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撕裂不應成為香港社會的未來

有里兒有面

特區政府取消了大年初二煙花匯演,原因是社會仍然有不穩定因素,對公共安全構成威脅……此舉真是讓人唏噓不已。持續7個多月的修例風波給香港社會造成的打擊和傷害是多方面的,以至於連一年中最看重的春節也不能倖免。仔細審視現在的香港,從肉眼可見的市容瘡痍、遊客凋零、店鋪蕭條,到背後的失業人口激增、意識形態割裂、自殺率飆升。難怪媒體會這樣評價:東方之珠的盛景已難再現!香港的明天將何去何從?

新年新期盼,新年新展望,但此刻有理哥無法為大家描繪一個未來香港的「美麗願景」,(因為現實很殘酷)但可以為大家呈現一個正在走向衰退、正在發生撕裂的香港社會。

衰退

修例風波對香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國際形象均造成了嚴重影響,全社會都在「埋單」。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顯示,香港經濟活動顯著轉弱,2019年本地生產總值(GDP)將收縮1.9%。同時,香港局勢已嚴重侵蝕國際投資者信心,有國際評級機構甚至發出預警,持續的遊行示威活動和暴力衝擊事件使香港經濟活動無法正常進行,香港的評級可能受到影響。而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去年底的發言也印證了這一點:預料香港第4季度經濟繼續負增長,特區政府帳目亦會「見紅」(赤字),是15年以來首次。

從經濟層面看,修例風波對香港零售業和旅遊業的打擊無疑是首當其衝的。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2020年1月3日公布的數據,2019年10月零售業創下了24.4%的歷史最高降幅,2019年前11個月,香港零售業總銷售額比前一年同期下降10.3%。
有報道稱,受影響最大的是珠寶、手錶和貴重禮品等奢侈品,銷售額下降高達43.5%;其次是藥品和化妝品,降幅為33.4%。百貨公司的商品銷售額也下降了約33%。究其原因,是作為香港本地第二大產業的旅遊業,有很大一部分是”商業購物游”,遊客的人均消費特別是奢侈品消費十分高,旅遊人數的多寡直接反應在商品銷售額上。

據統計,香港每年接待的遊客總量,是其居住人口的十幾倍。而現在,香港的入境人數已經被腰斬,因此香港的零售業也連帶受到了嚴重衝擊,預計直接銷售損失達數十億美元。 

據香港《南華早報》的報導,一位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零售額持續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抗議活動變得極端暴力,這嚴重干擾了旅遊和消費相關活動並進一步抑制了消費情緒。他說:「零售業的近期前景依然取決於本地社會事件如何演變。因此,結束暴力活動、恢復社會秩序對零售業乃至整個經濟的復蘇至關重要。」

來港遊客的大幅減少成為了香港經濟陷入蕭條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旅遊業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表示,受暴力示威影響,訪港旅行團的數目已近乎於無,不少旅行社已暫停營運多個月。他相信在新年後將有更多旅行社會暫停營業、甚至會倒閉。據香港《東方日報》1月14日報導,剛過去的2019年12月,酒店平均入住率約六成,比2018年同期下降33%,房價按年下跌47%,整體而言酒店平均收益按年下跌65%。

不僅是旅遊業,航空業同樣備受衝擊。據媒體報導,國泰港龍航空公司表示暫時沒有計劃裁員,但推出無薪假期。而經營港澳間往來的噴射飛航(快速客運渡輪)的信德中旅船務管理公司發出減薪通知,要求員工16日簽署同意書,否則視為離職。勞工界議員何啟明直言,這次減薪事件是「2020年的第一滴血」。

眾所周知,零售業和服務業是香港消費兩大支柱,且雇傭大量基層人士。根據去年12月的調查顯示,6月份已有97%的零售公司虧損,其中90%的公司虧損程度在中等以上,57%的公司嚴重虧損。

去年底,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特區政府官網發文指出,9月至11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3.2%。但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的失業率進一步上升至5.2%,創下3年以來的高位。餐飲服務業的失業率更升至6.2%,創下8年來最高位。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有至少12萬人失業。粗算下來,以全港約250萬個家庭計,約每20個家庭就有1人慘「被失業」。

可以預見,如果風波長期持續下去,暴力示威不斷升級,香港將出現裁員潮和歇業潮,失業率還將繼續飆升。當然亂港分子的「傑作」遠不止於此。

且看香港警方公布一組數字:修例風波至今,暴徒毀壞的鐵欄長度達52.8公里,可由石澳連至機場;掘起的地磚達21800平方米,可以鋪滿三個政府大球場;暴徒投擲的汽油彈達5000個,連同檢獲的10000支汽油彈,以每10秒扔1支計算,需要27小時才能扔完。

這組數字背後折射出民生的災難。據統計,修例風波以來,香港公共服務方面造成的損失巨大。僅以港鐵為例,據《橙新聞》12月5日報導,港鐵發公告稱,風波期間,車站及設施被損毀和破壞造成16億港元損失。人們在香港的大街上經常可以見到自動提款機被破壞,交通標誌遭到破壞,交通要道被設障攔截。暴徒瘋狂的行徑致使交通停擺,公司停業,學校停課。人們被迫減少外出社交,取消特別活動,夜生活驟然冷清,商業活動絕跡,使得幾代人積累的成果被消磨,城市發展的腳步受阻滯。……昔日閃亮的「東方之珠」被暴力蒙上了一層陰影。

撕裂

據《香港商報》稱:修例風波以來,香港經濟、民生工作幾乎處於停滯,泛政治化氛圍則更加激烈。的確,目前的香港社會中,各種撕裂情緒非常嚴重,從意識形態,到生活購物,從政治訴求,到個人好惡,都強迫人們站隊,都要強行做出選擇。

修例風波引發的政治對立使得社會撕裂進一步加劇,這種撕裂蔓延到經濟領域,亂港分子人為劃分「黃色經濟圈」和「藍色經濟圈」。人們的日常生活、購物漸漸被政治裹挾,包括在消費時要考慮該食肆或商家的政見,於是出現了受亂港分子力捧的「黃店」和遭其抵制、甚至「裝修」的「藍店」。

很多商家為此非常煩惱。亂港分子通過挨家挨戶詢問店鋪是否支持「反修例運動」、所謂的「五大訴求」、「解散重組警隊」、是否想加入「黃店」等問題,並許諾入圈後可以增加客源,店主迫於壓力只好點頭,「被加入」「黃店」名單。

其實「黃色經濟圈」概念一經提出,就遭到各界的質疑。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認為「黃色經濟圈」只會令市民受損;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助理講師阮穎嫻質疑「黃色經濟圈」是「妨礙到他人做出選擇」。

就像前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雷鼎鳴所說:這構思的一個問題是扭曲了價格機制,削弱了價格引導資源配置的功能。在市場經濟中,推高價格,顧客仍可能願意購買,因為他們相信質量改進了。但加入「黃色經濟圈」的商戶若是要繳付費用,那麼最終產品的價格是要上升的,但顧客得到什麼呢?

而且「黃色經濟圈」無法自成體系,無法做到「自給自足」。目前在香港的商界中,偏藍的應該比偏黃的多,黃店也要租藍業主的鋪,買來自內地的原材料,用藍店提供的服務。示威者呼籲抵制政治對立者經營的生意,會激發社會矛盾,令商家之間變得更為撕裂,最為嚴重的是破壞了香港的營商環境。

由於沒法帶來實際的經濟增益,這種撕裂的經濟形態很難長期持續。據香港《文匯報》披露:近日不少「黃店」最終敵不過經濟不景的大氣候,走上結業的末路,其中「黃店」千房大阪燒已貼出結業通告。有網民表示:單靠「黃色經濟圈」作宣傳噱頭不靠譜,遲早倒閉;也有人歸究是黑衣暴徒以近乎黑社會收保護費的勒索制度,向「黃店」苛索「抗爭」捐款,把「黃店」趕上絕路。

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健波的話道出了問題的實質:其實真心為香港好,應該推動共融。香港人根本都是一家人,任何將香港人分裂的行為都不應該支持。如果為了做多點生意,參與撕裂香港的行為,真的沒有良心,亦不會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一直以來,香港都是一個包容、開放、友善的城市,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中西不同價值觀、不同意識形態和多元文化在此地交匯、融合、發展。與此同時,各國領事館、商務代表處和披着國際非政府組織外衣的反華機構雲集,居民構成成分複雜,大眾輿論也經常被不良媒體所誤導。以《蘋果日報》、《壹周刊》為首的黃媒大量刊登內地負面新聞,而特區政府教育部門又沒有及時對青少年開展中國近代史和愛國主義教育,客觀上造成了香港一部分年輕人對中華民族沒有認同感,對中央及特區政府沒有親近感,對《基本法》等相關法律沒有敬畏感。

久而久之,在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心中,任何對「自由民主」的質疑和妥協都是不能接受的,是對人類文明的詆毀和背叛。因此,當表達這種「理想」碰壁、遭到規制(《逃犯條例》修訂)的時候,再加上反動派幕後黑手與「港獨」分子的組織與煽動,他們便歸罪到公權力。而具體表現就是港毒思想的大行其道;挑戰《基本法》和「一國兩制」、藐視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權威;嚴重破壞香港法治和社會秩序,對警方執法的公然反抗。

修例風波使得越來越多的港人捲入其中。目前,很多香港家庭面臨政治思想的兩極分化,「黃者愈黃」或「藍者愈藍」的現象更趨嚴重。就像香港媒體所描述的:有一種「心」是現在香港人無法去解決的,經過幾個月來的發酵,不少孩子跟父母因為政見而分歧,有的幾十年的朋友也因此分道揚鑣,鄰居也是如此,大家說話都小心翼翼。

然而痛心的還不止於此。近日,香港警方公布了一組數據:由6月9日至12月27日,因反修例運動警方共拘捕6494人,當中11到25歲達4368人,其中90%是在校學生。甚至中學生和小學生也參與到了暴力示威的人群中,雖然人數不多,但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修例風波對香港年輕人思想造成的衝擊和顛覆,讓我們對香港的未來感到太多的隱憂。

如果說政見不同導致香港人之間的關係發生着撕裂,但更為隱蔽的是,部分港人自身思想和精神狀態上的撕裂,對今後發展影響更為深遠。

之前的文章中有理哥曾剖析過港人的思想狀態:在東西方兩種文明、兩種範式對撞摩擦后,催生出的「孤島生態」。只有對金錢和地位的繼承,沒有求新和舉賢任能的突破,沒有對規矩的遵守和對法律的敬畏。

在這種卑微又自大的心態下,面對近年來內地經濟的快速增長、國際影響的日益增加,港人對內地的優越感逐漸喪失,取而代之的是疑中、恐中情緒。再加上修例風波中反對派一直強調住房、醫療、社保等社會問題的沉痾舊疾,使得部分港人,尤其是年輕的一代,雖有老港人遺留下的“優越感”,但沒有實際生活的體驗感,看不到境遇的改善,找不到上升的通道,絕望情緒蔓延。這導致他們的思想在理想與現實的對沖中嚴重撕裂。

據媒體報導,修例風波以來絕大部分受訪人士認為該事件對自己的精神健康造成了影響。其中有98%的人士表示他們減少了休閑活動,減少了與朋友和家人的見面以及工作時間。有66%的人士表示焦慮程度上升,55%感到無助或失去希望,而分別有37%和26%的受訪者表示與家人和朋友的爭執增多。

而醫學雜誌《柳葉刀》的研究更加直觀:近三分之一的香港成年人,在這經常發生暴力動蕩的幾個月裡,他們出現了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癥狀。香港大學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大約十分之一的人出現了可能的抑鬱癥狀,這一數字與世界上其他武裝衝突地區或恐怖襲擊後出現的癥狀相當。

共同領導此項研究的香港大學醫學院梁卓偉教授表示:不管政治信仰如何,不管支持還是反對這場風波,不論老幼,不論貧富,每個人都會遭受同樣的痛苦。在某些案例中,我們發現有人會想傷害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

救贖

現實的種種不堪充分說明,修例風波給香港帶來的只能是衰退、撕裂,直至走向毀滅。反對派煽動港人謀求的所謂「自由和民主」,給香港社會只能帶來災難。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這是美西方在香港煽動的又一次「顏色革命」,其妄圖通過打「香港牌」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至於目前香港「千瘡百孔」的局面,才不是美西方所關心的。

歷史反覆證明,「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香港是700多萬香港同胞的香港,也是14億中國人民的香港。中央政府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維護國家根本利益的決心堅如磐石。

而香港的穩定繁榮,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才能夠實現的,這需要全體愛國愛港人士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力推動止暴治亂工作,加強立法和執法,有力反擊外部勢力的干預和滋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這裡,引用一段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夫人何晶在社交網站的發文,以期驚醒迷亂了心智的香港民眾,「唯有深入審視自身,從而確認自己究竟能在中國、在世界上扮演什麼角色,是香港人最佳選項。唯有在中國的事務上扮演積極角色,香港在世界上才有發揮空間」。 ■

1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