷疑的),那麼月入就是2.08萬人民幣,一年二十多萬人民幣,看起來似乎還可以,然而付出的代價卻非常高,

一個是高額的中介偷渡費,導致頭兩年基本要用來還債,而一旦不小心這兩年間被警察查到並且遣返,那就完全白幹了。

一個是勞動風險,打黑工意味着缺乏議價能力,有可能會遭遇超低薪水,超長勞動時間和拖欠工資,尤其是當地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找工作更沒有那麼容易,偷渡者被僱主欺負的新聞並不鮮見。

一個是物價成本,一年掙二十多萬,但是當地物價更高,即使在吃和住上面省吃儉用拚命省錢,萬一生病又是高額支出,歐美日發達國家如果沒有醫保,是不存在國內看個感冒幾十元就能搞定的好事的。

一個是情感成本,你沒有身份是沒有辦法坐飛機回國的,只能黑在當地長期不回家,那麼準備幾年不回國呢?三年是肯定不夠的,剛剛把債務還清沒多久,五年也是不夠的,攢的錢還不夠多,那麼準備八年甚至十年不回家?二十多歲出去打黑工,一直不找對象結婚?

最後是機會成本,這個更為重要。

人均GDP一萬美元只是中國全國平均水平,如果願意離開家鄉提高收入,完全可以到國內收入比較高的大城市打工,像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人均GDP已經2萬美元,已經接近了希臘,葡萄牙等入門級發達國家的水平,已經進入發達國家人均GDP的門檻了,你在北上廣深送個外賣,好好幹5000-1萬元的月薪也是可以達成的,還不用支付任何偷渡費用,想回家也就是坐個高鐵,平時的打折機票幾百元人民幣,比從歐美飛回國便宜多了,更何況國內薪水還在漲,出去十年付出太多,回來一看滄海桑田。

也因為此,在中國和發達國家收入差距大幅減少的的情況下,國內的各種非法出國勞務中介,要想吸引國人出國務工,也就是必然誇大國外的收入水平,只要百度「出國勞務」,「出國務工」就能發現大量這樣的內容。

就在這個月(10月),我在某音上關注的一個國外的視頻博主,就提到有粉絲私信她,說有中介講只要1.98萬人民幣的中介費,就可以安排在歐洲某國拿大約3.3萬人民幣一個月的收入,而這個博主也很斬釘截鐵的說這是不可能的,不要上當受騙。

我們要牢牢記住,歐美發達國家的普通人收入中位數水平,普遍就是一個月1.5萬-2萬人民幣,你看到的出國勞務中介,幾乎所有的廣告都是必然月入在2萬以上,3萬以上,這是高於當地中位數水平的,這要打個大大的問號,更何況小型公司是基本在歐美日拿不到工作簽證的名額的,千萬不要輕易的就支付動輒數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中介費。

這一篇文章,是想釐清一些基本事實。

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在世界到底是什麼水平?

在上一篇文章裡面,我列舉了全球有希望在未來二三十年進入發達國家的潛力股國家,通過排除法的形式,我們也發現了,在全球被CIA(中央情報局)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雙重認定的30多個發達國家以外,未來僅有中國,匈牙利,波蘭,巴拿馬四個國家有比較穩妥的希望邁入發達國家行列,其中巴拿馬的人口僅有393.5萬人(2016年7月統計),還沒有香港,新加坡人口多。

也就是說,總體來講,現在的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在全球看來僅次於發達國家,

在發展中國家屬於第一流水平,實際上,不少國人出去旅遊之後發現,有的所謂的發達經濟體,也就是在發達經濟體中處於入門水平的國家,會讓人產生一種「原來生活水平也不過如此,並沒有感覺比中國好多少,很多地方還不如中國」的感覺。

也就是說,我們要有信心,中國國民生活水平僅次於發達國家,但是又領先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其他少數三四個國家一起位於全球發展中國家最高生活水平狀態,是中國國民生活水平在全球的基本情況,這是符合事實的。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能經常看到各種文章,列舉一些數據,例如

  • 「只有1.3億中國人有護照,只佔人口9%」
  • 「10億中國人沒有坐過飛機」
  • 「賣便宜貨的拼多多銷售火爆逆勢崛起」
  • 「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過3000元」
  • 「中國人僅4%具有本科學歷」

然後說「這才是真實的中國」,「中國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但還應看到,中國人遠沒有那麼富裕。數字是真實的,也是殘酷的。」

以上都是2018-2019年我看到的一些文章裡面的摘抄出來的,說實話,我是挺擔心年輕人看到這些東西的,會不會對年輕人產生誤導,產生一種「原來我月入3000元在中國人中還算不錯」的感覺,從而削弱向上的鬥志。

今天我們就分析下這些數據,來回答為什麼這些數據無法撼動「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發達國家,和少數幾個國家一起位居全球100多個發展中國家最高水平,並且是未來二三十年最有希望躋身發達國家行列的侯選國」的事實。

就以我們經常看到的只有1.3億中國人擁有護照,不到人口的9%為例子,

實際上呢,對於數據我們要知道,有一種數據是屬於區間性的或者說是臨界性的,也就是說,一旦過了臨界點,就會出現大幅度增長。

舉個例子,假設一個部門月薪5000-8000元的人數為10人,

月薪8000-10000元的人數為2人,隨着部門宣布全員加薪10%,導致有4人跨過了8000元月薪這條線,就會讓月薪8000-10000元的人數從2人增加到6人,猛增200%,遠遠超過部門10%的收入增長幅度。

我們先看第一個數據:

護照擁有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旦中國國民的收入跨過某個臨界點,那麼申請護照想出國旅遊的人數就會大幅增長。

我們很容易查到這個1.3億人擁有護照的數據,是2016年底的數據,《人民日報 》在2017年02月07日報道,「日前,記者從公安部獲悉:近年來中國內地居民出入境人數逐年遞增,2016年內地居民有效的因私普通護照持有量已達1.29億本,旅遊目的地國家達153個」。

按照2016年底全國13.8271億人計算,擁有護照的人中人口比例為9.33%。

有意思的是,我在網上找到的2018年旅遊報告,裡面說2018年全國護照擁有人數是1.29億人,把2016年的數據當成了2018年的,可見做這個報告的作者有點不走心。

而根據新華網2019年9月26日的報導,到2019年底中國擁有護照的人數就會超過2億人,如果按照14億人口計算的話,將會佔總人口14.3%。

也就是三年時間,護照擁有人數上升了55%,遠遠超過GDP增速。

預計2020年底將會有2.4億人擁有護照,那就是佔人口17.1%了。

當然了,這麼一看好像比例還是很低,那麼我們就和美國比較一下好了,下圖是美國的護照持有人數佔人口的比例,中國今年底比例為14.3%的話,相當於美國1996年(13%)到1997年(15%)的水平,明年底中國達到17.1%的話,相當於美國2000年(17%)的水平。

另外美國到2017年,全體美國人擁有護照的比例為42%,也就是大部分美國人也是沒有護照的。

很多東西,我們想當然的認為發達國家的國民肯定是覆蓋面100%,其實這是錯誤的,大部分美國人也從來沒有出過國,儘管美國人收入可是世界前十,人均6萬多美元。

同樣的還有日本,大部分日本國民也沒有護照,從未出過國,是不是很意外?

發達國家裡面,倒是歐洲發達國家護照持有率較高,不過他們國家小,出國和我們出省一樣。

例如根據BBC的報道,2011年,居住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居民有76%擁有英國護照,其餘還擁有其他國家護照,只有17%的人完全沒有護照。

“In 2011 – when the last UK census took place – 76% of people in England and Wales held a UK passport. Only 17% had no passport at all.”

我們再看第二個數據:「10億中國人沒有坐過飛機」,這個數據是估計值,但是我認為大致是準確的,因為2018年全年中國民航運輸旅客人次為6.1億人次,考慮到有的人是乘坐往返的航班,還有境內的外國人士,以及有飛行多次常旅客,因此實際乘坐人數估計差不多2億人,考慮到歷年乘坐過飛機的人數,因此14億中國人有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這個估計值並不離譜。

然而當我們看數據的時候,要做以下幾點:

國際橫向比較,根據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2019年8月1日發布的數據,2018年,全球總計44億人次旅客搭乘飛機出行:

亞太地區市場份額高達37.1%(旅客達16億人次,與2017年該地區客運量相比,增長了9.2%);

  • 歐洲地區市場份額達26.2%(旅客達11億人次,比2017年水平增長6.6%);
  • 北美地區市場份額達22.6%(旅客達9.894億人次,比2017年水平增長4.8%);
  • 拉美地區市場份額為6.9%(旅客達3.022億人次,比2017年水平增長5.7%);
  • 中東地區市場份額為5.1%(旅客達2.242億人次,比2017年水平增長4.0%);
  • 非洲地區市場份額為2.1%(旅客達9,200萬人次,比2017年水平增長5.5%)。

我們可以看出,全球航空運輸市場高度集中發達國家+中國,光是歐洲+北美+中國就佔了全球62.66%,再加上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澳新,肯定超過全球70%了。

中國2018年的旅客運輸人次幾乎等於中東+非洲+拉美之和(6.184億人次),而中國的人口則比他們的總和少的多,可以說完爆全球發展中國家,今年預計還會超過這三者之和。

另外一個不能忽略的因素,中國高鐵全世界最發達,佔了全球的70%以上,美國就沒有高鐵,歐洲雖然有但是也不如中國密集,歐洲人很多情況下乘坐火車實在是太慢。

高鐵極大的分流了飛機客流,而並不是因為一定就是坐不起飛機。

我從深圳到長沙,武漢,貴陽,廈門等城市,從來都是坐高鐵,除非買不到票,又快又便宜,還不晚點,我為什麼要坐飛機呢?

而另一方面中國機場建設相對滯後,中國很多城市到現在還沒有通航機場,而一旦機場開通,都會出現乘坐飛機人數大幅上升的態勢。

根據中國民航出行數據研究中心的數據,

2018年中國國內出行人數同比增長最快地區統計,前三位均為2017年新增設機場所在地區。如2017年貴州遵義茅台機場開通,2018年由貴州省茅台鎮出發的人數同比增加855%;2017年黑龍江省黑河市五大連池機場開通,2018年由五大連池出發的人數同比增長超806%。

所以沒有坐過飛機不等於一定坐不起飛機,而是因為高鐵的分流,以及可能是因為機場基礎設施沒有跟上。

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人乘坐飛機的人均次數在發展中國家中仍然是領先的。

其他類似的還有「賣便宜貨的拼多多銷售火爆逆勢崛起」,這和「中國只有1.3億人有護照」,「中國有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是類似的,說明中國還存在大量低收入低消費人群,而這個「低收入低消費人群」現象,在全球所有國家都存在,無非發達國家比中國少些,發展中國家比中國多些。

以拼多多為例,如果拼多多在中國能夠崛起,那麼說明其在其他發展中國家同樣也會有很大機會,因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消費水平還不如中國。

隨便做個猜想,像南非,俄羅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泰國,越南,菲律賓這些國家的消費者,也能夠通過網絡購買到非常廉價的商品,即使有可能有假貨,你猜他們會不會願意承擔這個風險去購買?

另外,還有人認為拼多多火爆是消費升級的表現,認為拼多多上的商品雖然有假貨的詬病,但是總體而言已經比鄉鎮和城市郊區小賣部和集市賣的東西品質要更高了,更何況拼多多本身也在用技術加強管控,相比拼多多而言,鄉鎮和城市郊區小賣部和集市才是低品質無質保假貨的最大來源地,在那裡購買紙抽,母嬰用品,女裝,電器等都並沒有那麼讓人放心,拼多多的出現很好的滿足了客戶需求。

這個就不展開討論。

在發達國家,同樣存在大量低收入低消費群體,參考美國黑色星期五(美國版雙11)的時候,普通消費者的瘋狂程度即可。

在油管(YouTube)上可以找到不少美國消費者在黑色星期五因為爭搶廉價打折商品,而互相推搡,辱罵,搶奪甚至大打出手的視頻,例如下圖就是我隨手在油管上找到的消費者因為爭搶有限的打折商品而互相鬥毆的視頻截圖,注意背景上的大量特價商品價格低於10美金的廣告。

我們在看待中國問題的時候,往往缺乏橫向比較的思維,因為我們經常性的默認國外肯定就沒有這個問題,或者國外在這個問題上做的肯定比中國好,典型的就是我們萬萬沒想到美國人和日本人大部分也沒有護照沒有出過國,另外默認國外似乎就沒有低收入低消費人群,實際上全球大部分貧困人口都在外國,而不是在中國。

我們再看第三個數據:中國僅有4%的人有本科學歷。

2018年底中國人口數量為13.9538億人,4%就是5581萬人有本科學歷,其實現在已經不止這個數了。但是我想說,年輕人看這個數據毫無意義,因為主要是和同齡人競爭。

按照全年齡段來計算國民受教育程度是無法反應快速發展國家的情況的,

要知道,中國1949年建國的時候人均壽命只有35歲,80%以上是文盲,按照全年齡段計算受教育程度當然吃虧,你把四五十歲以上的幾億跳廣場舞的大媽,公園大爺,農村老人都算進來,比例自然很低了。

我們要看在年輕人中的本科比例。

2010年,全國本科招生人數為351萬人,而1991-1993年三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為2161萬人,因此本科比例為16.24%,排除誤差也就是基本在15%以上了。

2018年中國普通本科招生422.16萬人,而對應1999-2001年的三年平均出生人數為1763萬人,比例為23.9%,考慮到各種誤差也至少在20%以上的水平,

注意這只是本科,專科生也是高等教育,中國2018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超過48%了,這在全球已經是非常高的水平了,這才是中國年輕人的常態。

作為年輕人,你其實主要是和自己的同齡人競爭,那些四五十歲年紀以上的大爺大媽,學歷高不高是不是本科對你也沒多大意義,頂多就是素質不高,來個公交車佔座,跳舞佔籃球場之類會影響你。

還有就是「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過3000元。」

這個又是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含義搞錯的典型例子,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4336元,增長8.6%,人均每個月就是2028元,然而什麼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呢?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收入。

你繳納的個稅以及社保,顯然不屬於你的可支配收入,而中國2018年的社保和個稅基金收入就高達六萬多億人民幣。

其次是家庭所有人一起計算,包括全職媽媽,老人,小孩和失業人員。

最後這是國家統計局通過對16萬戶家庭抽樣調查得出的,而這個調查會以獎勵的方式鼓勵家庭進行記賬,因為獎勵對中高收入家庭吸引力不高,所以有的報告裡面會認為對中高收入家庭的調查可能存在涵蓋不足的情況。

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028元,每個家庭3個人反算,每個月家庭總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2028*3=6084元。

注意這個是扣除繳納的社保和個稅之後的收入。

當然我們還要考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084元是包括醫療報銷和老人的養老金等轉移性收入的。2018年全國社保支出為4.873萬億元(主要為養老金),對應的這部分也算在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裡面。

但是另一方面,2018年全國家庭就業人口及其單位繳納社保+個稅有6萬多億元,超過了家庭獲得的4.873萬億元養老金和醫療報銷等收入,換句話說家庭就業人口繳納的社保和個稅,比家庭里的老人獲得的養老金和全家獲得的醫保報銷收入要多。

因此相互抵消后,2018年家庭可支配收入中位數還是高於6084元的,我們就先暫時按照6084元算,這樣算保守點。

我們再查詢2018年末中國的就業人口為7.7586億人,而總人口是13.95億人,就業人口比例為55.6%。按照每個家庭大約3個人,就業人口就是1.668人。

所以就業人口每個人月收入中位數為6084/1.668=3647.5元,而實際上,就業人口中位數收入是高於這個數的。

所以暫時認為一個正常工作的中國人,中位數收入應該在3500-4000元之間。

我們把這個推算的數字和官方的對比下,

2018年8月31日,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由於中國把個稅繳納基線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修法后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佔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將由現在的44%降至15%。

也就是說,在2018年扣除社保之後到手超過3500元的人佔中國城鎮就業人員的44%,而中國就業人員大約55%在城市,因此全國至少就有24%就業人口的收入到手超過3500元了。

注意以上只是正常上班的工資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只佔中國國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3%(2017年數字),其他還有很多人並不是普通上班族,還有經營性收入(路邊攤,商店),財產性收入(房租,存款利息),以及兼職收入(代購,滴滴,微商,直播),實話實說這些收入的個稅繳納情況很差。

因此推算中國就業人口收入中位數在3500元以上,跟上面的結論是一致的。

另外非常非常重要,人均可支配收入只計算連續和相對穩定所得,偶然所得是不會計算在內的,比如賣房所得,得到的一次性賠償例如拆遷款,彩票中獎,結婚禮金等,都不會計算到人均可支配收入裡面。

最為典型的,前幾年的全國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全國上千萬戶的家庭獲取了大量的拆遷收入,這個並不能算進可支配收入裡面,我在之前的文章裡面提過,我家也是受益者,縣城老房子作為棚戶區改造拆遷得到了二十多萬人民幣的賠償,是我父母人生中最大的一筆收入。

另外中國城市居民賣房所得的收入也不算入可支配收入,而這個實際上中國大批居民收入的一大來源,甚至對很多家庭可以說是家庭歷史最大的一筆收入。

另外中國國民對薪資的感受程度也是可以反應社會實際情況的,在中國電子行業代工大廠就存在3000元—4000元效應,

像富士康每年淡季時月收入低於3000元,也就是月入只有2000多元時,儘管基本上包吃住(住宿和食堂很便宜),也不怎麼加班,但是仍然會迎來普工離職高峰,即使在河南富士康也是如此。而在旺季月收入高於4000元人民幣時,則離職現象就比較少了。

說明普工們的感知是,3000元以下的薪資是顯著低於社會普遍水平了,因此必須通過離職尋求更高的收入。

因此我們在工作的國民中位數收入(包括工資,利息,兼職,房租,代購等)在3500-4000元左右是比較靠譜的。

所以現階段,作為普通的在工作的中國人,應該把月收入超過全國中位數3500-4000元,姑且算作4000元作為目標。如果在城市裡面,那麼中位數還會高於這個值。

注意這個收入不只是工資,存款利息,兼職收入等各種也算在內了。

至於「中國人月入只有2000元」,「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過3000元」之類,我們只需要記住這不是事實就好了,如果你是年輕人,你還真以為月入2000元收入還可以,

或者以為月入3000元就超過一半的中國人,這會拖累你進步的步伐的。

另外,中國就業人口月薪4000元的中位數,差不多是發達國家水平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這個判斷從橫向對比上也是成立的,因為中國人均1萬美元的GDP就差不多是發達國家典型水平4萬美元的四分之一。

像英國2018年人均GDP 4.256萬美元,是中國的4.42倍,而英國人中位數收入大約2.08萬元人民幣一個月,按照和人均GDP同等倍數算的話,中國人均月收入中位數應該是2.08/4.42=4705.9元,當然中國處於投資積累階段,分配到個人的收入比例稍微低點,那麼中位數在月入4000元人民幣左右這個推斷也是合理的。

本文在釐清基本的事實同時,同時也希望樹立一個基本的觀念,我們在看待中國的發展和問題的時候,必須要樹立橫向比較的概念。這樣才更可以更為客觀的看待事物,做得好不好,比一比就知道了。

長久以來在中國國民中形成的一個思維定勢,就是,如果這件事情中國做得不好,那麼國外一定做得好;如果這件事情中國做得好,那麼國外一定做得更好。

而現實中的世界卻是:如果這件事中國都做得不好,那麼往往大部分的外國也肯定做得不好;如果這件事中國做得好,那麼往往大部分外國沒有中國做的好。

不管是基礎設施,教育水平,科技實力,政府效率和廉潔程度,貧富差距,產業發展水平,國民素質等等都是如此。

在之前的文章裡面我也寫過,提起中國人的國民素質,中國老百姓往往腦海裡第一浮現出來的是中國人素質低。而提起外國人,中國老百姓則往往腦海裡第一浮現出來的是「高端人才」,「素質高」。

其實在現實中,中國國民素質是優於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也就是比絕大多數外國人要好。

以來華外國留學生為例,在華學習人數不過區區50萬人,而且是本科,碩士,博士高學歷人士為主,然而我看過的新聞報導,就有:火車霸座,在大街上違法騎行還公然推搡警察,逃票,夜晚大聲喧嘩,地鐵吃東西,地鐵脫鞋,地鐵一個人躺幾個人的位置,性騷擾女生被遣返,組隊偷竊東西,課堂上講經,打車不給錢,謊稱自己來自英語國家欺騙學生家長當外教,非法打工…..

你會發現,在部分中國人中存在的素質問題,即使在國外高學歷人士中一樣存在,而且也為數不少。

一橫向比較,自信心往往就出來了,對世界的認識也就更加客觀了,也能衝擊和瓦解我們頑固的外國好中國差的舊有觀念,是我們需要養成的思考習慣。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