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生變,荷蘭首相辭職

史客郎

荷蘭首相呂特

7月7日,荷蘭首相呂特宣佈內閣集體辭職。

然後又看到我們有些自媒體上開始說了:你看吧,我們宣佈管制鎵、鍺出口幾天,荷蘭就吃不消了,現在連內閣都辭職了。

這事怎麼說呢?

挺複雜的。

不能說有關係,但也不能說完全沒關係。

既然有人問起,那我還是按照剝洋蔥的老辦法,一層層地,來看看這件事的台前幕後,究竟藏著哪些事。

先來剝第一層洋蔥:荷蘭內閣為啥宣佈辭職?

大致是這麼一回事。

前兩天,呂特提出一件事:現在難民、來申請庇護的人,挺多的呀,我們是不是要限制一下下?

然後大家就開始吵架了。

順便說一下:這屆荷蘭政府,是四個黨組成的執政聯盟。

簡單來說,就是「兩大兩小」:

「兩大」是自由民主人民黨和基督教民主黨;

「兩小」呢?

是基督教聯盟和六六民主黨。

怎麼吵呢?

「兩大」覺得:當然要限制啦。

怎麼限制呢?

對已經抵達荷蘭的戰爭難民兒童,要限制入境。

申請庇護的家庭,至少要等兩年,才能團聚。

「兩小」一聽,就不樂意了:這不等於對難民關閉大門嗎?扶難濟困,是我們荷蘭人的神聖職責啊,不管是自由民主,還是人權什麼的各種原則,都不容許我們這麼幹啊!

然後呢?

呂特就說了:連這麼重大的事,大家都沒法達成一致,那我們就內閣總辭吧!

然後荷蘭政府就這麼垮台了。

看完整個過程,對荷蘭政府為啥垮台,大家應該差不多有個概念了。

很多人肯定會因此下結論:荷蘭政府的垮台,是人家內訌,和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還真不能這麼說。

到這裡,就得剝開第二層洋蔥了:荷蘭這國家,到底是個什麼國家?

對它,很多人應該不陌生:

鬱金香;

風車;

填海造地;

甚至還有它首都阿姆斯特丹一些不可描述的特別街區……

但光這些,還太浮光掠影。

如果要看得更深一點,就得從它的三個支柱產業說起:

農業;

工業;

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業。

對荷蘭的農業,只要去過,很多人都會覺得大開眼界:真沒想到,荷蘭人居然能把農業搞得像工廠一樣,搞成類似工業化生產的模式!

基本都是大棚,營養液調好,產量巨高!

它的農業有多發達呢?

光看這些數字,就明白了:荷蘭的面積,只有4.15萬平方公里,但論農產品出口,卻常年是僅次於美國,產值排名世界第二!

居然比巴西、俄羅斯這種國土面積廣大的國家,產值還要高!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很神奇?

確實神奇,但如果認真看一下,就會發現荷蘭農業發達,有它背後的原因。

荷蘭出口的農產品,主要是哪些東西?

花卉,像鬱金香、水仙花什麼的;

西紅柿;

土豆;

洋蔥;

還有乳製品、動植物油什麼的。

到這裡,很多可能還沒看出什麼來。

其實荷蘭之所以農業能做到工廠化,純粹和歐洲人的飲食習慣有關:和中國人比起來,全世界絕大部分,包括歐洲,不但蔬菜品種少,平時大家吃得也少。

來來去去,也就是土豆、胡蘿蔔、捲心菜、生菜、番茄、茄子這些東西,價格還超貴。

怎麼吃呢?

也很簡單:要麼沙拉,要麼水煮。

其實在搞蔬菜這一塊,歐洲人的創意比我們不知道低到哪裡去了。

比如說生菜的原產地就是歐洲,但傳到中國後,我們就能用把它從一變三:生菜還留著,但培植時,刻意選那種葉子細長的,弄出了油麥菜,還刻意選那種莖比較厚的,搞出了萵苣。

像甜瓜,原產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到了中國之後,變出了不知道多少個品種,從哈密瓜到網紋瓜,到水瓜、菜瓜,甚至羊角蜜什麼的,一大堆。

人家東西少,但這不妨礙人家東西賣得貴啊!

而且全世界,別的都好說,但對農產品這一塊,市場基本都不怎麼肯開放。

恰好,荷蘭人會搞農業,又是歐盟成員國;歐盟市場又那麼大,歐洲人在吃蔬菜方面,還沒我們那麼講究,所以利潤就高。

有錢啥事都能做,所以荷蘭人當然能把農業搞成工廠化了。

要是放在中國,虧死它為止。

所以荷蘭農業看起來很牛叉,很高科技,但從本質上講,其實並不稀奇。

荷蘭的工業呢?

也挺牛的。

別看它國家小,其實大公司一堆,超級產業集群也一堆。

這些年,炒得中國幾乎人人都知道的光刻機製造企業阿斯麥,就不說了。

其它的,聽起來也挺牛的。

比如說,荷蘭擁有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化工集群,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產國之一。

再比如說,它的機械製造業也挺發達的,能生產高品質的船舶、鐵路車輛和工業機器人等。

但這事呢?

我之前也介紹過原因。

這和它的地理位置有關:荷蘭正好位於萊茵河出海口,萊茵河又是流經荷蘭、德國、瑞士等國家,這些國家都挺發達的。

這還不算,萊茵河有條最大的支流,名叫美因河,離歐洲最大的河流多瑙河挺近,所以德國又修了一條運河,叫美因—多瑙運河,把這兩條河又串起來了。

這一串,更不得了:奧地利、匈牙利、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等等,一堆國家又連起來了。

另外呢?

從萊茵河入海口附近,荷蘭人和法國人、比利時人一起,還拉了一條運河,和塞納河連起來了。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幾乎遍及全歐洲的水運網絡體系。

荷蘭恰恰就是這個水運網絡的龍頭,大家的東西,都要從它那裡,才能出海。

反正原油、天然氣什麼的,要在它的鹿特丹港卸貨,或者過萊茵河,轉運到其它地方去的嘛!

所以它就近水樓台先得月,搞起了石油化工行業,機械加工行業這種需要大規模運輸的行業。

有農業有工業,就得有股票市場,就得搞銀行什麼的嘛!

所以它的金融業也不錯。

怎麼說呢?

荷蘭的產業,就是一環套一環。

阿斯麥當然是荷蘭的大企業,甚至算它的招牌。

但光刻機畢竟用得少嘛!

荷蘭一年的GDP,超過1萬億美元,阿斯麥也就是幾百億,幾個百分點的樣子,甚至可以這麼說:只要歐盟還在,歐洲的內河航運體系從它那裡起頭,就算這個企業沒了,對荷蘭的整體經濟,其實影響真的不是很大。

但因為有了這麼一家公司,因為美國人要用它來搞我們,荷蘭就必須去面對。

到什麼程度呢?

今年1月,拜登把荷蘭首相呂特,也就是剛宣佈辭職的這位,叫到白宮去,反正就是叫他在阿斯麥的事上,對我們搞禁止的意思。

拜登能做到什麼程度呢?

他請呂特進了自己的辦公室,還把辦公椅讓了出來,邀請呂特坐上,讓他親身體驗一下:坐上這個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位子,是什麼一種感覺。

我之前就說過:美國人有種天賦,只要是搞這種不用花錢,還能拉攏對方的事,從來都能搞得轟轟烈烈,反正讓對方挺感動的那種。

這麼拉攏的結果呢?

呂特沒答應。

他說:我們荷蘭,寧可在援助烏克蘭的事上,多出點錢。

就答應援助20多億歐元。

這件事,拜登爽不爽呢?

肯定不爽啊。

但呂特呢?

肯定也是有苦說不出。

因為阿斯麥別看是光刻機,高科技,挺牛叉的,其實一年的利潤也就30多億歐元,他光這一次答應,就給了20多億歐元。

美國人不死心,後來過段時間,又找他了。

怎麼說呢?

四個字:軟硬兼施。

但我們這裡,肯定也不肯啊:這件事上,明明就是美國想借此打壓我們搞科技發展嘛!

它做事,怎麼能這麼霸道呢?

所以我們絕對佔著理啊,不光是從國際法的角度,還是從國際貿易規則的角度,甚至從國際道義的角度,你荷蘭至少是個主權國家吧,又不是美國的殖民地,怎麼能它說怎麼幹,你就怎麼幹呢?

如果你背信棄義,那我們總得表現一下吧!

但前面說過,在對鎵和鍺進行出口管制這一塊,荷蘭畢竟用量小嘛,其實殺傷力有限。

但為啥我們一出台措施,連具體行動都還沒採取,荷蘭政府就心虛了,就馬上慌了,就急著要去找歐盟,想要得到它的庇護,還要歐盟採取行動呢?

主要還是上面說的原因:它是不說全部,至少是大半個歐洲的水運龍頭啊。

很多歐洲國家,從我們這裡進口,往我們這裡出口的東西,都從它那裡過啊!我們也看中它這個地理優勢,所以它是中國在歐盟內的第一大投資目的國、第二大引資來源國和第二大貿易夥伴。

其實這還是近年來的數字,很長一段時間,荷蘭是我們在歐盟的最大貿易夥伴!

荷蘭從中,賺到了很多錢!

我們對鎵和鍺進行出口管制,雖說對荷蘭殺傷力不大,但它背後所顯示的態度,會讓荷蘭人很慌:如果我們還有後手,尤其是接下來在貿易方面動手的話,對荷蘭來說,那才是大事,它損失就大了!

它其實怕的,不是現在,是將來!

所以到這裡,就可以下結論了:雖然對荷蘭來說,我們鎵和鍺進行出口管制,讓它很心慌,但和它這次內閣辭職,其實直接關係真不大!

我們不用像有的人那樣,太過於自嗨。

到這裡,我們又可以剝開第三層洋蔥了:荷蘭政府垮台,內閣辭職,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這裡就得說起呂特這人搞政治,有什麼特點。

怎麼說呢?

在內閣辭職這塊,他是老專業戶了!

已經辭過好幾次了!

他2010年當首相。

才幹了一年多,到了2012年,當時歐洲爆發了債務危機,和他結盟的自由黨就說了:現在要壓縮開支啊,尤其是那些給移民的福利,該砍掉了吧!

他說不行。

然後在一眾驚詫中,宣佈內閣總辭。

之久就只能提前舉行大選了呀!

他和工黨組成兩黨執政的聯合政府,繼續當首相。

這次他幹滿了一屆,當了5年。

2017年大選時,他又跑去,和上面說的基督教民主黨、基督教聯盟、民主六六黨,組成聯合政府。

幹了4年不到,出事了:荷蘭這國家,對家庭撫養孩子,有福利補貼的,但有段時間,不知怎麼回事,荷蘭政府覺得好幾千戶家庭在騙補,就要去追這些補貼,多的人家有好幾萬歐元。

弄得整個社會都不開心,輿論嘩然。

誰都覺得自己可能是下一個受害者。

呂特一看:形勢不妙!

他又在一眾驚詫中,宣佈內閣總辭。

然後再次舉行大選,結果還是這四個黨聯合執政,還是他當首相!

所以就造成這麼一種搞笑的現象:呂特這人,別看他內閣總辭了好幾次,和他合作的政黨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從2010年起,13年來,首相這位置,他硬是就沒從離開過一天!

奧巴馬當美國總統,他是荷蘭首相;

特朗普當美國總統,他是荷蘭首相;

現在拜登當美國總統,他還是荷蘭首相!

為啥會出現這種事呢?

這又得剝開第四層洋蔥:這要從荷蘭的政治制度說起。

荷蘭這國家,也是議會兩院制的,但名稱挺搞笑。

別的國家的議會,要麼叫上議院、下議院,要麼叫參議院、眾議院。

荷蘭呢?

直截了當,叫一院、二院!

稍不留神,會覺得它們是醫院。

其實呢?

一院相當於我們常說的參議院。

議員總共75名,是由荷蘭14個省議會間接選舉產生的。

要是你當上了一院的議員,過的日子就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爽!

為啥呢?

它沒啥事,主要職責就是立法。

而且這立法權還挺別緻:二院提過來的法案草案,它不能修改,只能說同意或者不同意。

同意了,就送國王去簽。

不同意,就退回二院。

只要說yes或者no,幹的事特簡單,所以平時就沒啥事,一個星期只要上一天班,別的時候全在玩。

二院相當於眾議院。

議員總人數150名。

怎麼選出來的,也挺別緻,很有荷蘭特色:它和美國、英國啦什麼的一堆國家不同,它搞的不是選區制,而是政黨比例代表制。

啥意思呢?

就是選舉開始前,各政黨先拉個候選人名單,一二三四五……地,排排好,然後開始選舉。

選的時候,你只要勾出政黨就行了。

然後各政黨按照拿到的總票數,按照排好的一二三四五這個名單,來確定誰當。

這種制度怎麼說呢?

就是選黨不選人!

這種選舉辦法有它的缺點:票數太分散。

順便說一下:如果當上二院的議員,挺苦逼的。

因為有一大堆事:提出法案、批准或否決內閣提案、修改法案,還要搞預算核准、獨立調查和質詢,事情一大堆。

所以在荷蘭,就出現過二院議員因為太累,在會場暈倒的事。

怎麼說呢?

荷蘭的這種議會制度下,一院和二院的議員,那是嚴重地苦樂不均啊!

那麼首相是怎麼產生的呢?

也和其他國家不同:其他國家的首相,一般是眾議院選出的,但荷蘭卻是一二院的議員們一起投票,誰佔多數,誰就當首相。

到這裡,我們就能看出荷蘭這國家的制度特點了:因為搞了政黨比例代表制,席位很分散;同時還搞了一院、二院,又規定一院也能參加選首相,所以席位就更分散,所以就特別容易出現聯合政府,同時又因為是聯合政府,所以又特別容易垮台。

呂特是怎麼玩的呢?

如果認真去看,就會發現:他總是情況在對自己有利,或者發現快要不利時,去搞內閣總辭,然後提前選舉。

所以雖說每次和他聯合的人不一樣,但十多年來,他卻始終在當首相!

這次他為啥突然提出:我們要限制移民呢?

還是這個原因:前段時間,法國國內的大亂,實在太大了,震撼了整個歐洲……荷蘭離法國近啊,所以這事,對荷蘭老百姓來說,震撼也是挺大的……這時候搞內閣總辭,對他有利。

還有呢?

今年11月,荷蘭又要舉行大選了。內閣總辭後,現在的荷蘭政府就成了看守內閣,按照荷蘭的政壇規矩,在這段時間,看守內閣不能提出新的法案,也不能出台新的政策。

這樣一來,就可以躲掉很多事情,比如說芯片的事,日本是衝在前面的嘛!它7月份就要開始搞了。

荷蘭內閣都總辭了,都成看守內閣了,還能要它怎麼樣?荷蘭就算不能躲,至少也能閃3個多月,到時候說不定答案已經出來了,塵埃已經落定了呢?

荷蘭這國家,立國之本是轉口貿易,國民性格往好裡去說,是長袖善舞,往壞裡去說,則是油滑得很。

遇到難事,它向來能躲則躲,能閃則閃!

說到這裡,就該結束了。不過我們順便還可以作個預測:別看這次呂特宣佈辭職了,過段時間新選出的荷蘭首相,很可能還是他!

人家把辭職這事,早就玩出花來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