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白宮的特朗普,需準備3大後招

虛聲

01、歷史糾紛

特朗普離開白宮,不參加拜登的就職典禮,完全不給拜登面子。

美國歷史上,離任總統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是慣例。

按照遊戲規則,特朗普應該授權空軍,派一架飛機到特拉華州,把拜登接到華盛頓就職。特朗普不派飛機,拜登只能自己租飛機去華盛頓就職。

四年前的2017年,奧巴馬雖然極度討厭特朗普,但還是按常規派飛機去紐約把特朗普接到華盛頓,並參加了特朗普的就職典禮。

離任總統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的大致原因有兩個:

其一,表示權力傳承有序,政客們都在為國家操勞;

其二,展示自己的政治涵養與風度。

雖然競選時彼此攻訐,一副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恨不得挖對方祖墳的模樣;但下台之後大家還可以做朋友、暢談往事,甚至報團取暖。

美國上一任不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的離職總統,還是一百多年前(1869年)的安德魯·約翰遜。他原本是民主黨、南方人,半路出家(反對分裂而離開民主黨)加入共和黨,成為林肯的副手。

林肯遇刺之後,約翰遜又半路轉正,成為總統。但他終究是南方人,想多給遭遇戰火摧殘的南方一點政策支持,遭遇彈劾。接下來的選舉中,他敗給了格蘭特。

格蘭特是北方軍統帥,摧毀南方的直接推手,又和約翰遜是政敵,且主張對南方強行鎮壓。於是在1869年,約翰遜拒絕出席格蘭特的就職典禮,是出於多重仇恨。

再往前就是亞當斯父子,都沒出席新總統的就職典禮。

老亞當斯和傑斐遜本是朋友,都是《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但在治國理念上出現分歧(亞當斯要商業立國,傑斐遜主張以農立國),一度分道揚鑣。

於是出現這樣一幕:1801年,美國歷史上第二位總統亞當斯拒絕出席第三位總統傑斐遜的就職典禮。

但是在晚年,老亞當斯與傑斐遜和好如初,並且兩位老先生在同一天去世,成就一段佳話。

由於和老亞當斯的友誼,傑斐遜在1824年的選舉中支持來自北方的小亞當斯,而不是南方的安德魯·傑克遜。

四年之後的1828年總統大選,由於老亞當斯與傑斐遜都已經去世(1826年),小亞當斯不敵傑克遜,且已經撕破臉。

小亞當斯要商業立國,傑克遜則是純粹的農民思維(任期內解散了當時美國最重要的第二銀行)。小亞當斯拒絕參加安德魯·傑克遜的就職典禮(1829年)。

由此可見,凡不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的離任總統,雙方之間基本都有「深仇大恨」,而且都會引起美國政壇地震。

特朗普算是美國歷史上第4位不出席新總統就職典禮的離職總統。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特朗普和拜登(或者說建制派政客)之間,已經水火不容。

但特朗普卻給自己搞了一個隆重的離職典禮。紅地毯、軍樂隊奏樂、鳴放禮炮,隨後以總統身份搭乘專機「空軍一號」離開。

如果是演電影,特朗普這麼留下一個華麗的背影,似乎還不錯。

但政治不是電影,並非轉身之後就完事。

既然特朗普不願意和建制派和解,那麼接下來殘酷的博弈還得繼續。

特朗普離開白宮之後要想有所作為,至少要準備三個大招做後手。

02、招一,閉嘴

這個閉嘴,並非永遠閉嘴,而是閉嘴一段時間,周期是半年到一年半。

這輪大選雖然輸了,但特朗普拿到7千多萬張選票。這個票數如果不是2020年,放在歷史上任何一年,都足以幫助他贏得大選。

當初風靡一時的奧巴馬,最高記錄也才6千多萬張選票。

拜登比奧巴馬更受歡迎麼?顯然不是。

早在2008年大選,66歲的拜登原本已經做好角逐總統大位的準備,但遇到奧巴馬橫空出世,直接變成角逐副總統。

12年之後的2020年,78歲高齡的拜登原本已經到了退休養老的年紀,卻創紀錄拿下8千多萬張選票。原因很簡單,很多人並不是喜歡拜登,只是討厭特朗普。

特朗普支持者們在1月6號衝擊國會大廈之後,科技巨頭全面封殺特朗普,本質上就代表了不喜歡特朗普的群體反攻倒算。

要知道特朗普還是美國總統,竟然就被赤裸裸地封殺了。

這種情況下,特朗普說什麼、做什麼,都會遭遇攻擊。哪怕是呼吸空氣,在反對群體中都是錯的。

現階段特朗普最好的反擊手段,就是趁被全面封殺之際保持沉默——

理由一,給支持者留下一個悲情的背影。

理由二,給討厭他的群體留下一個時間窗口。

時間會淡化愛與恨,但並不會解決利益分配矛盾。

特朗普龐大的支持者群體,主要是白人右派。這些人的利益訴求和全球化趨勢相反,屬於對美國利益分配不滿而支持特朗普。

拜登上台後,還是全球化套路,無法滿足中下層群體訴求,也無法解決美國的矛盾。那些中下層白人右派還是支持特朗普(或類似特朗普的人)。

相比之下,那些討厭特朗普的群體,會因拜登無法解決美國矛盾而縮小。

但特朗普天生大嘴巴,貌似不懂閉嘴為何物。

03、招二,賦能伊萬卡

地球村吃瓜界,很多人把伊萬卡當花瓶;也有部分人調侃,伊萬卡會成為美國未來女總統。就現階段的特朗普來說,伊萬卡將變得更為重要。

討厭特朗普的群體很龐大,但討厭伊萬卡的群體並不大。

建制派很討厭特朗普,但對伊萬卡沒那麼大抵觸。

原因很簡單,建制派背後的大佬有相當一部分是猶太人。伊萬卡老公庫什納是正宗地道的猶太人,伊萬卡本人也皈依了猶太教。

特朗普雖然遭到左派反感,但對以色列非常夠意思。

特朗普時代,不僅讓美國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還推動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和解。所有這些政策的操辦人都是庫什納。

另外伊萬卡的女性身份,也符合美國的政治正確。

正因如此,猶太資本不可能拋棄伊萬卡夫婦,建制派很難敵視伊萬卡。

當然這裡的激活,並非是指伊萬卡現在殺入政壇,時機還未到。伊萬卡完全可以通過娛樂圈與輿論圈保持熱度。

特朗普參選總統之前,在美國除了是成功的商人之外,還是家喻戶曉的真人秀明星。在和希拉里PK時,他的高人氣發揮了很大作用。

根據媒體報導,美國現在很多真人秀節目,對伊萬卡都非常感興趣。這背後除了伊萬卡本身具備非常大的吸引力之外,難道沒有猶太資本的推波助瀾?

要知道美國的輿論圈和娛樂圈,猶太資本的影響力非常強。建制派和大資本集團可能無法接受特朗普「美國優先」那一套,但沒有理由拋棄伊萬卡。

某種意義上來說,伊萬卡可以充當左右兩派的橋樑。

如果特朗普理解東方人的智慧,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沉默一段時間,扮演悲情角色;讓伊萬卡在前台維持流量與熱度。

04、招三,準備第三黨

之前文章說過,特朗普離開白宮之後還有三種選擇——

做一個逍遙大富豪,享受餘下人生;

為2024年捲土重來做準備;

組建第三黨,準備魚死網破。

文章還說過,特朗普不會走第三條路,大概率會走第二條路。

因為組建第三黨,就意味着和建制派徹底決裂,還意味着改變政壇遊戲規則。美國歷史上,凡試圖改變遊戲規則的同志,是要冒巨大風險的。

組建第三黨不僅意味着與共和黨分裂,而且還要改變美國政壇的遊戲規則。

美國歷史上,但凡試圖改變遊戲規則的同志,如傑克遜、林肯、麥金萊、老羅斯福、肯尼迪等等,都會遭遇槍擊。區別只在於,有人死去,有人僥倖逃脫。

但是從1月6號特朗普的支持者衝擊國會大廈之後的走勢看,特朗普和建制派決裂的概率在增加。這裡有幾個案例。

案例一,53歲的銀行家克里斯托弗·斯坦頓是特朗普鐵杆,在1月6日國會騷亂的那天,他是闖入眾議長佩洛西辦公室的人之一。當時有媒體報後,說他偷看了佩洛西的電腦。

但是在1月15日,斯坦頓在自己家的地下室離奇死亡,他的胸口被半自動步槍打了好幾槍。警方在現場找到兩把半自動SKS步槍,然後認定他是自殺。

這個結論顯然不能服眾。通常情況下,自殺者會吞槍,或打頭部,或打胸部。

拿半自動步槍對準自己胸口不斷射擊的自殺者,聞所未聞。

斯坦頓這個自殺案的結論,很容易讓人想到那些行刺美國總統的刺客,總是精神不正常。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強烈的警告信號。

案例二,對特朗普二次彈劾。

在特朗普即將離任、時間不足以啟動彈劾程序的情況下,民主黨仍然發動彈劾,就是為了羞辱特朗普,讓他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被二次彈劾的總統。

政治上已經撕破臉。

案例三,就是特朗普不參加拜登的就職典禮。

現階段吃瓜群眾把它理解為特朗普的任性。如果回顧美國歷史上前三次離任總統不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的時間點,就會發現後果其實非常嚴重。

1801年,老亞當斯拒絕參加托馬斯·傑斐遜的就職典禮之後,美國赫赫有名的聯邦黨煙消雲散。

1829年,小亞當斯拒絕參加安德魯·傑克遜的就職典禮之後,民主共和黨分裂。美國北方誕生了輝格黨,南方成了民主黨的基本盤。

1869年,約翰遜拒絕參加尤利西斯·格蘭特的就職典禮之後,民主黨被共和黨長期壓制,直到1933年經濟危機才緩過勁。

如今特朗普與建制派和大資本集團水火不容的情況下,想4年後捲土重來的概率在大幅降低。別的不說,就輿論界對特朗普的封殺來看,他很難展開競選綱領宣傳。

建制派不僅只有民主黨,共和黨內以彭斯為代表的大佬,本質也是建制派。

四年之後,共和黨或許寧願推彭斯出來參選,也不想繼續陪特朗普發瘋。

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如果還想繼續在政壇翻雲覆雨,只能籌劃第三黨了。

如果特朗普不想和建制派魚死網破,那就回到第二個選擇,賦能伊萬卡。

因為建制派與猶太資本,並不排斥伊萬卡。

也許未來某日吃瓜群眾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伊萬卡與哈里斯為爭奪美國首位女總統寶座,而上演黑白雙雌對決的精彩畫面!

這個方案聽起來很不錯,對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