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能否取代醫生?多名院士共議「醫學最重要的技術」

屠俊

未來醫學最重要的技術是什麼?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屆吳孟超基金會頒獎典禮暨第八屆《康復·生命新知》醫學高端論壇上,現場300位醫學專家的投票顯示,人工智能和基因治療得票率最高。那麼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醫生?投票顯示,76%的專家認為人工智能能輔助醫生,而僅有5%的專家認為人工智能能取代醫生。


芬蘭國家PET中心高級研究員韓春雷教授指出,拿醫學影像技術舉例,現在大量的醫學影像數據越來越多,很多數據是3D,甚至是4D數據,還有一些是動態時間點上的數據取樣,而機器對於圖像識別的技術已經可以超過人體的肉眼鑒別,人工智能對現代臨床醫學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我認為人工智能會取代一部分醫生的工作,我認為在未來的幾年,大量的人工輔助軟件會提供越來越詳細、精確的診斷,我覺得大部分的醫院的放射科,會走這樣一個流程:先由機器提出初步診斷,再經過醫生做確認、出具報告。」 韓春雷教授說。
不過,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香美教授也指出,確實一些簡單檢查、診斷的工作可以由人工智能來替代,但在醫學領域,很多工作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醫生永遠不會失業,不管是到任何時候。

會議期間,專家還就「中國智慧開創古代醫學」「中國智慧引領現代醫學」「中國智慧開拓未來醫學」主題依次進行研討。吳孟超院士、聞玉梅院士、陳凱先院士、陳香美院士一同探討了中國智慧引領世界醫學的發展軌跡,回顧了中國醫學科學從與西方醫學並肩到引領到跟隨,再到現在的跟隨、並肩、引領的過程。

《黃帝內經》闡釋了天人合一、身心合一,詮釋了人和環境的關係,炎帝成就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體試驗。我們的祖先創造了針灸、太極,提出望聞問切,在疾病預防、傳染病隔離以及瘧疾治療上,也領先世界2000年。中國使用人痘疫苗,早於英國Jenner醫生髮明的牛痘近百年。中華民族在近代經歷了磨難,在醫學發展上落後於西方,但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迎頭趕上,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醫學發現,例如人工合成胰島素、斷指再植、青蒿素。到了21世紀,中國預防傳染病、控制災情的經驗也給世界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有一半到會專家認為,在同一時代,與世界其他地域的傳統醫學相比,中醫領先於世界;但有將近一半的專家認為,中國傳統醫學在現代世界醫學的地位是落後的。而如何進行有效的中西醫結合成了到會專家討論的熱點。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張志毅教授指出,中西醫完全屬於不同的體系,中醫以經驗,以整體觀、經驗觀為主,西醫以微觀為特色,好多人搞中醫現代化,都是用現代的方法去研究,但是結果很令人失望。

「我覺得要把中醫的寶庫好好去挖掘去研究,就跟研究紅學一樣,就像研究紅樓夢一樣。老祖宗在當時特定的環境下,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把它挖掘出來,把它發揚光大。」張志毅教授說。

在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院士表達了自己對哲學與自然科學的關係理解和認識,強調了中西醫結合的重要性,認為中西醫結合可能將長期處於初級階段。聞玉梅院士說,我們中國人抱團就會取得不亞於以色列人的科學成就和地位,強調必須要團結協作和自強不息。陳香美院士說,我們醫生要敞開胸懷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技術,但是也要在機器成長過程中變得更聰明,從新定位醫生的地位價值。■

來源:澎湃新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