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合縱連橫:三月局勢背後的中美外交巔峰對決

晨楓老苑

我們從一張地圖開始今天的故事:

上面這張圖,是王毅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三月份部分工作的國家分布示意圖,圖中:

  • 黃色代表我們圓滿出訪的國家;
  • 藍色代表我們應邀首次出席伊斯蘭合作組織外長會期間會見各國外長的國家;
  • 紅色代表外長訪華的國家;
  • 綠色代表和各國外長通電話的國家;
  • 粉色代表各國外長3月31日至4月3日即將訪華的國家。

整個三月份,中國外交在亞非歐大陸縱橫捭闔、全盤落子。

最終不僅成功擊退了美國以歐洲局勢裹脅亞洲國家的圖謀,而且在美國的全力破壞干擾下連續成功舉辦多場重要國際會議,再次穩定住了亞太的局勢。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整個三月份,美國既沒能把唯一可以威脅俄羅斯石油出口生命線的中東拉入自己的戰車,又由於東盟國家集體「無法赴會」而無奈宣佈「無限期推遲」美國-東盟特別峰會。

一個月內多輪對決,戰場橫跨歐亞非,覆蓋人口超五十億,這是一場新舊秩序的全球角力。

最終,這場中美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全面較量,以中國獲得政治上、道義上的全勝而結束第一回合的鬥爭。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這場精彩較量的台前幕後,系統回答大家關心的幾個問題:

1、美國為什麼要搞所謂東盟特別峰會,又為什麼會遭受失敗;

2、中東國家為什麼拒絕加入美國制裁俄羅斯的陣營;

3、中國舉辦的阿富汗會議,美國為什麼不得不參加。

1、拜登舞劍,意在亞洲

三月份地球真正影響深遠的不是歐洲的明戰,而是亞洲的暗戰。

我們先來說說美國準備搞的這場美國-東盟特別峰會。

美國搞這場峰會的目的有二:

一個是想借此挽回因受到上一屆美國政府冷遇而岌岌可危的對東盟外交;

一個是為其所謂的印太戰略搭台唱戲。

其中這第二個目的更為重要,因為它事關美國今年能否完成雙殺歐亞、挽救自己的計劃。

為了提高勝算,美國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佈局,當時其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等一眾高官接連到訪東南亞,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和「誠意」,最後由布林肯於去年12月15日在馬來西亞訪問時放出風聲,稱將於今年上半年舉辦一個特別峰會,以「紀念與東盟四十五年來的密切夥伴關係」。

在上一屆美國政府連續特意缺席東盟峰會多年後,這個「密切夥伴關係」的說法聽起來十分諷刺。

到了今年2月28日,也就是俄烏衝突爆發的第四天,拜登大概是覺得時機成熟了,遂由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宣佈召集開會,大有利用俄烏衝突帶來的國際局勢動蕩逼迫東盟站隊的來勢。

美國對亞洲的傲慢,從一開始就充分體現出來:

它給東盟各國領導人僅僅預留一個月準備時間,而且事先沒有充分商量協調就單方面宣佈,似乎已經拿定了這些國家被美國在歐洲的成功點火所震懾,不敢不來。

如果美國是出於和平、合作、發展的目的提升與東盟的關係,我們不僅不會反對,而且一定會贊賞並進一步促成。

但事實上,美國這場峰會的背景不但不是和平,更非合作和發展,反而是赤裸裸地著眼於對抗:

就在宣佈召集的兩個多星期以前,2月11日,拜登政府出台了新版亞太戰略,正式宣佈將與中國在亞太地區展開全面對抗。

這份所謂戰略通篇充斥著陣營對立、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對亞太國家關注的經濟問題卻一筆帶過。

用英國路透社報道峰會召集新聞時的話說:

「該文件重申美國計劃在2022年初啓動區域經濟框架,但幾乎沒有出現具體細節,拜登政府一直不願提供亞洲國家所希望的更多市場准入,認為這會威脅到美國的就業」。

2月28日路透社新聞

【原文:The document reiterated U.S. plans to launch a regional economic framework in early 2022, but few details of that have emerged and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reluctant to offer the increased market access Asian countries desire, seeing this as threatening American jobs.】

拜登當然「不願提供市場准入」,他要的只是東盟充當美國的炮灰,把在歐洲導演的戰亂劇本強加到亞洲人民的頭上,再唱一出天下大亂、渾水摸魚的世紀大戲。

一旦東盟中的一個或一些國家掉入這個陷阱,美國就有辦法像在歐洲一樣升級局勢:

首先,它會先用敏感議題製造東盟內部矛盾,實現其架空東盟、另起爐灶的計劃;

然後,把分化出來的東盟小集團和它現有的盟國捆綁在一起,逐步打通美日印澳QUAD機制和AUKUS聯盟的對接;

最終,把整個架構升級為軍事集團,推動形成亞洲版的北約,迫使中國進入蘇聯式進退兩難的戰略困境。

它的終極戰略目標是什麼?

就是要在中國周邊構建出一個太平洋公約組織,與亞歐大陸西邊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遙相呼應,成為牢牢控制歐亞的左右兩個巨鉗。

事實證明,中國不僅抵擋住了拜登政府當時發起的第一輪衝鋒,還順利實現反制,最終於11月22日和東盟聯合宣佈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徹底粉碎了美國的既定計劃。

急於求勝的美國在精心選定的亞太戰場遭遇失敗後,迫於國內急需輸血的壓力,轉頭重新盯上歐洲,這才有了後面從12月初開始全面升級烏克蘭局勢、最終把歐洲推入火坑的大動作。

也就是說,如果中國去年沒有擋住第一輪進攻,現在動亂的局面很可能就是先出現在亞洲。

究其原因,就是亞太地區才是美國首選的收割場。

現在,歐洲終於如願亂了,於是老頭便重拾舊夢,開始著手在亞太的第二輪衝鋒。

以上就是三月份這場鬥爭開始的大背景。

美國人之所以歐洲一亂就迫不及待地宣佈召集東盟特別峰會,根本原因只有一個:

一個歐洲已經不足以填美國今年國內的窟窿,只有佔全球GDP40%以上的亞太地區,尤其是GDP超過歐盟27國總和的中國,才能讓美國徹底吃飽。

這種急切的心態還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體現出來:

2月28日,中美「上海公報」發表50週年紀念大會在上海舉行,王毅部長髮表講話,再次提出中美關係的主流應當是合作、雙方應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共同推動中美關係早日重回正軌。

特別是在亞太地區問題上,王毅部長鄭重指出:

「亞太是中美利益交融最集中的地區,也是兩國互動最頻密的地區,理應成為雙方構建互信合作的示範田,而非一方謀求勢力範圍的後花園,更不是兩國對立衝突的角鬥場」。

面對我們釋放出來的善意和規勸,美國人做了什麼回應呢?

他們沒有選擇相向而行,反而選擇在當地時間28日、北京時間29日,也就是我們紀念大會一天之後,宣佈了東盟峰會召集令,並明言「要應對時代的挑戰」。

氣燄之囂張、求戰之心切,已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歐洲圖窮、亞洲匕見,其聲西擊東、必欲收割中國而後快的底牌,此刻顯露無疑。

美國圖謀的是亞洲,這才是我們穿透俄烏衝突等表象,應該清醒看到的戰略態勢。

作為一個在戰火中誕生、戰火中擴張、戰火中稱霸的國家,美國深知一個生存法則:

作為一個遠離大陸的國度,只有亞歐陷入動亂,美國的東西兩條生命線才能得以維持、美國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輸血、美國獨霸世界的地位才能穩固。

美國歐亞地緣戰略的理論本質:大陸對抗政策

這只餓紅了眼睛的怪獸,在二月份吃下歐洲之後,要在今年把亞洲也化為食物一口吞下,而且來勢洶洶、志在必得。

三月之戰,就是一場舊秩序之劍和新秩序之盾之間的較量。

2、大穿插,大包圍

面對美國的進攻,我們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打陣地戰。

既然美國選擇了在亞太拉開戰場,我們就在亞太跟它打。

這種打法的好處是戰術上有主場優勢,前期好開展,但壞處也很明顯:

對東盟的爭奪很可能加劇東盟國家之間及其國內的分裂,從戰略上是在幫助美國推進其架空、分化、控制的陰謀。

如果選擇在這裡打,很可能局面會越打越亂,不可控因素會越打越多,不確定性會越打越大。

屆時美國可以毫無底線地利用一切因素,甚至不排除搞焦土戰略,我們卻不可能這麼做。

這就決定了局面穩不利於美,局面亂則對我不利。

所以,打陣地戰可行,但不是最佳方案。

於是我們選擇了第二種,運動戰。

我們要給美國展示一出現代版的圍魏救趙,讓它知道什麼叫做大穿插、大包圍,最終讓它領教什麼叫殲滅戰。

怎麼做呢?

分四步走!

好戲正式登場。

3月1日,在任命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務特使一周多之後,中國正式啓動非洲之角緊急援助計劃。

非洲之角包括了吉布提、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和索馬里等國家,面積約18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億1500萬人。

今年一月份,王毅部長在這裡提出全新的地區倡議:非洲之角和平發展構想。

「中美全面角力的必爭之地」、「對全局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這兩個結論,現在大家就可以看出分量來。

試想一下:

在歐洲動亂的情況下,如果美國還能向全世界證明它可以再搞亂地中海-波斯灣-印度洋航線,那麼,能源和貿易生命線都被它拿捏住的亞太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會怎麼樣?

就會只剩下一條路:

投靠美國,以此求取能源和貿易安全。

對小國家來講,這不僅僅是政治問題,而且是更為致命的經濟問題,一旦那種情況發生,它們沒得選。

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掌控了這個區域,它就能樹立起對亞洲小國及小國集團的經濟威懾,進而掌握局面的主動權,全面推進其所謂印太戰略。

當然,寇可往,我亦可往:

反過來,如果是我們能穩定這個區域,則不但我們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小國和小國集團也可以後顧無憂,進而堅定跟中國走的決心,屆時美國的計劃就得遭遇雪崩。

也就是說,主動權只有一個,中美在此均沒有退路。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說當前國際形勢真正的較量並不在俄烏,也不在歐洲,而是在海灣地區的原因。

就是因為這裡牽一髮而動全身。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們都應該做這個內行。

正是為了達到掌控本地區的目的,美國去年才突然對非洲之角最大的國家埃塞爾比亞下狠手連續發動多輪制裁,甚至策劃未遂政變,想以此壓垮埃塞政府的抵抗意志。

關鍵時刻,還是中國站出來仗義執言,才幫埃塞屏蔽掉來自美國的干擾。

與此同時,埃塞國內也爆發大規模反美遊行,強烈抗議美國對本國內政的粗暴干涉和主權的肆意踐踏。

最終,美國顛覆埃塞的企圖在巨大的內外壓力下未能得逞。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長城是一磚一石修起來的,外交領域一切縱橫捭闔的大手筆,都離不開背後持之以恆、日拱一卒的精心耕耘。

到了今年一月份,我們深感有加速整合非洲之角以協助地區國家抵御美國進攻的必要性,因此王毅部長在年初訪問非洲期間專門提出倡議,回來就抓緊設置機構,開始全面推進本地區發展議程。

打的這一步提前量,再加上一月份在中東海合會和伊朗的佈局,現在就發揮作用了:

一月份,王毅部長訪問了上圖中的紅色國家,同時邀請綠色國家組團訪華

現在回過頭來看,整個一二月份,我們在做的其實就是一件工作:

在美國執意縱火的情況下,先穩定關鍵航路和能源基地。

什麼叫預判和未雨綢繆?

這就叫預判和未雨綢繆。

眼看中國跳出包圍圈先打海灣地區,美國自然也不甘示弱,它必須全力把中國堵在印度洋以東,只有這樣才能誘使中國在亞太展開爭奪。

因此3月2日,就在中國啓動非洲之角援助計劃之後第二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致電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要求沙特在中東加入對俄羅斯的制裁陣營,明確自己的站隊。

這個一廂情願的要求被沙特拒絕了。

這讓美國深感意外。

美國人其實不應該意外,兩個月前海灣國家集體訪華的時候,我們就講過:時代已經變了。

沙特從1月份訪華之後,回去就忙兩件事,一件是繼續推進石油人民幣結算的工作,另一件事更大,就是抓緊籌備中國-阿拉伯峰會,實在沒有精力攪進歐洲的爛攤子。

美國組建「強有力的國際反應」的計劃落空了。

沒辦法,只能看看非洲方向行不行了。

3月3日,布林肯致電非洲聯盟主席薩勒,提出要在抗擊疫情、應對氣候變化和加強民主三個方面強化同非洲的聯繫。

薩勒是非洲聯盟輪值主席,他的本職是塞內加爾總統。

布林肯顯然忘了另外一件事:

塞內加爾同時也是中非合作論壇的現任輪值主席國。

跟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的美國不同,中國始終重視與非洲國家互敬互惠互利的密切交往。

2018年7月21日,習主席對塞內加爾成功進行國事訪問,受到塞政府和全體人民的熱烈歡迎。

塞內加爾除了向習主席授予國家最高榮譽勳章國家雄獅勳位團大十字勳章,還光榮成為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計劃的西非國家。

一個多月後,塞總統薩勒回訪,再次明確表示:

「非洲國家不會受任何雜音的干擾,將一如既往堅定地同中國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共同建設好‘一帶一路’,共同構建更加緊密的非中命運共同體」。

中非都在構建命運共同體了,美國現在才想起來要「強化」合作,是不是有點臨時抱佛腳了。

這樣的反撲,在中國多年澆築的鋼鐵長城面前注定是要折戟的。

回到今年,正是我們準確預判到此後國際鬥爭的嚴峻性和複雜性,提前夯實基礎,才使得我們現在可以從容不迫地開始落子:

1月6日,中國提出非洲之角和平發展構想;

2月22日,任命薛冰為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務特使;

3月12日,厄立特里亞總統伊薩亞斯會見薛冰特使;

3月14日,埃塞俄比亞副總理兼外長德梅克會見薛冰特使;

3月16日,吉布提總統蓋萊、外長優素福分別會見薛冰特使;

3月17日,索馬里總統穆罕默德、總理羅布萊、外長阿卜迪賽義德分別會見薛冰特使;

3月21日,肯尼亞總統肯雅塔、外長奧馬莫分別會見薛冰特使;

此輪訪問,非洲之角五國均表示高度贊賞並堅定支持中方提出的「非洲之角和平發展構想」,願同中方一道共同推動構想落實,為非洲之角地區實現長治久安與發展繁榮貢獻力量。

至此,波斯灣航路大局底定。

看到中國穩定了關鍵航路和能源基地,再看到沙特等中東國家拒絕站隊美國、亞太國家的心也就放下了一半。

這一步一完成,中國實際上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因為最重要的防線已經穩住了。

隨即,柬埔寨以東盟輪值主席國身份,代表東盟向美國發出了改期的要求。

至此,美國利用烏克蘭局勢裹脅亞太國家的圖謀落空了。

接下來,就輪到我們進攻了。

3、打到外線,調動敵人

第二步,我們決定跳出亞洲的內線,主動把戰線擴大到歐洲。

為什麼呢?

因為這就是攻敵之必救。

我們要想一想,美國眼下最怕什麼?

最怕的就是烏克蘭局勢消停了。

最怕的就是歐洲打疲了,跟不上了。

最怕的就是中國把它希望持續燒下去的這把火給澆滅了。

這三件事一旦發生,拜登不但沒精力再顧及亞太,還得重新把精力投入到歐洲繼續它的拱火事業,否則很難向已經大出血的國會和嗷嗷待哺的利益集團交待。

於是在1號和烏克蘭外長通電話之後,從中旬開始:

3月8日,王毅部長分別和匈牙利外長庫雷希通、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通電話;

3月10日,分別和法國外長勒德里昂、意大利外長迪馬約舉行視頻會晤;

3月15日,和西班牙外交大臣阿爾瓦雷斯通電話;

3月16日,和荷蘭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胡克斯特拉通電話;

這些會談的主旨只有一個:烏克蘭局勢。

這些會談的目的也只有一個:

推動歐洲主要國家站穩勸和、促談的立場。

這個目的達到了嗎?

我們來看歐方的表態:

  • 歐盟:歐方支持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大國,希中方發揮作用鼓勵促成停火,推動當事方走上談判和政治解決的道路。
  • 法國:法方支持促和努力,希望俄烏談判能繼續下去,願同中方在安理會繼續開展合作,為防止人道主義危機、推動外交解決作出貢獻。
  • 意大利:意方十分關注中方提出的有關人道主義六點倡議,願同中方加強溝通,為勸和促談作出共同努力。歐洲安全機制需要各方平等協商,實現共贏。
  • 西班牙:西班牙希通過對話以及外交方式盡快結束戰爭。中國是熱愛和平的偉大國家,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希中方為促進和平發揮積極作用。
  • 荷蘭:贊賞中方為幫助烏克蘭難民所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表示對話談判是解決衝突對抗最重要的方式,希望中方為此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清一色的兩個意見:

一、中國是熱愛和平的大國,而且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二、肯定了中國的努力,希望中國繼續發揮作用。

我翻譯一下這些外交語言:

中國熱愛和平:中國不是來煽風點火而是來滅火的,所以我們信得過;

大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有實力和影響力,所以足夠分量;

希望中國發揮作用:只要中國出手,我們願意跟著一起幹。

一句話:雙方實現了互相交底。

這就叫取得共識。

有了這些共識,烏克蘭混沌的局勢開始往積極的方向發展。

3月14日,烏克蘭方面首次傳出關於和平協議的消息: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阿列斯托維奇14日表示,烏克蘭與俄羅斯雙方最快有望在一至兩周內簽署和平協議,最遲將在5月簽署和平協議。

而有了中國和歐洲大國共識的背書,俄羅斯方面也終於做出了願意讓步的表態:

當地時間3月16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俄烏談判進展並不順利,但是雙方有希望達成妥協,應當給俄烏談判代表靜下來商討問題的時間,避免加劇局勢緊張的行為。

此外,拉夫羅夫還特別提到:

「俄羅斯準備今後繼續同烏克蘭接觸,尋求保障本國、烏克蘭以及歐洲安全的任何途徑」。

尋求保障本國、烏克蘭以及歐洲安全的任何途徑,這句話就集中體現了中國提出的原則:

歐洲作為一個整體,安全問題是不可分割的。

這個整體安全觀就正中了美國的命門:

美國為了維持北約的存在和對歐洲的控制,正是通過把歐洲安全問題異化為所謂「防止俄羅斯擴張」、「遏制俄羅斯威脅」、「威懾俄羅斯冒險」等理論,才把早在三十年前就有望解決的歐洲永久和平協議耽擱至今,最終引發戰亂。

如果歐洲都能就整體安全觀達成一致,那麼歐洲和平協議也就為期不遠了。

這可是要把美國連根拔起,它怎麼可能坐得住?

於是當地時間3月16日,就在烏克蘭和俄羅斯相繼表態之後,拜登在白宮發表公開講話,宣佈把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從2億美元再翻四倍,大幅追加到10億美元。

老頭這是在表明一個強硬態度:

我就是要把火拱到底,看看是你滅火的本事大,還是我點火的本事大!

與此同時,美國人還開始散布一個論調,即所謂中國「站在歷史錯誤一邊」。

面對美國人這種煽風點火、賊喊捉賊的蠻橫態度,我們用實際行動予以回應。

3月21日,我們宣佈向烏克蘭提供新一批人道主義物資援助。

這是俄烏衝突爆發之後中國對烏的第二批人道主義援助。

到這一步,中美之間誰站在歷史錯誤一邊,國際社會看得已經很清楚。

美國指責中國站在歷史錯誤一邊,而中國做的全部事情都是圍繞勸和促談及人道援助,這就充分證明瞭一件事:

要麼就是美國在污蔑詆毀中國,要麼就是美國的歷史是非觀已經站在反人類的一邊。

不管是哪種情況,我們都不可能慣著它,必須給它一個更深刻的教訓才行。

既然美國被重新調動回歐洲,且全面加大火力,問題肯定一時半會解決不了的,於是我們再次揮師南下。

因為把它調動回歐洲,只是我們為下一步做的鋪墊。

4、揮師南下

第三步,我們要徹底封堵它往亞洲擴大戰火的圖謀。

我們選在了美國處於絕對劣勢的一個領域:穆斯林世界。

在這個領域,美國在政治上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3月22日,第48屆伊斯蘭合作組織外長理事會在巴基斯坦伊斯蘭堡隆重開幕。

今年的大會主題是《結伴實現團結、公正、發展》,這個結伴,既是指伊斯蘭世界內部的整合,也是指與外部文明的整合。

巴鐵作為輪值主席國,代表伊斯蘭國家盛情邀請我們參會。

今年我們欣然接受了,而且王毅部長還受邀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

這是我們首次接受伊合組織的參會邀請。

坦率地講,以前我們很多牌都是蓄而不發,現在既然新舊秩序準備攤牌了,我們也就不用再收力了。

美國要戰,那便戰!

作為全球伊斯蘭國家的集體合作平台,伊斯蘭合作組織由57個國家組成,這些國家遍布中東、中亞、西非、北非和印度次大陸,總人口高達16億。

我們來看這幅地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第一,分布問題。

伊斯蘭國家遍布亞非大陸,甚至遠及歐洲(阿爾巴尼亞)、拉美(圭亞那、蘇里南)。

此外,伊合組織還有俄羅斯、泰國、中非、聯合國、不結盟運動、阿盟、非盟等12個觀察員國或組織。

這就決定了伊合組織一旦真正動起來,對國際政治局勢同樣是舉足輕重的影響。

第二,區位問題。

作為整體,伊合組織覆蓋中東、波斯灣、非洲之角、莫桑比克海峽等重要核心區域。

還有一個西非,我們之前講過,是將來對霸權主義中心實現反推的前出基地。

還有一個兩億多人口的印尼在東南亞,是東南亞最大的國家,可以和我們在東盟和伊合組織兩大平台實現交叉呼應。

有了這兩個基礎,伊合組織就是一張反霸權、反舊秩序的王牌。

作為屢受美式霸權欺壓和所謂文明衝突論困擾的對象,伊斯蘭國家普遍對美國十分不滿,以前開會常常開著開著就變成對美國的聲討會。

既然共識已經有了,我們就要在這裡凝聚起反霸權的意志,也從實力層面為其實現賦能。

我們這次參加伊合組織會議,就是這項工作的開始。

這次參會取得的成果是巨大的,3月28日,王毅部長接受央視採訪時做出以下總結:

此次與會,中國和伊斯蘭國家就廣泛議題達成重要共識:

  • 我們一致同意深化中伊戰略溝通協作,共同抵制文明歧視,共同反對文明優越論、文明衝突論;
  • 一致同意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鞏固傳統合作,培育新興亮點;
  • 一致同意就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加強溝通協調,為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注入動力;
  • 一致認為推動地區熱點問題公正解決刻不容緩,巴勒斯坦問題不能被遺忘,不能被邊緣化,不能讓歷史不公持續下去;
  • 一致認為要引領帶動發展中國家整體團結,倡導真正的多邊主義,摒棄冷戰思維,抵制陣營對抗,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

可以說,霸權主義最怕的東西,這次一個不落地提到了。

用與會各國的話說,伊斯蘭國家高度評價中方支持伊斯蘭國家運用伊斯蘭智慧解決當前熱點問題,熱切期待伊中關係邁上新台階,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伊斯蘭文明和中華文明的新貢獻。

中國的出手,也代表伊斯蘭世界與霸權主義的鬥爭進入了新的階段。

下一步,就是籌備召開中伊峰會了。

面對中國的出手,美國有辦法反制嗎?

沒有,對它來說問題已經積重難返。

舉個例子,光一個集中反映美國對壓迫伊斯蘭世界歷史的巴勒斯坦問題就足夠壓垮它。

霸權主義者壓迫誰,我們就要支持誰!

這次外長會開幕式,王毅部長在致辭中即強調:

「中方將繼續堅定站在巴勒斯坦人民一邊,支持在『兩國方案』基礎上,推動早日召開更具權威性和代表性的國際和會,促進巴勒斯坦問題的全面公正解決」。

2022年3月23日,王毅部長在會議期間又會見了巴勒斯坦外長馬立基,重點就巴勒斯坦問題進行深入溝通。

「問題不解決,鬥爭不停歇」,這既是我們對巴勒斯坦的支持,也是中國對伊斯蘭世界反霸權鬥爭的堅定立場。

看到我們這記重拳出手,重回歐洲拱火的美國人這才反應過來中了聲東擊西之計,他們不敢怠慢。

3月24日,布林肯匆忙結束歐洲之行,宣佈將於3月26日-30日訪問以色列、約旦河西岸、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

布林肯要去幹嘛呢?

要去「就一系列地區和全球優先事項,包括俄羅斯政府對烏克蘭的戰爭、伊朗的破壞穩定活動、亞伯拉罕協議和與以色列的正常化協議、巴以關係以及保留兩國解決巴以衝突的可能性等主題,與合作夥伴進行磋商」。

【原文: To consult with partners on a range of regional and global priorities, including the Russian government’s war on Ukraine, Iran’s destabilizing activities, the Abraham Accords and normalization agreements with Israel, Israeli-Palestinian relations, and preserving the possibility of a two-state solution to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among other topics.】

概括起來就是,想把被中國拉起來的伊斯蘭世界再打下去。

看來是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現在想起要解決巴勒斯坦問題來了。

問題是,它能解決嗎?

如果能解決,這個新聞的標題就不會出現「約旦河西岸」這種提法了。

眾所周知,約旦河西岸就是巴勒斯坦被以色列佔領的土地,美國現在既不敢否認以色列的主張,也不敢承認以色列的主張,所以既不能稱巴勒斯坦,也不能稱以色列,於是只能籠統叫成不倫不類的「約旦河西岸」。

從這種細節就可以看出它現在有多左右為難。

布林肯此行有成果嗎?

沒有。

此行兩個主要國家,以色列不滿他去「約旦河西岸」見了巴勒斯坦主席阿巴斯,因此拒絕追隨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不願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

去了阿爾及利亞,結果被阿國以技術能力不足以支持增產為由拒絕了美國希望其重開天然氣管道一事。

可以說是一敗塗地。

美式霸權的衰落,從這些事情就逐漸體現出來,這是一個日積月累、雖遲但到的過程。

如果到這一步,疲於奔命的美國就認為三月份的鬥爭總算結束了,那未免有點天真。

既然它敢於設想同時在歐亞兩頭點火,就要做好被全面反制的準備。

三月份的壓軸大戲,此時才開始登場。

4、殲滅戰

第四步,我們要把它現在最不想面對的事情擺在它面前:

阿富汗

對於阿富汗問題,由於去年災難式的潰敗,美國此後對這個問題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基本上是能躲就躲。

去年10月19日,中國、巴基斯坦、俄羅斯在莫斯科舉行阿富汗問題三方擴大會議,東道主俄羅斯特地邀請美國參會,美國左思右想,最後還是怕面對,於是在10月18日,也就是開會前一天,其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出來說:

「三方擴大會談一直是個有效、具有建設性的論壇,我們期待以後繼續參與該論壇,但因為行程安排上的困難,我們本週無法參與」。

「行程安排上的困難」,這個藉口找得真的是讓人啼笑皆非。

根本原因就是它認為自己作為世界的霸主,參會就相當於承認錯誤,而且還要再承擔責任,這兩點都不符合它的價值觀,但又不能指責中俄巴給它挖坑,因為坑就是它自己挖的,於是只能推托行程問題。

俄羅斯會晤沒辦法讓美國過去,那就只能我們來做這件事了。

美國作為問題的始作俑者,我們不但必須讓它來,還要讓它負起責任。

不這樣,它就永遠不會明白一個最基本的道理:

做壞事,是要受到懲罰的。

為了讓它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從去年就開始佈局,這一點我們在講第一次鄰國外長會時就有分析過。

去年9月8日,第一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召開,參會的是阿富汗六個鄰國: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

這次的聯合聲明沒有點美國名字,只是指出:

「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成員應承擔阿富汗和平重建的責任,支持阿富汗發展社會和經濟基礎設施,向阿富汗人民提供關鍵性的經濟和人道主義援助」。

安理會相關成員指的是誰?

當時安理會里和這個問題相關的成員就只有作為鄰居的中國和作為始作俑者的美國。

而中國已經在做事了,那就剩下美國。

結果它乾脆裝沒聽見,理都不理。

可以,沒問題,這個早在我們預料之中,畢竟它才倉皇撤走一個多星期,驚魂未定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們繼續擴大範圍。

一個月後,10月19日,就是上面說的莫斯科四方會晤,它沒來,於是我們直接把鄰國機制和莫斯科模式對接,除了六國外再加上東道主俄羅斯、印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四個非鄰國但同屬本地區的國家,聲勢浩大。

鑒於美國逃避參會,這次的聯合聲明就沒那麼客氣了,直接點名:

「美國和其他過去二十年間在阿富汗有過軍事存在的國家,必須承擔衝突後經濟和金融重建的核心負擔」。

面對這個點名批評,美國反駁也不是,不反駁又憋屈,只能繼續裝聾作啞,含糊其辭說考慮以適當方式參加。

看來範圍還是擴得不夠大,那就繼續提高規格。

10月27日,鄰國機制第二次外長會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這回中國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請出來了。

王毅部長在講話中直接點名美國:

「敦促美國等西方國家對阿富汗脫困重生承擔起首要責任,當前尤應盡快解除對阿單邊制裁,使阿國家資產盡快用於民生急需。」

這裡的「阿國家資產」,就是美國扣押並最終私自瓜分的阿富汗央行存在美國的70億美元資金。

美國繼續裝聾作啞。

我們決定繼續擴大範圍、升級規格,看它能撐到什麼時候。

於是今年安徽屯溪黃山腳下的第三次鄰國機制會議,我們決定和另外兩個會齊開:

1、第三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就是老六國。

2、阿富汗鄰國與阿臨時政府外長對話會,這個是六國加上阿富汗。

3、阿富汗問題「中美俄+」磋商機制會議,這個就是今年要迫使美國來的會議,除了請古特雷斯,還請了印度尼西亞和卡塔爾。

為什麼還邀請了印度尼西亞和卡塔爾呢?

因為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國家,在伊斯蘭世界是有重要發言權的,同時印尼也是東盟最大的國家,在東盟同樣具有壓艙石的分量,因此邀請印尼相當於同時對美國打出伊斯蘭和東盟兩張牌,是一招壓三步的

而卡塔爾雖然是小國,卻敢說敢做敢當,是有名的中東小娘舅,比如頗具知名度的半島電視台就並非來自沙特或伊朗等中東大國,而是卡塔爾的。

這兩個國家到場,就代表著阿富汗問題不再是中亞的問題,而是正在成為伊斯蘭世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就衝這個架勢,如果美國這次再不來,對它來說阿富汗問題很快就會升級成為和巴勒斯坦問題一樣的致命包袱。

美國人思前想後,知道中國是能說到做到的,因此最終還是不敢不來。

從美國人到來的那一刻起,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和平力量就成為無可辯駁的真理。

因為中國不僅有實力,而且有辦法,更重要的是,中國有胸懷:

當然,對我們來說,讓美國過來不是專門為了讓它難堪,這是美國人自己的心結,我們讓它來,是要它直面問題,負起該負的責任。

這三個會議,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中國提出了阿富汗鄰國關於支持阿富汗經濟重建及務實合作的屯溪倡議。

用王毅部長的話說,屯溪倡議體現了五個特點::

「一是不搞地緣博弈,聚焦務實合作;二是不搞強加於人,倡導平等自願;三是不搞高調空談,追求實際效果;四是不搞各自為戰,致力區域聯通;五是不搞封閉對立,倡導開放包容」。

這幾點,既是著眼於解決阿富汗問題,深層次更是在教美國做人做事:

不搞地緣博弈,就是不要老是從冷戰式的零和思維出發看問題,搞什麼東盟特別峰會,而應該從實際出發,以務實的態度解決問題;

不搞強加於人,就是要加強平等對話和互相尊重,因為實踐已經證明制裁和封鎖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讓問題更複雜;

不搞高調空談,就是要多想想能做什麼事情,不要動不動就從意識形態出發搞什麼「民主」峰會,解決不了問題你開一萬個會都沒用;

不搞各自為戰,就是在有共同利益的事情上要優先加強合作,比如全球抗疫、經濟復蘇、氣候變化等領域,美國想單靠自己是絕對搞不定的。

不搞封閉對立,就是少拉幫結派製造陣營對立,不要搞什麼AUKUS、QUAD之類的小圈子,這種做法只會讓世界陷入動蕩不安。

這五點,都是美國現在最急需的良藥,再不聽勸是肯定要病入膏肓的。

至於美國聽不聽得進去,這個要看它自己的造化,我們能做的事情已經做了。

三場會一開完,中國是「站在歷史錯誤一邊」還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國際社會已有公論。

世間的道理總是相通的,阿富汗問題如此,中美關係問題如此,美俄之間的問題同樣如此,這次阿富汗會晤就讓美國不得不直面必須和俄羅斯坐下來談的事情。

這裡面的意味同樣深長:

如果連一個阿富汗的事情美國都離不開俄羅斯,在歐洲問題上,美國真做好和俄羅斯全面對抗的準備了?

這個問題,美國人最好慎重想想。

一石三鳥,這就是中國外交的老道之處。

會後,拜登派過來的阿富汗問題特使韋斯特心服口服,在社交平台上連發三個動態,配了一張和中國阿富汗問題特使岳曉勇交流的圖片,說:

「很高興在中國安徽參加三方擴大會議,感謝岳的主持。成員們注意到在一系列問題上的團結,尤其是看到鼓勵包容性和代表性治理的迫切性,我們的方法和評估各不相同,但我們有共同的重大利益,應該繼續討論。」

能讓你來,還能讓你服,這就是中國的實力和能力。

至此,三月份這場較量,中國三大目標全部實現:

一、穩定亞洲局勢,擊退美國的裹脅圖謀;

二、團結第三世界,回擊美國炒作的中國責任論;

三、制定規則,迫使美國正面參與阿富汗問題的解決;

反觀美國,除了在烏克蘭問題上尚有發揮的餘地,在亞洲的事情上已經沒有太多的話語權了,離被亞洲人民趕出去也就不遠了。

這就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大勢所趨

以上就是三月份這場橫跨亞非歐大陸的外交大戰的簡單梳理,還有很多事情由於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展開,我們爭取在今後穿插著講。

看懂了上面這番台前幕後的鬥爭,我們也就可以看懂下面這個新聞:

這就叫大勢所趨。

在歷史浩浩蕩蕩的潮流面前,韓國總統就算是再所謂親美,也不由得他不審時度勢。

不要說韓國,就算是美國,最好也得對亞洲謹言慎行。

畢竟它在這裡吃的虧、失的算已經夠多了。

當然,帝國主義者和霸權主義者是不會主動退出歷史舞台的,三月份的失敗只是它們捲土重來的開始,四月份的鬥爭只會更加激烈。

不管怎樣,我們都將嚴陣以待。

最終的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