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虞我詐,最後的血戰

史客郎

今天還是寫以巴的事。

先說結論吧:之前我們講過,隨著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的突襲,美國已經跳進一個超級大坑裡去了,之後的事就成了軍事問題,從這兩天的戰事來看,又一個大坑以色列很可能也跳進去了!

為啥怎麼說呢?

我們還是用剝洋蔥的辦法,由淺入深,一層層地撕開來看。

先看第一層:這兩天,以色列方面開始不斷地,發出個軍官和士兵陣亡的消息了,但這些消息,非常讓人疑惑。

比如最新一條消息是: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稱,在加沙地帶北部的戰鬥中,以軍第53營指揮官身亡,此人軍銜為中校,這也是以軍在加沙開戰地面行動以來,所陣亡的最高級別軍官。

這條消息,就挺讓人疑惑的。

為啥呢?

得從這個第53營說起,之前我就介紹過,現在以軍圍攻加沙的部隊,都歸南方司令部管,但這個第53營,可是第188裝甲旅的下轄部隊!

第188裝甲旅原來歸誰管呢?

北方司令部!

北方司令部是部署在以北面,防止黎巴嫩真主黨從黎南部,敘利亞軍從戈蘭高地殺出的!

它總共有個3個常備旅,188旅就是其中之一!

這支部隊還是以色列老牌勁旅之一,1973年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進行突襲,發起贖罪日戰爭,就是這個188旅在戈蘭高地,擋住了敘利亞軍隊第一波進攻!

以軍編制是旅下面轄3個營,第53營是這個第188旅的主力營。

所以到現在,看出什麼來沒有?

主要兩點:

一點是這次以軍圍攻加沙,真是下血本了,北方司令部的常備旅其實只有3個。但據之前的消息,除這個188裝甲旅外,它下轄的另一個旅「戈蘭旅」,也已經佈置到加沙城下了!

這意味著什麼呢?

現在以色列的北部,正處在幾十年來最空虛的狀況中!

最多只剩下個第7裝甲旅,外加一堆預備役和剛徵召的新兵,來防備據說擁兵15萬之眾的黎巴嫩真主黨,還有敘利亞軍隊了!

第二點就很有意思了:它還意味著以色列老牌勁旅的一個主力營的指揮官,在進攻加沙的戰鬥中陣亡了!

這種人,在以軍中有多少呢?

我之前介紹過以軍常備軍的編制,它總共有13個旅:

6個步兵旅;

4個裝甲旅;

3個炮兵旅。

所以按它的常備軍來算,總有39個營長。

戰鬥才剛開始,就死了個主力營的指揮官,這損失那真的不能說不大。

然後怪事發生了:到目前為止,以色列國防部所公佈的這個營的傷亡人員,只有這位營指揮官一個!

這種消息恐怕鬼才會相信:以軍的主力營衝進加沙,和當地老鄉們激情鏖戰,然後全營無一人傷亡,只掛了營長一個人……

這還不不止!

因為以軍目前公佈的傷亡數字,總共是18人,但就在這18人中,就已經有1個中校營長、2名中尉連長、3個排長了!

他們還都不是同一個部隊!

軍官陣亡率這麼高,我們該怎麼來理解呢?

只能說以軍已經頗得鬼子當年的真傳了:當年日軍在華北掃蕩,和八路軍激戰良久,之後發佈出來的戰報卻是連受傷的都沒有,只是一人被打死,而這個死的人,還正好是中隊長或者小隊長什麼的。

結果和我們這裡的戰史一對照,才發現真相:凡是這類戰鬥,日軍要麼是全軍覆沒,直接團滅了,要麼是大部被殲,只有很少人能逃掉。

既然真相無法查明,我們只能先根據歷史經驗,對加沙目前的戰況,先作這麼一個暫時認定了:自10月28日開戰以來,以軍有1個主力營、2個連、3個排的兵力,要麼是團滅,要麼已經大部分被殲滅。

否則的話,你沒法解釋以軍戰報中,所出現的這種怪現象啊。

如果加沙地帶的戰況,真是如上面所說的那樣,那對以色列人來說,陷入加沙這個戰局,就相當被動,相當困難了。

為啥這麼說呢?

還是上張圖。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

10月29日,也就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宣佈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對加沙進行大規模地面行動,差不多我們當天,我就說根據加沙的地形,還有以軍的兵力情況,他們只會選擇從三個方向突進。

哪三個方向呢?

一個是加沙北部的海岸地帶,那裡比較空曠,整個沙灘的寬度,有大約400米;

一個是加沙地帶東北角,這地方名叫拜特哈農;

一個則是加沙的中間地帶。

為啥要選後兩個地方呢?

再認真看一下圖,就會發現:加沙雖說號稱全地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但這兩處卻是當地難得的空曠地帶!

建築物不怎麼多!

甚至還有農田!

明白了這三個主攻方向,對以軍想要幹什麼,我們就清楚了。

我之前說過:以軍最害怕的,在攻擊加沙時,遇到什麼?

城市巷戰!

怎麼才能保證自己贏,又不陷入城市巷戰?

通常來說,得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不能先直接去攻城市區域,而應該選這種空曠地帶,因為加沙地帶人口密度太高,所以有點農田,但建築物不多的地方也行,大家靠著靠著坦克、裝甲車什麼的,先搞突擊,把這些空曠地給佔了,把城市先大致圈起來!

第二步則是以這些坦克、裝甲車作為掩護,然後挖掘計、推土機什麼的一起上,把之前圈定的地方,不斷挖深、還要挖成戰壕,甚至修出火力點來。

再讓它那些缺乏訓練10多萬預備役人員,甚至剛徵召的,連槍會不會放的人員,都進戰壕,進火力點。

這些人打仗技巧不行,也沒什麼戰鬥經驗,但看到一團黑影,就趴在戰壕裡胡亂放槍,既然都上前線了,這種膽子總應該有的吧!

這些人進去後,之前搞突擊的那群人,就可以騰出來,搞更大的事了!

什麼事呢?

接下來就可以走第三步了:以軍常備部隊,是它戰鬥力最強的,總共有2萬多人,但中間夾雜著新兵、訓練不怎麼樣的兵,因此以軍還得從這2萬多人中,拉出一些特別能打的,組成特戰隊或者突擊隊,進入加沙城區,去搞滲透、斬首,來破壞掉守軍的指揮中樞和關鍵節點,進而摧毀掉它的整個防守體系。

到這裡,看出以軍的大致計劃是什麼沒有?

簡單來說,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以軍攻加沙,其實是出於被動地位的,因為哈馬斯有城市作為屏障,有地道進行抵御。

以軍用的辦法,就是先把對方給圍起來,然後再想辦法,一口口地,把被他們圍困的守軍,慢慢消化掉。

如果它這個計劃成功,哈馬斯要麼坐看自己被慢慢吞噬,要麼就只能從裡面和從外圍,對以軍已經建好的陣地,發起攻擊,打破這種圍困!

但前面說過:以軍選的這些地方,可都挺空曠的呀!可都是便於以軍不管是坦克,還是裝甲火力發揮的!

如果到了這種地步,哈馬斯就會陷入被動!

用自己的弱勢火力,去攻擊對方已經修築好的陣地,損失將會極大!

這等於引頸就戮。

但上面介紹的,只是以軍的構想,屬於「豐滿的理想」的那種,簡單來說,就是哈馬斯的指揮官得笨到洗乾淨脖子,等著以軍來砍才行。

因為以軍的這個構想,有非常大的缺陷。

我前兩天就說,從以軍的編成來看,它有戰鬥力的部隊,人數嚴重不足,之前我介紹過了,才2萬多人。

這兩天的新聞,也證實了我當時的估計:現在進入加沙的以軍,確實就是2萬多人。

我之前說過:以色列後來動員起來的36萬人,不管是預備役還是徵召人員,其實沒啥戰鬥能力,在上面說的2萬多人沒把加沙圍起來,還讓機械進去施工,構建出戰壕甚至火力點前,這36萬人最多也就是炮兵有點用,可以朝加沙城裡,放上幾炮。

至於以色列的空襲,我早就說過:這種空襲會起到很大負面作用。

一是因為空襲之後,遍地廢墟,攻擊一方如果陷入巷戰,反而會更難,反而對守軍更有利。

二是空襲的往往是平民目標,在空襲前,哈馬斯可能只有2萬,現在空襲到這程度,不說整個加沙,恐怕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當地居民,都已經變成哈馬斯了。

怎麼說呢?

對以軍的行動,守軍不能搞被動防禦,坐看他們構築工事,然後讓那些沒啥戰鬥力的預備役或者徵召人員進工事,而應該在他們完成圍困前,就不斷地主動出擊,進行襲擾、牽制、拖延,讓以軍始終構築不成工事!

整個防禦作戰的重點,就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以軍突破中間那條線,不能讓它在從隔離牆到大海那短短一段,構築起工事,從而把加沙地帶的南北聯繫切斷!

到這裡,就可以結合最上面以軍自己報的傷亡數字,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了:現在的加沙守軍,所採取的也確實是這麼一個策略,攻入加沙的2萬多名以軍,正遭受著不小的打擊,這個加沙戰局的坑,從公佈的傷亡情況來看,以色列人算跳進去了。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要說了:光加沙城裡那點武裝力量,還不怎麼夠看啊,說不定那一條就被以軍給耗空了,怎麼能說以色列已經跳進一個大坑裡去了呢?

不用急,再看另一條消息。

當地時間昨天和今天凌晨,以色列南部城市,也是它在紅海的唯一港口埃拉特,突然響起了淒厲的空襲警報聲,之後從空中,划過一團火,然後是劇烈的爆炸聲,還有騰起的火光!

又一支新的力量加入了!

10月31日,在1000多公里,將近2000公裡外的也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里阿在電視台公開宣佈:胡塞武裝動用了「大批」彈道導彈和無人機,打擊了以色列,今後還會使用更多,「直至以色列停止侵略」。

以色列人啥反應呢?

他們是這麼說的:沒,我沒受到到攻擊啊,所有的導彈和無人機,統統都被攔截了。

前段時間,美國在紅海的驅逐艦,不是攔截過胡塞武裝的導彈和無人機嗎?

他們也說:沒有啊,沒這麼一回事啊!

什麼一種感覺呢?

之前美國和以色列,假如遇到這種攻擊,會怎麼反應?

會一副咬牙切齒的模樣,肯定會立即以牙還牙!

絕對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現在這對父子的態度好得很:你公開宣佈說你打了我,我怎麼不知道涅?

如果光看它們認真表演的樣子,恐怕真會覺得:胡塞武裝沒打中以色列!

但問題是:現場視頻很快就流出,而且在以色列和美國否認前。

於是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美國和以色列,現在突然換個性子,開始為胡塞武裝開脫起來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發現情況有些不怎麼妙。

這段時間,在中東出現了一個「抵抗之弧」,從10月7日開始,它們的態度和動作,基本就是隨著以色列的動作在走:以色列讓事情升級了,它也跟著把事態往上,升級一段。

怎麼說呢?

簡直就像兩個人在打牌:你出一張牌,人家馬上也會出一張牌。

絕對是胸有成竹、有條不紊!

只不過這次胸有成竹、有條不紊的,是「抵抗之弧」這方!

比如說大家打的第一張牌是:10月7日那次事件後,以色列開始空襲加沙,並且緊急徵召36萬人員;「抵抗之弧」這邊,黎巴嫩真主黨就下場了,就開始黎以邊境,和以色列不緩不徐地,開始了交火;

為啥是黎巴嫩真主黨呢?

因為大家之前交過手,對黎巴嫩真主黨,以色列人非常忌憚,尤其是2006年那次雙方幹了一場,以軍還吃了個大虧。

第二張牌則是:10月17日,加沙地帶阿赫利浸信會醫院被炸後,駐紮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美軍基地,就立刻遭到襲擊,還突然冒出來個「阿克薩洪水支援行動室」,宣佈對此負責。

之後美軍基地,就天天挨炸了。

美軍呢?

挨炸之後,還不怎麼敢作聲,也就在那中間派出兩架戰鬥機,出去炸了一下,對外說是當地民兵的彈藥庫,但很多消息說其實炸了兩個牛棚,炸死了幾條牛。

第三張牌則是:10月31日,加沙地帶的傑巴利耶難民營,遭到了以軍轟炸,造成大量傷亡之後,很快胡塞武裝對著以色列在紅海邊的港城埃拉特,發生了導彈和無人機。

這張牌也挺厲害的。

為啥呢?

因為之前行動的,不管是黎巴嫩真主黨,還是伊拉克民兵武裝,都是絕對正宗的什葉派,但胡塞武裝的宗教派別,卻是宰德派,雖說現在也划入大範疇的什葉派,卻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而且胡塞武裝這幫人,可是正宗的阿拉伯人哦!

我之前介紹過胡塞武裝所在的也門,「也門」這個名字就是「幸福」的意思,因為它地勢比較高,所以降水比較多,能搞農業,不用像住在沙漠的那些阿拉伯人,苦得要死。

所以也門和它附近的那一大片地區,自古以來,就一直被稱為「幸福的阿拉伯」。

所以胡塞武裝參戰這件事,讓美國和以色列很難受:大家之間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以色列要實施回擊,就需要跨過紅海,甚至得穿越沙特上空,中間還得有加油機至少加一次油,現在整個中東可是群情激奮啊,沙特人為了政權穩定,也不敢讓以色列戰機,或者加油機經過啊?

所以挨打了,就只能白挨打,沒法報復。

一旦美以決定報復,沙特就會陷入窘境。

就算美以不報復,胡塞武裝發動導彈襲擊這件事,還是會讓很多阿拉伯國家,尤其是之前一直被認為是阿拉伯國家領袖的沙特難受:大家都是阿拉伯人,都是阿拉伯國家,為啥也門人的差別,和我們這麼大呢?

沙特人現在雖然不說話,但它難受到了什麼程度呢?

它有個官員就說了:這場戰爭極有可能,會讓沙特被迫「選邊站」,但沙特人最希望的,還是要盡量避免這種情況出現。

什麼意思呢?

就是沙特和一眾阿拉伯國家,現在正在十字路頭徘徊,非常猶豫不決!

不知道該不該和以色列,當然同時也和美國,徹底翻臉!

說到這裡,大家看出什麼來沒有?

從現在「抵抗之弧」的種種反應來說,直到現在,它們其實是掌握著主動權,把控著事情走向的,只要每次加沙那邊出了點什麼事,它們就會很快進行相應程度的反擊,這種反擊還挺刁鑽的,讓美國和以色列人沒法回應,沒法反撲,只能吃悶虧。

當然,現在加沙地帶的戰事,其實還是那片空曠地上交戰,規模不是很大,等將來交戰烈度增加,或者又出什麼事,導致局勢進一步升級,那「抵抗之弧」這邊的反應,也已經非常明顯:它們手頭早就抓了不少牌,也會很快讓事情進一步升級。

怎麼說呢?

隨著事情的發展,以色列人在軍事上,也正一步步地,進入到一個大坑裡:它以為自己加碼,就能把哈馬斯給壓住,但它這邊剛一加碼,「抵抗之弧」那邊,就像早有預案一樣,會立即從一個極其詭異和刁鑽的角度,進行加碼。

甚至連土耳其人,都看出來了,也想乘著水混,趕緊摸點魚,它也跟著後面,趕緊加碼!

甚至連南美洲國家,甚至都看不下去了:一個國家和以色列斷交,兩國召回大使!

一眾阿拉伯國家,就更尷尬了!

現在不管它國內,還是國際,大家都紛紛在問:你們兄弟在挨炸,你們在幹嘛呢?

怎麼說呢?

這些阿拉伯國家,雖然現在非常平靜,但它們不管是來自內部,還是來自外部的壓力,其實是越來越大,它的高層,也正越來越往「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這方向走!

說到這裡,就可以看出當前中東整個的形勢來了。

首先是以色列在不斷地犯各種錯誤,比如說它去炸醫院、炸難民營,這種其實都是沒啥軍事價值,卻容易惹眾怒的事,會導致事態不斷升級,將來進入巷戰階段時,遇到的抵抗會更激烈。

其次則是在軍事上,以色列人也犯了很大的錯誤,根本不顧凡是攻城戰,都必須「圍城必闕」,必須給守城的人留條活路,瓦解掉對方的抵抗意志,它現在已經是處於「頓兵堅城之下,以攻必死之敵」這種尷尬狀態了。

還是之前那個判斷:它一旦陷入血腥巷戰,大量平民傷亡的惡性事件不斷冒出來,整個局勢將會不斷升級,一旦各方確定以色列的兵力,確實已經被大量消耗,它已經遭受了重大的傷亡,那所有這些還在猶豫、還在騎牆的力量,將不再猶豫,不再騎牆,而會橫下一條心,直接朝著以色列,一起壓上去!

怎麼說呢?

現在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烏克蘭、西太平洋,再加中東,美國現在其實已經在被迫三線用兵了,只要一兩處崩盤,其餘地方也撐不住,整個戰略格局將會因此改變!

還是那句話:我們正在見證一個舊時代的龐然大物轟然倒塌,我們同時還在見證一個新時代的大幕徐徐拉開!

真是不得不感慨:拜登和他那批人啊,總是胸有成竹、有條不紊地把所有事都搞砸!■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