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鎵和鍺出口不針對特定國家,而是所有想針對的國家

晨楓老苑

7月3日,中國商務部依據國家安全和利益,出台對鎵、鍺相關物資的出口管制。必須說,這是對美國張羅盟國對中國技術封鎖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鎵有「電子工業脊梁」之稱,在半導體行業和太陽能電池行業得到廣泛應用,金屬鎵可用於氣體傳感器、太陽能電池、稀土永磁材料,以及砷化鎵、氮化鎵等化合物半導體。

砷化鎵和氮化鎵是重要的功率半導體材料。砷化鎵還是第二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則是與碳化硅並列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適合更高頻率、更高功率的應用。從小小的充電器到軍民用的有源電掃(主動相控陣)雷達,氮化鎵是不二的關鍵材料。

如今氮化鎵充電器在中國已經爛大街了,快充不帶氮化鎵都不好意思出門跟人打招呼。但在世界市場上,氮化鎵充電器依然是高大上的。中國的有源電掃雷達都用來防野豬了,新一代戰鬥機雷達當然是標配,在艦艇、野戰防空、坦克主動防禦系統上也一樣。

高功率密度、低能耗也使得氮化鎵成為各種微小型化射頻裝置的關鍵材料。在物聯網時代,個小、給力的無線裝置的用途海闊天空,也是工業4.0的核心技術。

氮化鎵由於優秀的高頻特性,還是5G基站的關鍵射頻材料。6G的頻率更高,對氮化鎵只可能更加依賴。隨著氮化鎵技術的成熟和成本下降,直接用到手機上都是可預期的。歐美韓都在悄悄發力6G,5G「丟失」給中國了,力圖在6G時代扳回一城。但那不僅要看技術,還要看他們的氮化鎵產能是不是足夠給力了。

氮化鎵Micro-LED是比OLED更先進的顯示技術,自發光、 高效率、低功耗、高集成度、高穩定,且體積小、靈活性高、易於拆解與合併,具有對比度高、響應快、色域寬、功耗低及壽命長的優點,能夠應用於從小到大的各種顯示應用。在顯示技術方面,歐美躺平了,韓日還在努力,自然對中國禁運非常擔憂。

歐美在顯示技術方面躺平了,但在顯示應用方面沒有躺平。扎克伯格的Meta在折騰VR頭戴設備,用到先進顯示技術。VR的產業前景據說非常廣闊,前提可能是拿到足夠的氮化鎵。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2020年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鎵的世界總儲量約23萬噸,中國的鎵金屬儲量居世界第一,約佔世界總儲量的80%-85%。中國鎵產量佔世界的95%,2021年美國地質調查署的數據認為「只有」84%。路透社根據中國海關數據發現,2022年中國鎵產品出口的最大對象國是:日本、德國、荷蘭。日本、荷蘭恰好是新近加入美國對中國半導體技術封鎖的國家。

日本經濟大臣西村康稔不認為中國禁運鎵和鍺是對日本禁運半導體技術的反制。當然不是,中國禁運不針對任何國家,就像日本禁運半導體技術不針對任何國家一樣。

氮化鎵的軍用意義顯而易見,但不到打仗的時候,軍用總是小頭,再不濟走私都能對付一陣子。但民用就不一樣了,用量太大,禁運就是禁運,剮肉剔骨。在2017-21年之間,美國鎵進口中有53%來自中國,但總量並不高,就是這個原因。

中國鎵禁運對美歐日韓現在就造成很大的困擾,但厲害的是封殺他們未來的相關技術發展。這和美國挑頭對中國半導體技術封鎖還不一樣。半導體技術瓶頸突破是時間和投資問題,鍺瓶頸突破就要上帝重造地球了,誰叫上帝政治不正確,把80-85%的世界鎵儲量都放在中國呢?

中國之外或許還有大量未探明儲量?那就慢慢探吧,探完了還有開採、提煉和產業鏈的問題。說不定那時中國國家安全考慮改變了,又解禁了,在歐美鎵供應鏈沒有形成之前,用低價鎵衝擊一把,逗他們玩。形成後都不怕,但凡走量的大宗產品,就沒有多少國家在成本控制上做得過中國的。歐美不跟中國玩?那也沒關係,本來就是逗你的。

要麼尋找新的半導體材料。碳化硅在功率和高溫方面比氮化鎵還要好,但不僅存在技術難題,主要瓶頸在於高頻打不過氮化鎵。而且中國的碳化硅產能也是世界第一,2016年就佔世界75%。不過碳化硅的用途多得很,現在半導體還是小頭,大頭還是工業打磨、鑽孔材料、人造鑽石之類,但碳化硅也是氮化鎵襯底材料的首選。

磨料級碳化硅和半導體級碳化硅當然不一樣,但基本底子在,只要有市場,你猜中國是不是會發力?中國不是奔著更大市場份額去的,是奔著錢去的。都996了,放著855的賺錢機會不去擁抱,誰傻呀!再996一把,說不定房貸就早10年付清了。不過碳和硅遍地都是,真到了禁運那一天,就不指望上帝幫忙了,靠中國自己,和對付歐美鎵供應鏈一樣。

鍺是天然的優良半導體,廣泛應用於半導體、光纖通訊、紅外光學、太陽能電池等領域。紅外透鏡、濾鏡、稜鏡等光學器件佔用鍺用量20-30%,第二位為光纖材料。鍺的軍事意義更加直接。

美國地質調查局2016年發佈的一份統計顯示,全球已探明的鍺保有儲量僅為8600金屬噸,其中美國佔全球的45%,其次是中國,佔全球鍺儲量的41%。

不過凡事總有一個不過。美國的鍺以鉛和鋅的伴生礦為主。意思就是說,沒有鍺礦一說,鍺只是以微量元素存在於其他礦物里。美國鉛鋅礦里含有少量的鍺。要開採,需要給大量的鉛和鋅找出路,總不能分離出來了再埋回地下去。

過去鉛大量用於鉛酸電池,佔鉛用量80%,現在因為能量密度低、充放電循環少、重量大、污染大而在淘汰中。過去鉛也用於電纜護套材料,現在因為污染和重量也被塑料取代了。其他都是少量應用,核電站和X光機防護用不了多少鉛。但在壞的方面,鉛是重金屬污染的首惡。

鋅的用途比鉛多一點,鍍鋅鋼板是汽車板材的主體,鋅材也作為低成本、低強度、耐腐蝕材料使用,黃銅也用鋅。微量的鋅對人體有益,適當補鋅還抗憂鬱症和阿茲海默症,但過量的鋅就有毒了。沒有鉛那麼糟糕,但也不是好東西。

鉛鋅的開採和冶煉毒性很大,加上用量相對少,北美鉛鋅礦大量關停了。要重開的話,資源大大的有,但能否通過環評和公眾反對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石油、天然氣管道通過後院都能激起強烈反對,明擺著劇毒的鉛鋅開採和冶煉要過關,不準備脫個十來八層皮是不可能的。

這還不算投資、技術、人才、供應鏈等老大難問題。

美國在1984年就把鍺列入國防保護資源,2018年再次列入關鍵礦產目錄,現在已經不開採鍺了。你可以說美國在下大棋,實際上是有低成本的中國鍺,美國不需要費成本和環保的腦筋了。當然,中國鍺出口管制,美國可能重開鍺開採,要重新面對那些頭疼了。沒錯,中國鍺管制本來就是奔著給美國添堵去的,誰叫美國總給中國添堵?

中國的鍺儲量比美國還少一點,但鍺產量佔世界67%,歐盟2021年報告則認為高達83%,是因為中國鍺是與褐煤伴生的。中國本來就要大量開採褐煤,開採成本就低,沒有劇毒「副產品」的處置問題,也因此鍺成本很低。

《路透社》根據中國海關數據發現,2022年中國鍺出口的最大對象國是日本、法國、德國和美國。其中在2014-17年間美國對中國鍺的依賴度達到58%,貿易戰後的數據不明。一方面美國在鍺供應鏈方面積極去中國化,另一方面美國自己不開採了,加上不再可能從世界第二大鍺產國俄羅斯進口,有可能依賴度反而提高了。

中國曾經對稀土、鎢的出口進行管制,引起歐美日的激烈反彈。一方面日本尤其難受,另一方面中國在WTO敗訴,最後被迫重開出口。WTO的判據是中國只限制出口,國內開採和使用不受限制,構成不公平競爭。

中國這一次以國家安全為理由,這是WTO規定容許的例外。這一招還是從美國學來的。從特朗普濫用國家安全到現在,中國學壞用了三年都不止。中國好學生做摜了,學壞太慢。

重要的是,中國「不針對任何國家」不是漫無目標的霰彈槍,而是精准地針對了所有想針對的國家的集束制導炸彈。中國禁運鎵和鍺對一帶一路國家沒影響,對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沒有影響。能影響的還就是那些半導體技術發達的國家。

曾經有一個時候,中國十分注重分而治之,試圖在歐美之間尋找裂隙,爭取生存空間。隨著中國越來越強大,歐美越來越警覺,也越來越抱團,這樣的裂隙越來越少。另一方面,中國強大也意味著越來越不依賴裂隙,而是依賴實力就可以打出足夠的生存空間。

在某種程度上,鎵和鍺禁運與其說上針對美國的,不如說是針對美國盟國的。不僅有日本這樣的全心全意的幫凶,也有荷蘭這樣的半心半意的幫凶,更有德國這樣的投機份子。

中國的禁運也不是一刀切的禁運,不是有審批制度嘛,只要「符合條件」,報審是可以批准的。誰能獲批,誰不能?什麼時候?你猜?

最使得美歐焦慮的,是中國日益「不顧大局」。這個大局是美歐主導的世界秩序,美歐語境裡的「規則為基礎的世界」。這個規則從來就是美歐定的,也是美歐裁決的。美歐還是運動員。美歐同時是足聯、裁判和運動員,這樣的大局本來就不合理,不顧也好。

中國本不想這樣,是美歐自己壞了規則在先。

這是經濟和科技上的,還在悄悄蔓延到政治和軍事。中國在古巴設立了監聽站嗎?中國和古巴都堅決否認,但要是真有,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這只是中國不再顧忌美國的敏感點而已。美國專門找著中國的敏感點按,中國不互相傷害,對得起誰呀!■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