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協議中國除笨有精

盧永雄

中美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有趣的是雙方都有輿論針對本國讓步太多。美國有反華議員質疑特朗普向中國投降了,而內地亦有網民認為中國為何要買這樣多美國貨,讓步太大。

看協議其實兩國各有讓步,以中國為例,主要是以2017年的貿易基礎,未來兩年每年增購1000億美元的美國貨,換取美國就將9月加徵的商品(大約1200億美元)的稅率由15%降至7.5%。

有些人話,中國蝕大底,要買這麼多美國貨。我就覺得這種評價有些天真,無論如何美國仍是世界第一大國,現在她行到中國門口,要逼中國買嘢,正如強盜臨門,你想寸步不讓,對方就鳴金收兵?要客觀看中國的讓步是否過多,現在看來中國在關鍵部位企硬了,包括:

第一,中國買美國貨,並無月度的購買數量。聞說雙方在10月達成原則性共識之後,為何再拗了兩個月才達成協議,其中一個關鍵是美方要求,中國訂出每月增購美國貨的數額,那個月不達標就重啟制裁,中方堅拒這個要求,認為不合理,會減低中國購買美國貨的靈活性。

第二,中國未承諾徹底改變國企的制度,聞說雙方貿易談判的爭議焦點,是美國質疑中國大量補貼國企,對美國企業構成不公平競爭,認為中國要徹底改變這個制度,中方就認為改變這個制度,等於顛覆中國的經濟結構,所以堅拒接納,結果雙方並無提及這一點。

第三,中方未承護讓美方人員進駐中國的部門。據說美方一直堅持的執行機制,除了若中國違約,美國就單方面向中國制裁之外,還要求美方派人員進駐中國的部門,去監察協議的落實。中國認為此舉侵犯主權,現時的協議亦無這種安排。

從以上三點來看,中國的談判團是守住底線,願意在購美國貨上作出更多退讓,但就不願意在根本方面作出過多承諾,所以美國獲得的只是一個買賣協議,而不是一個根本逼到中國舉手投降、大力銼傷中國發展的貿易協議。

可能仍然有人覺得中國要每年買多1000億美元的美國貨,數量太多,這比去年5月時傳聞中國願意多買700億美元美國貨更多。但估計每年增購1000億美元美國貨中,有一半是轉移貿易,意思是中國本來從其他國家購買的東西,轉移向美國購買,例如減少從中東購買原油,減少從南美購大豆,減少從澳洲購買牛肉,有部分國家非常親美,在中美貿易戰期間,對中國都不太友好,買少一些他們的貨品,多買一些美國貨,這種轉移貿易,可以「報答」這些國家親美的態度,而中國實質上不會花多一分一毫。

假設中國真是額外從荷包中攞多500億美元來買美國貨,這些貨都不是白買,假設商品價值本來佔了三分二,中國買貴了三分一,其實都是每年多花170億美元一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有3.1萬億美元,一年百幾億的淨付出,如果可以換取貿易上比較和平的環境,仍是化算的事情。

美國硬逼中國多買美國貨,扭曲了國際自由貿易關係,短期獲利益,長期則要付出很大代價。美國的干預會鼓動佷多美國農民,以至能源公司加大投資,滿足中國的新需求。本來應該轉型的,並沒有轉型,令本來無效的產能保留下來,更依賴中國市場。到三、五年後兩國如果再反面,中國一撤銷這些購買,美國國內的產業崩潰效應就會相當大。

掉轉頭來說,中國接受知識產權、開放市場上的改革,這正正是中國需要的。回顧中國入世後,家電行業開放得多,汽車行業開放得少,結果家電行業競爭力大得多,就知道保護性的結構,對中國經濟發展並不有利。加速開放,正是令中國產業提升的好機會。

總的而言,協議短期對美國有益,長遠而言,中國除笨有精,可說各取所需,並不是一面倒的協議。■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